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正>对于患儿而言,全麻和手术过程是种不愉快的体验,有高达2/3的患儿术后会出现负面行为,如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和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ural changes, NPOBCs)。目前用于预防术后负面行为的措施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等。其中,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用于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也出现将  相似文献   
102.
背景 正性肌力药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特别是心脏、大血管手术中,是进行循环支持的有效手段. 目的 就正性肌力药在CPB手术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内容 从药物作用机制的角度简单介绍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各类正性肌力药作用特点,分析这些药在CPB手术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趋向 合理应用传统正性肌力药,同时大力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新型正性肌力药,摸索出CPB手术围手术期更好的正性肌力药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03.
104.
刘苏  李笑笑  吕雪莉  蒋振菲  聂心蕊 《重庆医学》2021,50(4):573-576,581
目的 探讨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指导镇痛对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PFNA的老年患者接受SPI指导镇痛或依据心率血压指导镇痛,分为SP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心率和血压值、术后24 h 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苏醒时长、拔管后1 min、出恢复室时疼痛评分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PI组术后24 h QoR-40量表评分更高[(129.57±34.28)分vs.(153.07±33.58)分]、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更少[(1.29±1.13)mg vs.(0.63±0.18)mg]、全身麻醉苏醒时长更短[(17.93±6.26)min vs.(13.63±3.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I指导镇痛可改善老年患者PFNA术后24 h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05.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经历着慢性疼痛的折磨,寻找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围术期疼痛是以往研究的重点,然而与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肌肉因素,却鲜有研究报道。目的:评估置换前股四头肌超声定量分析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慢性疼痛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8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行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50例,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相同。于置换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使用超声测量患者术侧股四头肌的厚度和回声强度,以此量化肌肉萎缩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置换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与结论:(1)250例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其中91例发生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6.4%;(2)慢性疼痛组及非慢性疼痛组患者的置换前运动时疼痛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股四头肌厚度、回声强度及置换后急性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置换前股四头肌厚度是置换后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106.
<正>乳腺癌是当前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肿瘤患者中死亡率居第一位~([1])。手术切除依然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临床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的麻醉药物影响肿瘤复发率[2,3]。基础研究表明,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麻醉药物会影响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4,5])。本文就近年来麻醉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气腹及正反Trendelenburg 体位对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4 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手术体位分为A 组:反Trendelenberg 位(头高30°)。B 组: Trendelenberg 位(头低30°)。术中所有患者的气腹压力均设为13 ~ 15 mmHg,使用Frotrac 传感器在各时间 点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体循环阻力(SVR)等数据 进行收集。结果 气腹即刻可以引起MAP、CVP、SVR 升高,HR 增快,CO 下降;在体位改变后,A 组中 CVP 降低,随后SVR 和MAP 呈下降趋势,CO 和CVP 呈上升趋势;B 组中MAP,CVP 及CO 升高,SVR 降低,随后SVR、MAP 及CVP 呈下降趋势,CO 呈上升趋势。结论 气腹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 Trendelenberg 体位可以改善患者在气腹条件下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但是对于患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增加心 血管风险。反Trendelenberg 体位对气腹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腹腔镜手术可以减轻手术操作时对患者 胃肠道的刺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静脉持续泵注和预先肌内注射甲氧明对新生儿酸碱平衡和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即肌注组(M组,在麻醉前15min肌内注射甲氧明0.1mg/kg)和泵注组[P组,在脑脊液流出后即刻静脉注射甲氧明1mg,之后持续以3μg/(kg·min)的速度维持]。补救使用甲氧明、麻黄碱、阿托品来维持血压和心率的稳定。记录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min(T1)至20min(T10)共计10个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新生儿脐带血的血气分析数据及Apgar评分、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6~T9时P组产妇SBP高于M组(P<0.05),M组产妇术中低血压、恶心的发生率以及补救使用甲氧明的次数高于P组(P<0.05),两组产妇高血压、心动过缓、呕吐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分析指标及1min、5min的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预先肌内注射甲氧明比较,静脉持续泵注甲氧明可明显降低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补救注射次数,且产妇恶心的发生率更低,两种给药方式对胎儿都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库溴铵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止血带反应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年龄50~80岁,ASA分级Ⅰ~Ⅱ,随机分为3组,即罗库溴铵1.2mg/kg组(H组)、罗库溴铵0.6mg/kg组(L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3组患者均全身麻醉下接受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分别于出手术室时、术后24、48h记录患者的静息疼痛评分(VAS),于术后24、48h测量患者的大腿围度,术后记录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近期(3天)和远期(3个月)并发症。结果 H组和L组患者术后24、48h静息疼痛评分(VAS)低于S组(P<0.05),H组和L组术后24、48h大腿围度变化值小于S组(P<0.05),H组、L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S组(P<0.05)。结论 静脉应用罗库溴铵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止血带反应,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10.
围生期多种因素均可能对母乳喂养施加影响,其中分娩镇痛可通过缓解疼痛、改善情绪或分娩镇痛药物本身等对母乳喂养产生作用。但目前关于此类研究资料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考虑分娩镇痛是一种符合生理的分娩方式,因此进行临床推广。文章通过简介当前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现状,分别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静脉分娩镇痛、吸入分娩镇痛、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等不同方式,分析其对母乳喂养产生的可能不利或获益,为分娩镇痛产妇的母乳喂养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