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照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分组,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晚期介入治疗组(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每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栓塞程度及预后评价。结果早期介入治疗组患者栓塞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晚期介入治疗组,P〈0.05,大部分栓塞(栓塞程度〉90%)、部分栓塞(栓塞程度〈90)情况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早期介入治疗预后良好35例,预后不良8例;晚期介入治疗组预后良好27例,预后不良18例。两组预后评价对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造影完全栓塞程度高,预后良好率显著,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治疗的首选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探寻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3例临床资料,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根据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腔填塞程度100%69例,占74.2%;95%13例,占14.0%;90%8例,占8.6%;80%~90%3例,占3.2%。93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间〈3d)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GOS评分:治疗效果良好71例,占76.3%;中残21例,占22.6%;重残1例,占1.1%;死亡0例。结论对急性期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降低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对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3.
李钢  余新光  李保东 《中国医药》2007,2(11):667-668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切除术后中枢性低钠血症(CH)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9例颅咽管瘤术后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13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6例。CH多发生于术后3-11d,治愈18例,死亡1例。结论颅咽管瘤术后CH的发生率较高,以CSWS多见。CSWS给予补充血容量及持续输入钠盐,SIADH则应限盐、限水及利尿,2者处理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44.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将收治的4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6例应用奈达铂(NDP)、亚叶酸钙(CF)、氟脲嘧啶(5-FU)联合化疗,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李钢  李保东  马春晓 《中国医药》2008,3(4):227-228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防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脑肿瘤术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围手术期皮下注射LMWH。2组患者于术后每隔7d进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记录DVT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DVT的发生率分别为4.65%和23.26%,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为4.65%(2/43),高于对照组2.33%(1/43),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MWH可有效预防脑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平消胶囊配合NP(NVB+DDP)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用N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PR+CR)为45.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1.7%,治疗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平消胶囊配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7.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和对照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5.7%)明显低于对照组(69.6%),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4.4%),P<0.05,其控制感染时间(10.2±2.16)d短于对照组(12.7±3.43)d,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48.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我们采用螺旋CT或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射频毁损丘脑腹后外侧核(Vim),苍白球内侧核(Gpi)和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患者63例,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无创电/磁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9月无创电/磁刺激治疗的144例慢性意识障碍的临床资料。常规对症治疗36例(对照组),正中神经电刺激(MNS)治疗36例(MNS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36例(rTMS组),MNS联合rTMS治疗36例(MNS+rTMS组)。应用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2周、1个月,无创神经电刺激治疗病人CRS-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MNS+rTMS组明显高于MNS组和rTMS组(P<0.05),MNS组和rTM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治疗后不良事件(肺部感染、癫痫、交感神经兴奋发作)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慢性意识障碍病人,无创电/磁刺激治疗可改善病人意识状态,联合应用MNS+rTMS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收治的19例施行CEA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19例患者共行21台次CEA治疗,手术均获成功,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60±10)min。阻断颈动脉时间8~20 min,平均(12.5±1.3)min。术后切口下血肿1例,给予拆开部分切口缝线取出血肿并止血后好转。术后3 d内出现口角歪斜1例,同时一侧肢体肌力减退,给予对症处理并请神经内科医生协助治疗,10 d后症状消失。术中牵拉舌下神经损伤1例,2个月复查时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1例术后4个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CEA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脑缺血,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