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8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97篇
内科学   19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864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90篇
  6篇
中国医学   2108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卢勇 《新疆中医药》2005,23(3):47-49
新药临床试验对医院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科研试验的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准接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新药临床试验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控制标准——GCP。该法规实施以来,GCP精神日益深入到临床试验的各个领域,即推动我国新药研究事业的发展,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临床试验的结果,同时对医院事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2.
茯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付玲  于淼 《新疆中医药》2005,23(3):79-83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为常用中药,史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多孔菌科真菌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归人心脾肺经。具有祛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秽,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茯苓单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广泛应用于临床,名医洪竹书先生茯苓、甘草每方必用。茯苓在中医临床及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茯苓多糖、三萜类等成份及其药理作用、生物活性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并且有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3.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以及瘢痕。好发部位为面部、颈、躯干上部。易反复发作。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业化程度提高所致的空气环境污染,痤疮患者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4.
在临床中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断裂的患者即使通过合适的保守治疗,仍有3%-20%的患者不能恢复踝关节功能,产生慢性外踝不稳。临床上表现局部反复肿胀、疼痛、踝关节不稳定,即使行走在平地上也易扭伤。Harrington随访36例有近5年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X线片和关节镜检查发现:踝关节慢性滑膜增厚,内踝和距骨内侧骨赘形成、内侧关节间隙变窄等骨关节炎征象。  相似文献   
55.
火老师从事医疗事业40余年,治疗了大量心脑血管患者,有着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实践中正确运用中西医理论并有机结合,对冠心病的治疗在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6.
面瘫,又称“口僻”,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炎。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夹痰夹瘀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脉,致使经脉痹阻,气血郁滞,筋脉失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生口眼歪斜。该病的发生是以气虚为本,风痰瘀为标。笔者以此病理基础立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取用针灸配合面瘫宁方,以针药并治的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现做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57.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为临床常见病,近年且有上升趋势。该病多发于青壮年,治疗较为困难,往往因反复发作而严重危害视力,成为致盲率极高的一种眼病。根据其临床特征,属《证治准绳》中“聚星障”范围。该书谓:“乌珠上有细颗,或白色或微黄。微黄者急而变重或联缀,或团聚,或散漫,或一同生起,或先后逐渐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六,七八十数余。”对该病的治疗,我科使用自制的明目熏洗液加自拟通翳方内服取得满意疗效。现将20例24眼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8.
《中医内科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中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基础,是培养临床技能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修科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今就《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59.
临床见习期是医学教育的关键时期之一,临床见习是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将来临床实习及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第一步。其效果直接影响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并可能影响医学生的一生。妇产科是专科性质很强的学科,既有临床各科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如何提高见习课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妇产科临床带教老师重视的问题。我科在多年临床见习带教中不断总结、探索和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冠心病(PCHD)的77例住院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其中38例为维吾尔族PCHD患者,39例为汉族PCHD患者,分析维吾尔族、汉族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维吾尔族、汉族两民族不同中医证型均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TG水平的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LDL-C水平升高,维吾尔族与汉族同证型比较,维吾尔族痰阻血瘀证TG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寒凝心脉证TG水平升高,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TG、L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结论 维、汉两民族PCHD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