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综合评价某车床铸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高温、振动是车床铸造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13个接尘工种中3个工种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粉尘CTWA0.3~11.8 mg/m3;苯、甲苯、二甲苯、甲醛、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17个接触噪声的工种中有4个工种工人接触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接触高温工种作业工人WBGT指数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手传振动的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_(hw(4))]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某成品油储备库职业病危害分析与防治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某成品油储备库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该油库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汽油、柴油、油品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磁场。工作场所中联合泵棚输油泵噪声强度超标,最高为89.3 dB(A);船甲板采样口存在溶剂汽油和苯,短时间检测浓度超标,最大值为2 129 mg/m3(超过限值7.1倍);苯15 m in检测浓度最大值为30.8 mg/m3(超过限值2.1倍);维修工个体接触苯的浓度超过限值1.1倍;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油库主要职业病危害是汽油、苯、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某数控车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是数控车床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个接尘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5个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10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毒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西省油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依照国家标准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和检测,并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油库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化合物、盐酸以及噪声等。油库汽油浓度最高为52.4 mg/m3,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苯浓度最高可达9.07 mg/m3,接近国家标准限值10 mg/m3;油库消防泵房作业工人接触噪声强度最高可达84.13 d B(A),发电机房作业工人高达84.99 d B(A),接近国家标准限值85 d B(A);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结论苯和噪声是油库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景德镇市某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的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按照《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等方法,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果该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该厂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分别为:苯0.6 mg/m3,甲苯、二甲苯1.2 mg/m3,乙苯1.3 mg/m3,乙酸乙酯12.8 mg/m3,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综合指数(I)为0.070,评价结论为合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某制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管理前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估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管理对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控制效果。方法对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其实施清洁生产管理前后工作场所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制革企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酸乙酯、丙酮、丁酮、粉尘等是该企业所存在主要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实施清洁生产前,开布车间开布机台、表处车间调油墨岗位的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最高浓度分别达61.72、117.84 mg/m~3,丙酮短时间接触浓度达453.26 mg/m~3,压延车间压延线高搅岗位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达10.70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实施清洁生产后,各种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较实施清洁生产前明显降低。结论清洁生产管理对以有毒化学物质作为原辅材料的人工制革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某汽车4S店钣喷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了解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汽车4S店生产期间钣喷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学有害因素,紫外辐射、噪声、手传振动等物理因素。该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符合接触限值的要求,合格率100%。其中调漆和喷漆岗位均未检出苯,喷漆岗位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最高值为0.6 mg/m3,调漆、喷漆岗位二甲苯浓度CSTEL最高值为0.6和3.0 mg/m3;钣金工接触的手传振动测量值为37.4m/s2,超出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紫外辐射测量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汽车4S店钣喷线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较好,基本能达到国家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调漆和喷漆岗位,该项目应注意喷漆工序低浓度苯系物的职业病危害;为钣金工配备防振手套,为其他岗位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按要求对不同工种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某古筝制品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体检,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木粉尘和噪声,压模点、磨灰点木粉尘浓度为5.08 mg/m3和4.25 mg/m3,下料点噪声强度87.7 dB (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标准。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名工人存在职业禁忌证。 结论 该企业职业卫生基本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船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结合其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 该船厂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噪声.定点检测仅油漆作业岗位二甲苯超标,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大达到385.75 mg/m3,超标3倍;苯浓度虽未超标,但其STEL达到8.64 mg/m3,接近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限值(10 mg/m3).噪声测定机械加工及除锈打磨岗位超标率分别为40%和53.3%.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船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其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局部送风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欠佳.使用无苯油漆,采取局部吸风、整体送风与整体通风防护措施,加强管理,落实建议,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识别、分析和评价某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业病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和定量分级法。 结果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木粉尘、聚氯乙烯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总挥发性有机物和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打磨工位木粉尘最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达到4.5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裁切等7个工位噪声超过85 dB (A)。职业健康体检37人中检出高频听力损失或/和语频听力损失4人,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1人。 结论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苯及苯系物、噪声;该企业在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方面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11.
黎珍容  潘羿  庞京玺  刘梁柯  郦胜  张奕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48-1949,1952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喷漆作业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以预防苯系物和其他危害因素的联合作用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危害。方法选择该区内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9家进行喷漆作业场所监督监测和现场调查。结果抽检的该区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多数分别为0.6、1.2和1.6 mg/m3,大多低于检出限。结论喷漆作业岗位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虽然低于国家标准,但由此会产生的联合作用造成的职业危害潜在风险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于2019年2至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山东省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点和个体接触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小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4家,大型企业3家;工作场所苯和甲苯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二甲苯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最大值为24.23 mg/m3,超标率为11.0%(16/146);作业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最大值为10.60 mg/m3,超标率为11.0%(8/73);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CSTE最大值为0.879 mg/m3,超标率为9.2%(11/120),作业人员锰及其化合物CTWA最大值为0.175 mg/m3,超标率为5.7%(4/70);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苯CSTE最大值为230.00 mg/m3,超标率为3.9%(2/51),作业人员二甲苯CTWA最大值为70.40 mg/m3,超标率为3.6%(1/28)。4775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中,疑似电焊工尘肺38人(0.80%),疑似锰中毒27人(0.57%),疑似低浓度苯及苯系物慢性中毒31人(0.65%)。中、小型企业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86%(30/1048)和4.51%(51/1132)。不同规模汽车制造企业作业人员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焊接作业岗位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喷漆作业岗位的二甲苯接触水平超标较严重,应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改善作业环境,保障焊接及喷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冯洪杰  边洪英  王华  贾克俊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14-1315,13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工矿企业中苯、甲苯、二甲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的要求,采用活性炭管采集车间空气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该区存在苯、甲苯、二甲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89家企业,行业分布以印刷业、家具制造业为主,在所有行业中占到90.60%,其他行业仅占9.40%;检测样品447个,苯样品浓度检测结果主要集中在6 mg/m3以下,甲苯、二甲苯样品浓度检测结果主要集中在50mg/m3以下。苯、甲苯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的合格率在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具制造业合格率均低于印刷和其他企业(P0.05)。结论目前,该区工作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样品检测合格率虽然均在80%以上,但仍有超标现象,应继续加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非甲烷总烃、二甲苯、乙苯、二苯胺、氢氧化钙、氢氧化锂、硼酸、烷基酚、二丙二醇甲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氢氧化钠、粉尘、噪声,其中类比检测非甲烷总烃CTWA<0.2 mg/m3、二甲苯CTWA<3.3 mg/m3、苯CTWA<0.6 mg/m3,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结论该项目运作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5.
