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3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567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4篇
  3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三维超声在诊断胎儿足内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月~2014年1月25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足内翻的孕妇超声影像资料。分析并统计超声诊断不同类型足内翻的诊断符合率及超声影像资料特异性,超声诊断要点等。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足内翻胎儿25例,单足内翻12例,双足内翻13例,单纯足内翻17例,合并其它畸形8例。超声检查不同类型的足内翻产前诊断符合率,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技术对胎儿先天性足内翻的产前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钟炜 《中国当代医药》2015,(7):44-45,4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B型钠尿肽(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本院心脏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90例患者,将其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5例,根据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BNP水平。结果SAP、UAP、AMI组BN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AMI组较UAP、SAP组BNP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水平随Gensini积分增加依次增大(P<0.05),两者呈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不同方位角膜切口对高龄白内障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6月本院高龄(≥80岁)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120例(120眼),随机分成2组院A组采用颞侧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8例(58眼);B组采用上方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62例(62眼)。分别于术前3 d和术后3、7、30、90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玉t)检查。结果 A组患者FL评分在术后3、7、30 d明显增高,BUT、S玉t检查术后3、7、30 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90凿的FL评分、BUT、S玉t检查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0.05)。结论高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早期颞侧角膜切口较上方角膜切口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和眼表情况均有明显的影响,晚期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近一年收治的5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治疗、护理和康复;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待手术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的认知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规范护理行为,增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5.
吕龙  黄春 《现代保健》2014,(17):55-58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与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治疗的1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d,晨服,睡眠不佳者中午加服1片,奥美拉唑20 mg,2次/d,枸橼酸莫沙比利5 mg,3次/d,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枸橼酸莫沙比利5 mg,3次/d,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症状均明显减轻(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平均总评分、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联合PPI与促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于PPI加用促动力药,可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与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小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择期行下肢手术的56例65~80岁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各28例,氯胺酮组行全麻诱导后,以0.25 mg/(kg·h)速度持续静脉泵注氯胺酮,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检测术前1 d、术后6 h、24 h、48 h、72 h外周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术前1 d、术后24 h、48 h、72 h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结果:氯胺酮组术后6 h、24 h、48 h血浆TNF-α、IL-6升高程度及术后24 h、48 h、72 h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可以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推测可能与氯胺酮的抗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双通道腹腔镜下丝线法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16~65岁,平均(22.0±3.8)岁。入组标准为中重度精索静脉曲张、阴囊坠胀不适或疼痛症状明显、不育,排除继发性病因。行经脐单孔双通道腹腔镜下丝线法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果: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45 min,平均(20.0±3.5)min;术中出血量1~10 ml,平均(3.0±1.2)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个月,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精液质量明显提高。无睾丸萎缩、术后复发。结论:经脐单孔双通道腹腔镜下丝线法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美观、费用低。  相似文献   
58.
目的应用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应用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数据变化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美容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梅州市人民医院客家人群15年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谱特点,为医院管理及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9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间于梅州市人民医院因原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一次住院,籍贯为梅州市、民族为汉族的客家人患者,按照1997—2001年、2002—2006年、2007—2011年三个时间段统计其单病种构成比及顺位变化、死亡构成比及顺位变化。结果1997—2001年、2002—2006年、2007—2011年三个时间段食管、胃、结直肠恶性肿瘤构成比始终居前3位,三种肿瘤构成比总和均超过80%。其中食管恶性肿瘤第二、第三时间段单病种构成比较第一时间分别下降了约8%及12%,与第一时间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而结直肠恶性肿瘤单病种构成比明显上升(P=0.000)。在这3个时间段中,肝恶性肿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第二、第三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食管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下降(P=0.015),以第二时间段的死亡构成较第一时间段下降明显(P=0.004)。结论应针对该地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谱的变化,坚持健康教育,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60.
邓伟胜  凌维汉  王弘 《临床荟萃》2020,35(6):521-524
目的 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平均随访15个月,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3例)和对照组(7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与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通过对可能与ISRS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RS的危险因素有:2型糖尿病(OR=6.392, 95%CI 1.361 30.032)、支架长度>13 mm(OR=1.799, 95%CI 1.209 2.678)、椎动脉原始内径<3.5 mm(OR=0.069, 95%CI 0.013 0.383)、椎动脉起始部变异(OR=7.369, 95%CI 1.558 34.860)以及合并多处狭窄病变(OR=8.985, 95%CI 1.339 60.290)。结论 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13 mm、椎动脉原始内径<3.5 mm、椎动脉起始部变异及合并多处狭窄为预测ISR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更加重视这类危险因素患者的术前评估、随访和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