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51.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与绝经后T2DM患者股骨颈强度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T2DM患者21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MD)、几何结构参数,计算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左侧股骨颈强度指数等,并按HOMA-IR数值分为低、中、高IR组。结果 ①与低IR组相比,中、高IR组BMI升高(P <0.05),糖尿病病程缩短(P <0.05),CSI、BSI降低(P <0.05)。②HOMA-IR与BMI呈正相关(r =0.233,P <0.05),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 =-0.315和-0.143,均P <0.05)。③在校正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病程前后,HOMA-IR与CSI、BSI、ISI均呈负相关(r =-0.238、-0.237、和-0.189,均P <0.05)。④在校正了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BMI后,HOMA-IR与CSI、BSI的相关性减弱,但仍呈负相关(r =-0.135和-0.155,均P <0.05),HOMA-IR与ISI无相关性(r =-0.081,P >0.05)。⑤空腹C肽与CSI、BSI、ISI呈负相关(r =-0.192、-0.210和-0.960,均P <0.05)。在校正了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BMI后,空腹C肽仅与BSI呈负相关(r =-0.148,P <0.05)。结论 绝经后T2DM患者IR与股骨颈强度指数低有关,尤其是股骨颈对弯曲的抵抗力。该研究为评估绝经后T2DM、IR患者个体的骨骼健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探讨检测外膜大蛋白与不同基因型肝病之间的临床意义.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和基因库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进行比较;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对该地区147例不同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进行了基因分型,其中B型63例(42.9%),C型80例(54.4%),B、C混合型1例(0.7%),B、D混合型3例(2.0%).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为33例、C型为34例;63例肝癌患者中B型15例、C型46例.二组比较,肝癌组中C型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x2=8.28,P<0.005).肝癌患者组B型、C型HBV LHBs含量分别为(61.2±59.2)υg/L和(36.9士31.7)υg/L,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2.11,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HBV LHBs含量则分别为(131.2土85.7)gg/L和(132.5士80.5)υg/L,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0.064,P>0.05).结论常州地区HBV DNA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C基因型与肝癌关系密切;肝癌患者组B型HBV LHBs含量明显高于C型;B、C基因型HBV感染在肝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53.
刘华联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0):924-926
目的:通过对致密性成骨不全(pycnodysostosis)继发颌骨骨髓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及手术方式探讨,提高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桑给巴尔Nnazi Mmoja医院收治的致密性成骨不全继发颌骨骨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共有5例患者诊断为致密性成骨不全继发颌骨骨髓炎,经过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及颌骨病灶死骨搔刮或切除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均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临床治愈率80%(4/5),复发1例.结论:致密性成骨不全病例较为罕见,口腔颅颌面表征可作为该疾病与其他遗传性骨病鉴别诊断的要点.抗生素治疗和病灶颌骨部分切除术可作为致密性成骨不全继发颌骨骨髓炎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索沙坦类药物新的合成方法,简化其合成步骤。方法:以价廉易得的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中间体N-戊酰基-N-[(4-溴)-苯甲基]-L-缬氨酸甲酯和5-苯基-1-三苯甲基四氮唑,并经Negishi偶联合成目标化合物缬沙坦。结果与结论:目标物的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合成工艺的总收率为55%。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插层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其性能。方法 先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双氯芬酸钠进行增溶,再采用共沉淀法将双氯芬酸钠插入到镁铝水滑石层间,制备了含有少量羟丙基-β-环糊精的双氯芬酸钠插层镁铝水滑石。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和元素分析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 确定双氯芬酸钠插层镁铝水滑石已合成,化学式为Mg0.69Al0.31(OH)2(双氯芬酸钠)0.30?2.0H2O。结论 与双氯芬酸钠相比,双氯芬酸钠插层镁铝水滑石的缓释性能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并且体外释放符合Bhaskar模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环甲膜切开术在抢救急性呼吸道梗阻病人中的应用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左手食指与中指扣清环甲间隙后,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纵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1~2cm,暴露环甲膜,用尖刀横形切开环甲膜,根据病人情况,选择7~9号气管套管置入,缝合切口皮肤,固定套管.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相应的护理.结果 本组病人存活53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3例,大多数病人于术后3月内拔管.死亡病例中,4例因原发疾病死亡,2例死于严重感染,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道出血、窒息.结论 环甲膜切开术操作简便、操作时间短,定位容易准确,不易损伤其他组织,可反复操作,是理想的解除急性呼吸道梗阻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7.
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HBV DNA定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探讨定量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于膜显色结果判读的DNA芯片检测该地区147例不同HBV感染者HBV基因型,荧光定量PCR(FQ-PCR)法定量测定HBV DNA。结果B型63例(42.86%),C型80例(54.42%),B、C混合型1例(0.68%)、B、D混合型3例(2.04%)。69例慢性乙型肝炎中B型33例、C型34例,63例肝癌患者检出B型15例、C型46例,两组C基因型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组B、C型HBV DNA含量(分别为3.58±2.23log10copies/ml和4.82±1.98log10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HBV DNA含量(分别为5.92±2.38log10copies/ml和6.13±1.49log10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州地区HBV DNA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较多,降低病毒载量对治疗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精密输液器静脉输注氯化钾的效果,以验证精密输液器在输注氯化钾溶液中的优势.方法:比较观察我科输注氯化钾200例,其中试验组100例使用精密输液器,对照组100例使用普通输液器,观察输注后患者有无局部疼痛、瘀斑、肿胀等情况.结果:精密输液器明显降低局部疼痛、瘀斑、肿胀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不适.结论:精密输液器的使用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液体输入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9.
Cystatin C、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斑块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CS患者血清Cystatin C、Hcy和Hs-CRP的浓度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发病48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对照组。同步测定血清Cystatin C、HsCRP和Hcy。结果 Hs-CRP和Hcy在UAP组和AMI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且AMI组与UAP组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UAP组Cys-tatin C较对照组升高(P0.05),AMI组比对照组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cy和InHs-CRP呈正相关(P0.01)。UAP组中血清Cystatin C浓度与Hcy、Hs-CRP呈正相关性(P0.05),而在AMI组则没有相关性。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均随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联合检测2者可协助了解病情,并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血清Cystatin C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张玲 《当代护士》2007,(12):72-73
总结了对20例肿瘤患者PICC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进行护管具体措施.PICC肿瘤患者中无1例因堵管而拔管.认为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对肿瘤患者PICC实施护管是一种科学的、个体化的、有效的方法 ,能够降低PICC堵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