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4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机械通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救治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人工呼吸机成为呼吸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必不可少的重要抢救设备.为了确保呼吸机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现代呼吸机都具备较完善的声光报警系统,报警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分类并以不同形式的灯光闪烁及鸣叫的方式提醒操作人员.正确使用人工呼吸机,迅速判断人工呼吸机报警原因并加以排除,可以为抢救危重症患者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72.
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54岁。颜面,躯干及四肢紫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半年余,双下肢水疱半个月,于2006年1月收入院治疗。半年多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颜面部出现散在黄豆至钱币大圆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大剂量吸入异丙托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2例老年COPD患每次吸入异丙托品0.75mg 生理盐水3ml,3次/d,连续3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肺功能。结果 吸入异丙托品治疗后患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0)和最高呼气流率(PEFR)明显改善。结论 老年COPD患在应用茶碱扩张支气管的基础上加用异丙托品可进一步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4.
曾丽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6):89-90,94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构词法的重要性和种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当前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0岁,农民,全身出现角化性丘疹及疣状物,不痛不痒3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不明原因面部和胸背出现多个小的疣状丘疹,散在分布无明显不适,以后皮疹慢慢增多,部分开始变大增粗,表面呈疣状,有些表面出现角化增厚,在头面、臀沟处出现大的菜花状的增生物,胸背部广泛性的毛囊角化性丘疹.  相似文献   
76.
(接上期)3皮肤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3.1糖尿病:是由胰腺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引起。基本临床表现是“三多”,其皮损很广泛。①类脂性渐进性坏死—多发生在胫前,先为丘疹,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光滑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或黄色萎缩斑块,表面可见扩张毛细血管;②糖尿病性皮病:又称胫前色素性斑片,50%发生在下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夹毕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后交通动脉瘤夹毕术后发生双下肢DVT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此例患者出院时神志清楚,头部切口愈合良好,双侧眼睑运动基本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IV级、巴氏征(-),右侧肢体肌力V级,巴氏征(-).结论:通过对此例患者病情观察、心理、饮食及健康教育实施护理干预,可促进病情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情感与疾病转归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情感护理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入住我科的1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正性情感护理,包括情感的心理疏导及情感支持。在病情稳定4h及出院前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于发病或接诊后1h内记录呼吸、心率、血压,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结果:在患者躁动与呼吸机不同步时,实施护理措施,7min内患者情绪基本稳定,能与呼吸机同步。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呼吸[(30±5.0)次/min∶(23±3.1)次/min]、心率[(120±30)次/min∶(90±25)次/min]显著下降(P均〈0.01),氧分压[(8.80±1.18)kPa∶(13.6±1.02)kPa]、血氧饱和度[(78.8±4.50)%∶(98.04±1.49)%]明显提高(P〈0.05),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好转(x2分别为9.124,9.242,P均〈0.01),心功能显著好转,NYHAⅣ级患者显著减少[(100%∶11.1%),P〈0.01]。病情基本控制时间为1d。结论:注重患者的情感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左心衰好转。  相似文献   
79.
探讨糖尿病大鼠皮肤改变及其对糖皮质激素药物氢化可的松经皮吸收的影响。Wistar雄性大鼠随机 分成正常组及造模1周组 (W1) 、2周组 (W2)、3周组 (W3) 和4周组 (W4), 每组6只, 采用链脲菌素 (STZ, 40 mg·kg−1) 对大鼠进行糖尿病造模, 取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扩散实验, 接收液为磷酸盐缓冲液 (PBS, pH 7.4), HPLC法测定接收液中的药物量, 计算出药物渗透速率; 将造模不同时间的大鼠皮肤组织做病理切片, 进行HE染色并观察是否存在组织学差异。结果发现, 正常组、W1、W2、W3和W4组的渗透速率分别为 (2.39 ± 1.25)、(3.22 ± 1.72)、(3.02 ± 1.89)、(3.63 ± 2.02) 和 (5.00 ± 3.36) μg·h−1·cm−2。造模4周组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其余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皮肤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 造模1周时大鼠腹部皮肤改变并不明显,  1个月时表皮有变薄的现象, 2个月时这种现象变得尤为明显。与正常皮肤相比, 患糖尿病后的皮肤能引起药物经皮透过性的增加, 这与糖尿病后发生一定程度的皮肤组织学改变关系密切。因此, 提示糖尿病患者在必要时需要调整经皮给药的剂量。  相似文献   
80.
糖尿病性皮病(Diabetic dermopathy,D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DD以糖尿病患者具有局限于胫前的萎缩性色素沉着斑为特征,常伴有3种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现已证明DD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故当发现存在DD时,应迅速和积极地进行干预,及时发现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