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治疗高粘滞血症是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疾患的一项重要措施。 1 990~ 1 995年底 ,我们曾以精制蛇毒抗栓酶 - 3治疗 1 1 3例高粘滞血症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于门诊及老干部体检者收集有高粘滞血症者1 1 3例 ,其中男性 80例 ,女性 33例。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54岁 ,平均年龄 60 .5岁。基础病约十余种 ,其中高血压 40例 ,占 35.4% ;脑梗塞 2 2例 ,占1 9.5% ;动脉硬化 2 0例 ,占 1 7.7% ;冠心病 1 1例 ,占 9.7% ;糖尿病 1 0例 ,占 8.8%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1 0例 ,占 8.8%。2 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治疗前后均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研制的血液…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探究多花黄精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多糖组成及5种糖类成分含量变化,考察酒制对多花黄精气味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检测多花黄精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运用SIMCA 14.1对各样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的原则筛选多花黄精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将多花黄精生品及酒制品的粗多糖进行肟化-硅烷化处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MS)对多花黄精炮制前后的糖类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类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同时对多花黄精炮制前后的4种糖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多花黄精生品及酒制品中共鉴定出23个挥发性成分,其中多花黄精生品中鉴定有15个成分,酒制品中鉴定有20个成分,其中2-甲基丁醛、异戊醛等在炮制之后含量升高,己醛、己酸等含量降低,2-乙酰基呋喃、5-甲基呋喃醛等新成分产生;PCA及OPLS-DA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共筛选出13个差异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6个化合物呈下降趋势。多花黄精生品及酒制品粗...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及另外11种抗菌药物对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替加环素对临床上分离出的200株多重耐药菌,包括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杆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及肠杆菌属等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和另外10种抗菌药物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的数据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MRSA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98%;重度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敏感率均为100.0%。大肠杆菌对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也为100.0%的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是96.0%和100.0%;阴沟肠杆菌和产气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为87.5%。结论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的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较佳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收集有关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相关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以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1年病死率、再次出血率、血管痉挛发生率和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作为测量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6篇文献纳入分析,共7373例患者,其中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3092例,采用手术夹闭治疗患者4281例。介入栓塞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OR=1.25,95% C I:1.12~1.40,P<0.0001)和再次出血率(OR=0.43,95% CI:0.28~0.66,P=0.0001)均低于手术夹闭组;两组术后1年病死率(OR=1.13,95% CI:0.92~1.39,P=0.23)、血管痉挛发生率(OR=1.41,95% CI:0.99~2.02,P=0.06)和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OR=0.66,95% CI:0.42~1.05,P=0.08)无明显差异。结论根据目前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使用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相比手术夹闭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增加再次出血率,而两种手术患者的术后1年病死率、血管痉挛发生率和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 mFOLFOX 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63例,分为2组,观察组(n =31)和对照组(n =32)。对照组应用 mFOLFOX 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00mg/m2静滴2小时,d1;亚叶酸钙400mg/m2静滴2小时,d1;5-氟尿嘧啶2.6g/m2,持续静脉泵入46h。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恩度15mg 静滴3~4小时,连用14天。每2周期评价疗效、疼痛缓解情况及毒副反应,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5.00%和29.03%(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3.75%和70.97%(P <0.05)。mPFS 分别为2.8个月和4.3个月,mOS 分别为5.0个月和6.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缓解及不良反应无差别。结论:恩度联合 mFOLFOX 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较好,可缓解肝区疼痛,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探讨这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两组间的结果,分析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以及如何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合内固定器材。结果DHS组和PFN组在切口长度、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HS组相比较,PFN组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但X线暴露次数增加。结论对AO分类的A1和A2.1型稳定粗隆间骨折适用于DHS,对于A1、A2.2,A2.3,A3型应选用PFN治疗。  相似文献   
2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取输血吊筒的玻璃滴管1个,16号普通导尿管1根。  相似文献   
28.
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GC-MS方法对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马兜铃饮片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马兜铃生品及蜜制品中共鉴定出1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马兜铃蜜制后有新化合物产生,并且总化合物数量减少,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GC-MS联用适用于马兜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马兜铃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血凝酶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血凝酶组(n=15)与空白组(n=15)。血凝酶组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前经中心静脉缓慢静注血凝酶1kU,另1kU加入预充液中随机转入体内;空白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血凝酶,方法同血凝酶组。监测2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以及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min(T2)、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20min(T3)、CPB后1h(T4)的血小板(PLT)、GPIb、GPⅡb/Ⅲa、GMP-140变化;记录术后1、3、6h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PLT值血凝酶组T2、T3、T4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GMP-140血凝酶组T2、T3、T4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GPⅠbN凝酶组T2、T3、T4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GPⅡb/Ⅲa2组比较,T2、T3、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h心包纵隔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h血凝酶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血凝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血小板的激活,积极保护GPIb,减少CPB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预防肺癌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8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60)。2组均给予含铂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化疗第1天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20~30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直至化疗结束,化疗期间未应用其他护肝药物。结果对照组的肝功能异常率为13.3%,观察组的肝功能异常率为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化疗前肝功能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的检测值,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