李凤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00-1702
目的了解某企业喷涂车间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对该企业喷涂车间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清洗工序工作现场空气中化学物质(C-TWA)甲苯浓度为341.03 mg/m3,二甲苯为57.80 mg/m3、乙酸丁酯为229.92 mg/m3,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并检出了0.67 mg/m3的苯;其余工作位均符合要求。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该作业的目标疾病。结论该企业喷涂车间清洗工序化学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要求并检出了苯,存在一定的危害,应改进工艺,加强防护措施,减少对劳动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余新天  朱志良  丁燕  俞小明 《实用预防医学》2013,(12):1476-1478,1473
目的 对某重工集团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识别、评价和分析,旨在有效控制重工传动机械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定量分级法、经验法、检查表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该项目存在粉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紫外辐射、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最大的CTWA为15.12 mg/m3、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最大的CTwA分别为133.9、10 254.1 mg/m3,噪声强度最高102.2dB(A),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其他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结论 该项目属于较重职业病危害的项目,在按提出的建议完成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尾气造成的苯系物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机动车尾气造成的苯、甲苯、二甲苯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TenaxTA吸附-二次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监测了交通路口大气中苯系物的浓度和个体接触量。结果交通路口大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范围分别为0.041~0.276、0.002~0.132、0.008~0.091mg/m3。结论大气中苯系物浓度与车流量及路况有关,车流量较大尤其是道路堵塞时,苯系物浓度较高。骑车人的个体接触量略大于交通路口大气中苯系物的含量。风和降雨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空气中苯系物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常州市钟楼区工业企业苯系物的职业病危害。方法对辖区内29家使用苯系物的工业企业进行苯系物监测,对782名接触苯系物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合格率为83.7%,甲苯浓度合格率为89.2%,二甲苯浓度合格率为91.1%。苯系物接触组工人白细胞下降检出率为13.9%,非接触组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工人血红蛋白下降检出率为5.6%,非接触组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女工白细胞下降检出率为19.2%,男工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女工血红蛋白下降检出率为8.4%,男工为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男工高血压检出率为21.6%,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检出率为18.7%,肝胆疾患检出率为25.9%,均高于女性的12.0%、3.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工业企业仍存在苯系物的职业病危害。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企业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改革生产工艺,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毒措施,确保苯系物的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同时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和敏感人群,尤其要加强女工的保护,避免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轿车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危害类别,评价控制效果。方法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及经验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硫酸、硫化氢、氯气、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乙酸丁酯、锰尘、粉尘、噪声、高温、紫外线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TWA、STEL检测结果分别为0.52~2.25mg/m3、0.87~2.8mg/m3;苯TWA、STEL检测结果分别为0.3~4.7mg/m3、0.3~4.8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共检测14个点,检测结果在75~93.2dB(A)之间,超标率为28.5%。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总体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外饰企业喷涂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重点保护岗位,为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进行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汽车外饰企业喷涂车间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相关资料,采用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对该企业喷涂生产线进行危害识别、危害特征评估、接触评估、风险特征描述,并进行风险分级。结果汽车外饰企业喷涂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0.60~4.50 mg/m^3)、甲苯(0.91~4.00 mg/m^3)、二甲苯(3.30~84.60 mg/m^3)、乙苯(0.95~15.70 mg/m^3)、环己酮(0.08~0.50 mg/m^3)、正己烷(0.13~29.48 mg/m^3)、乙酸乙酯(0.27~170.00 mg/m^3)、丁醇(0.40~3.68 mg/m^3)、丁酮(1.00~18.10 mg/m^3)、甲基丙烯酸甲酯(0.25~1.00 mg/m^3)、萘(0.08~0.30 mg/m^3)等,高风险岗位有调漆操作位苯暴露(综合风险指数R值≈4),中等风险岗位有调漆操作位二甲苯暴露(R值≈3)、上下件操作位苯和二甲苯暴露(R值≈3),其余岗位风险为低风险岗位或可忽略风险岗位(R值≈2或1)。结论汽车外饰企业喷涂生产线的重点保护和监管岗位为调漆操作位和上下件操作位,需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水平进行相应的职业健康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