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张中军  陈军  詹英  李倩  杨建平 《江苏医药》2013,39(11):1253-1255
目的 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不同滴度表达β-内啡肽的重组腺病毒(Ad-NEP)对脑脊液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6组:A、B、C、D和E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滴度为5×107、5×108、5×109、5×1010和5×1011噬菌斑形成单位(PFU)的Ad-NEP;F组作为空白对照.4d后测定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浓度.结果 C组和D组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浓度明显高于F组[(667.80±121.50) pg/ml和(974.65±174.97) pg/ml vs.(76.20±7.13) pg/ml](P<0.01).结论 使用5×109和5×1010PFU两种滴度的Ad-NEP侧脑室注射是提高实验大鼠脑脊液β-内啡肽浓度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多发于中老年患者,60岁以上老年患者PHN的发病率可高达50%~70%,PHN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疱疹严重程度、伴发疾病、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以及患者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目前除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外尚无满意的方法可以预防PHN的发生。HZ的治疗除了早期正规地抗病毒、激素、免疫增强剂和镇痛治疗外,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臭氧大自血疗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我们将臭氧大自血疗法用于HZ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顾丽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500-1500,1502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I~II级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术毕静脉注射喷他佐辛60 mg,观察组在开放外周静脉后静脉注射喷他佐辛60 mg,返回病房前接上镇痛泵,观察两组术后6 h、8 h、12 h、24 h静息、运动VAS评分和BCS评分,记录术后48 h额外追加氟比洛芬酯的用量。结果术后6 h两组静息、运动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8 h、12 h、24 h观察组静息、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 h、12 h、24 h观察组B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观察组氟比洛芬酯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喷他佐辛超前镇痛能有效改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烧伤休克导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抗氧自由基作用.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休克组(A组)、烧伤休克+依达拉奉给药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8只.休克6 h后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GSH)及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评定氧自由基水平.结果 B组MDA[(3.35±0.28)nmol/L vs.(3.88±0.28)mml/L]明显低于A组,而SOD[(76.12±11.25)U/ml vs.(72.32±9.36)U/ml]、GSH[(132.41±22.42)mg/L vs.(120.23±24.15)mg/L]、GSH-px[(754.54±101.23)mg/L vs.(685.56±102.37)mg/L]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烧伤休克所致大鼠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在烧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诱导后分别使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和芬太尼+异丙酚泵输维持。观察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围拔管期患者清醒状况。结果:瑞芬太尼起效快,清除快,呼吸和意识的恢复优于芬太尼,镇痛效果不弱于芬太尼,安全性与芬太尼相似。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适用于烧伤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6.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困难气管插管发生率约为2%~3%,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插管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方法之一,具有损伤及刺激较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对气管插管困难的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多有报道。一般方法都是先普通面罩供氧后进行操作,但在麻醉过程中偶可发生药物抑制呼吸的现象,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需停止检查,进行抢救。由于普通面罩在操作时不能供氧,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内镜面罩提高了供氧的性能,初步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利多卡因浓度对减轻异丙酚注射痛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冠心病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微机控制靶控输注异丙酚,逐渐增加异丙酚目标浓度直至意识消失;B组在A的基础上同时以输液泵持续输注利多卡因4.0μg·ml^-1。于术前(T1)、术中1h(T2)、术毕停药时(T3)及术后24h(T4)抽取静脉血2ml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记录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合用利多卡因组B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单用异丙酚组A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1h(T2)、术毕停药时(T3)血浆内皮素水平均较术前(T。)升高(P〈0.05),至T4时A组ET一1水平已有所回降,但仍较T。高,而B组则已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T2、T3、T4血浆内皮素浓度均低于A组(P〈0.05)。结论4μg·ml^-1利多卡因持续静脉输注可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引起的局部痛,二者联合应用可降低术中及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邹俊  张中军 《中国微循环》2008,12(5):287-28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塞范围及血中自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实验共设5个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开放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通过依达拉奉预处理,观察I—RI大鼠心肌梗死范围以及血中的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高、中两个剂量组梗塞程度明显减轻,梗塞区重占全心脏及左心室的百分比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1),以依达拉奉中剂量组为优;依达拉奉给药后血中TNF—α、IL-1β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高、中剂量组为优(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轻TNF-α、IL—1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早孕在异丙酚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 :异丙酚用药量 ( 2 .14± 0 .0 3 )mg/kg。入手术室连续监测SBP、DBP、HR、SpO2 、ECG等。分别记录术前、麻醉后睫毛反射消失、扩宫、人流术毕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经统计学t检验。术前与麻醉后各阶段比较除HR变化不大 (P >0 .0 5 )和术毕时基本恢复外 ,其他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 1.2 1± 0 .0 7)min ,苏醒时间 ( 8.2 2± 0 .47)min ,离院时间 2 0~ 2 5min。术中无知晓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异丙酚麻醉下行人流术效果可靠、安全、苏醒快而完全。达到了无痛人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多沙普伦用于无痛人流对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功能、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麻醉前静脉注射盐酸多沙普伦0.5 mg/kg,B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并记录麻醉前、术中、术毕各个时刻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等。记录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丙泊酚用药总量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理想。两组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丙泊酚用药总量无差异。A组较B组呼吸循环功能平稳,苏醒和离院时间缩短。结论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小剂量盐酸多沙普伦可安全地改善患者的呼吸质量以及苏醒质量,缩短留院观察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