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2篇
  免费   860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323篇
口腔科学   161篇
临床医学   1138篇
内科学   752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222篇
外科学   364篇
综合类   3014篇
预防医学   1188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733篇
中国医学   898篇
肿瘤学   62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705篇
  2009年   829篇
  2008年   751篇
  2007年   813篇
  2006年   839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658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体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将hBMMSCs经尾静脉注射给环磷酰胺处理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利用流式激活细胞分析系统(FACS)检测hBMMSCs输注后存活35d的SCID小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人源性造血细胞的表型和水平。结果:hBMMSCs输注组外周血(PB)、骨髓(BM)和脾脏(spleen)中可检测到人CD45+/H-2Dd-、CD34+/H-2Dd-细胞,而对照组PB、BM和脾脏均未检测到上述表型的人造血细胞。结论:hBMMSCs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92.
物理学对医学的贡献是巨大的,物理学与医学等学科的交叉碰撞在医学领域中产生了许多丰硕成果,现代的医学影像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本文阐述了物理学在现代四大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CD8 T淋巴细胞在慢性支气管炎(CB)与肺气肿大鼠肺血管炎症中的分布、作用以及红霉素(EM)对CD8 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成3组:A组(正常对照组,n=7),B组(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组,n=7),C组(红霉素治疗组,n=7).采用2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烟熏4周的混合刺激方法制作CB与肺气肿大鼠模型,C组同时使用红霉素治疗4周.4周后对大鼠肺脏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B组各大鼠CD8 T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比例增多,肺腺泡内血管外膜CD8 T淋巴细胞浸润增多,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CD8 T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比例减少(P<0.01).血管外膜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P<0.01),CD8 T细胞浸润减少(P<0.01).肺血管外膜CD8 T细胞数与肌化型动脉内膜厚度及肺腺泡内肌化型动脉比例呈正相关(P<0.01).小气道CD8 T淋巴细胞浸润病理积分与肺血管外膜CD8 T淋巴细胞数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CB与肺气肿大鼠气道壁及肺腺泡内动脉外膜CD8 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血管外膜CD8 T淋巴细胞与血管重塑有相关性.EM对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气道、肺血管浸润的CD8 T淋巴细胞及血管重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壮族居民生命早期饥荒经历与成年后中心型肥胖的关系。方法 将1 279名在1959—1961年经历饥荒的研究对象分为未经历组(1963年之后出生)、胎儿期经历组(1959—1962年出生)、儿童期经历组(1949—1958年出生)、青春期经历组(1941—1948年出生),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壮族居民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成年后中心型肥胖的关系。结果 壮族居民成年后中心型肥胖的发生率为30.88%。与未经历暴露人群相比,胎儿期暴露(OR=3.527,95%CI:1.877~6.627)和儿童期暴露(OR=2.863,95%CI:1.3297~6.167)的壮族居民成年后中心型肥胖的风险较高。结论 壮族居民生命早期经历饥荒是成年后中心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经历饥荒的广西壮族居民,应关注中心型肥胖发生情况,预防其他相关慢性病。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以胶合板企业为例,通过折减系数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进行调整,客观评价其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桂林市恭城县某胶合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运用折减系数调整其职业接触限值,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经折减系数调整后,二甲苯AAEV = 35 mg/m3,苯AAEV = 4.4 mg/m3, 木粉尘AAEV = 2.2 mg/m3,甲苯AAEV = 35 mg/m3、苯酚AAEV = 7 mg/m3。其中涂胶、据边及磨边岗位工种存在接触木粉尘浓度超标现象,最高接触浓度5.67 mg/m3;喷漆岗位工种存在接触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超标现象,苯最高接触浓度5.6 mg/m3,甲苯最高接触浓度64.2 mg/m3,二甲苯最高接触浓度44.1 mg/m3。结论 运用折减系数对胶合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应接触限值进行调整,更能客观真实反映作业工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接触情况。折减系数在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不适合进行广泛推广,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其他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性休克后并发多器官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对35例严重胆道感染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外科手术治疗胆石症并急性胆管炎22例,胆道蛔虫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例,治愈18例,死亡4例,内科治疗12例,治愈8例,死亡4例(均为胆石症并感染患者),总治愈率77.2%,死亡率22.8%,结论:胆道感染性休克易并发多器官衰竭(MOF),其高发因素主要与休克时间的长短,治疗方法的选择,患者年龄以及有否心衰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7.
刘振翔  杜华 《医学文选》2001,20(2):158-159
我们观察了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单纯性患儿治疗前后微量蛋白尿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45例均为住院患儿,男37例,女8例,年龄1~14岁,均符合1981年全国儿科肾脏病协作组制订标准[1]。其中激素敏感组 33 例,激素不敏感组 12例。正常健康对照组30例,为幼儿园及小学学生,年龄1~14岁,男18例,女12例。1.2方法尿β2-微球蛋白(β2-MG)、原白蛋白(ALb)、尿IgG测定:患儿入院后次日及治疗后激素敏感组尿常规蛋白转阴,激素不敏感组治疗8周后…  相似文献   
98.
抗癌药物鸦胆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杰津 《医学文选》2001,20(3):378-379
鸦胆子系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 (Brucea Jauanica LMerr)的种子 ,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1 ] 。 Kapchan等 [2 ] 发现其醇提取物对人鼻咽癌细胞 KB、Walker- 2 5 6肉瘤和 P388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抑制作用。我国于 1978年开始研制鸦胆子油静脉乳剂 [3] 并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现将其抗癌、抗消化道溃疡及降血脂等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药理作用1.1 抗癌作用  10 %鸦胆子静脉乳 80 ml与生理盐水混合静滴并配合化疗或放疗 ,是目前关于鸦胆子油乳临床应用报道最多的方法。结果表明 ,这种治疗方法均显著 (P <0 .0 5)或极显…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本中心开展体外授精 -胚胎移植 (IVF- ET)治疗不孕症 6 1例 6 4个周期的治疗结局。方法 接受治疗患者年龄 2 5岁至 41岁 ,共进行 6 4个周期的常规 IVF- ET治疗 ,于取卵后 48~ 5 0 h进行胚胎移植。结果 本组治疗周期 6 4个 ,取消周期 4.6 % ,取卵周期 6 1个 ,平均周期取卵数 (9.6 1± 6 .6 3)个 ,受精率 71.32 % ,卵裂率 90 .78% ,每周期胚胎移植数 (3.86± 1.0 9)个 ,临床妊娠率为 2 8.0 7%。结论  IVF- ET治疗输卵管梗阻性及原因不明不孕症在临床已获成功 ,提高妊娠率有待改善各种有关条件  相似文献   
100.
微生物病原体快速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生洲 《医学文选》2001,20(4):520-521
当前 ,造成人类感染的微生物日益复杂 ,常见的各种病原菌的威胁还未消除 ,又有一些新的病原菌出现 [1 ]。研究发展各种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尽快检测出各种致病微生物 ,是诊治感染性疾病的有力措施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微生物病原体的各种快速检测技术作简要的介绍。1 应用生化方法对微生物病原体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  生化方法检查微生物病原体实际上是对微生物特异性酶的测定。因为各种微生物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完全相同 ,对许多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而可利用不同底物产生的不同代谢产物来间接检测该微生物内酶的有无 ,从而达到检测特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