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摘要:目的 分析常熟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情况与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常熟地区三家市级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数据以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1 155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86.3%(997/1 155)。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为主,占56.3%(650/1 155),其次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17.8%、10.1%和6.8%。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41.7%,对阿米卡星(19.0%)、左氧氟沙星(32.9%)、亚胺培南(34.2%)和哌拉西林/舒巴坦(33.5%)耐药率保持相对敏感,对氨曲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到了50%以上。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广谱抗菌、侵入性治疗和病情危重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常熟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区域性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严格执行各种有创置管、机械通气等无菌操作,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认识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临床抗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3月11日期间在该院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常规的质量控制,以此作为对照组,于2014年3月11日至2015年3月11日期间在该院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以此作为实验组,质量控制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及质量控制评分。结果:实验组的质量控制评分为(93.45±10.08)分,对照组的质量控制评分为(79.34±10.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提高输血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93.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地区对临床检验模式进行了创新的实践.主要以首次实行临床检验集中化管理的常熟市医学检验所为例,分析临床检验集中化管理出现的背景,运行特点、价值和意义,及其在今后发展中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对检验所本部及三家医院检验科不同检测系统前后两次测定结果的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探讨各检测系统之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为检验结果互认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按照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的用患者标本进行方法比对及偏倚评估批准指南(第2版,EP9-A2)要求,以检测系统(X):SIE-MENS ADVIA 2400生化分析仪,日本一化试剂,朗道校准品和朗道质控品作为目标检测系统。另三家医院的检测系统Y2、Y3、Y4作为比较检测系统,三个比较检测系统均为奥林巴斯2700全自动生化仪。在各自系统中通过检测患者新鲜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来计算比较检测系统和目标检测系统之间的相对偏差(% 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各检测系统间测定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两次检测不同系统间检测结果均显著相关(r2>0.95),第一次比对结果中比较检测系统与目标检测系统存在明显的偏差,且检测结果仅部分处于临床可接受水平(检测系统Y2、Y3呈LDH ,CK可接受性能评价通过;检测系统Y4仅LDH可接受性能评价通过)。通过采取统一系统参数、试剂品牌、校准品批号、质控品批号等措施,第二次比对结果均处于临床可接受水平(检测系统Y2,Y3,Y4可接受性能评价均通过)。结论通过不同生化仪器之间的比对确保了常熟地区不同实验室生化检验结果间的可比性,也为其他地区开展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行单侧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必要性。 方法:将120例因甲状腺良性肿瘤行单侧腺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30岁,23例)、中年组(<30~<60岁,69例)、老年组(≥60岁,28例),检测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3、6个月,1、2年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 结果:青年组FT3水平在术后1周、1个月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后期各时间点则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FT4水平术后各时间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TSH水平在术后1周,1、3个月时较术前比明显升高(均P<0.05),后期各时间点则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年组术后各时间点FT3、FT4、TSH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FT3水平在术后1周,1、3个月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后期各时间点则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FT4水平在术后1、3、6个月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则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TSH水平在术后1周,1、3、6个月时均较术前比升高(P<0.05),后期各时间点则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 结论:不同年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行单侧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不同。中年患者术后代偿能力强,可不予激素替代治疗;青年对甲状腺激素需求量相对较大而老年患者代偿能力较差,故青年患者术后半年内、老年患者术后1年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较合适。  相似文献   
96.
沈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184-3185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血脂水平差异,并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1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脂水平,包括载脂蛋白A1(ApoAl)、Apo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研究组ApoAl和HD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poB、TC、TG及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痛患者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需重视血脂调节,并加强血脂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97.
沈燕 《当代医学》2013,(26):72-73
目的观察无添加剂管、普通促凝管、分离胶促凝管对多项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它们在临床检验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例受检人员抽血检验,将无添加剂管、普通促凝管和分离胶促凝管3种真空采血管的血清进行常规的临床生化项目检验,并分析血清的生化指标。结果无添加剂管的血液凝固需时间30~45 min,促凝管需5~10 min,分离胶促凝管需30~45 min。分离胶促凝管的HBDH为(118.4±7.5)U/L,CK-MB为(36.3±3.7)U/L,LDH为(191.2±19.9)U/L,与无添加剂管及普通抗凝管的差异明显(P<0.05),其他多数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临床生化室可根据自身条件及所检测生化指标不同,选择合适于临床的采血管。  相似文献   
98.
钱建平 《当代医学》2013,(32):108-108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经确诊的96例糖尿病患者,分别对其进行空腹血浆葡萄糖检测、糖耐受试验和血清甘油三脂检测等生化检验,然后分析生化检验结果。结果空腹血糖的均值为(89±56)mmol/L,96例均超过参考范围;2h糖耐受实验均值为(125±64)mmol/L,96例均超参考范围;血清甘油三酯的均值为(2.21±1.22)mmol/L,94例患者超参考范围。结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的诊断过程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耐受能力以及血清甘油三酯这3个方面,为糖尿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CD39^+CD73^+B细胞亚群在B细胞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及其与PBC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苏苏州吴江区和常熟地区PBC患者60例,健康人对照者40例,以流式细胞术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CD39^+CD73^+B细胞在B细胞中的比例,多重微珠流式荧光法定量分析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统计分析CD39^+CD73^+B细胞比例的组间差异及其与自身抗体和肝脏酶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PBC患者CD39^+CD73^+B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5.6%(44.9%,60.5%)vs 73.0%(69.8%,74.9%),P<0.001]。PBC组CD39^+CD73^+B细胞比例与AMA-M2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349,P=0.027)。抗糖蛋白210抗体(anti-GP210)阳性患者CD39^+CD73^+B细胞比例较anti-GP210阴性患者明显降低[44.6%(38.2%,49.9%)vs 58.7%(49.8%,63.8%),P<0.001],抗核蛋体100抗体(anti-SP100)阳性和阴性患者间CD39^+CD73^+B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6%(47.9%,62.7%)vs 51.6%(44.7%,60.4%),P=0.292]。结论:PBC患者外周血CD39^+CD73^+B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且与特异性自身抗体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该群B细胞在PBC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microRNA-194(miR-194)、microRNA-497(miR-497)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2例CRC患者(CRC组)和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194、miR-497的表达量。结果 CRC组血清中miR-194表达为1.90(0.86~3.35),明显高于对照组[0.76(0.69~0.93)],CRC组血清中miR-497表达为1.57(0.62~2.38),高于对照组[0.79(0.36~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块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的CRC患者miR-194、miR-49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94和miR-497在CRC患者血清中表达上升,其异常表达可能与CRC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