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汪五整 《淮海医药》2012,30(5):422-423
目的比较酒石酸布托啡诺与曲马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2组,分别以曲马多、布托啡诺作为术后镇痛配方,观察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曲马多组的镇痛效果好于布托啡诺组,但恶心呕吐发生率略高于布托啡诺组。结论布托啡诺的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弱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13.
寒战是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运动,表现为寒颤、战栗、肌强直或躁动不安.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为5%~65%.布托啡诺(butorphanoI)已被用于治疗和预防全麻后寒战反应.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椎管内麻醉术后寒战反应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左靖  王龙  孟珺 《安徽医药》2021,25(1):194-197
目的 分析吉伯特综合征的诊疗过程与药学监护重点,为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1例吉伯特综合征病人的诊疗过程及药学监护过程,指出吉伯特综合征的诊疗标准以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的代谢的影响,讨论临床药师在该诊疗过程中的价值.结果 吉伯特综合征发病机制与UGT1A1基因突变相关,检测UGT1A1突变基因是吉伯特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药师应以基因检测方法为依托,参与到病人的诊断、治疗以及出院随访的全过程,体现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的滥用方面的价值.结论 药师在帮助吉伯特综合征病人确诊及对病人进行药学监护的过程中,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按镇痛方案不同,将行116例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镇痛;试验组使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镇痛。分别于术后3、6、12、24、及48 h,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产妇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记录两组产妇阻滞时效和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检测产妇术前及术后24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首次镇痛按压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腰麻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经历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较长(P<0.05),两组腰麻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均明显提前(P<0.05),48 h哺乳次数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更低(P<0.05),术后4...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留置导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身麻醉男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放置导尿管,研究组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尿管表面后放置。2组均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观察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血压、心率的变化和对导尿管耐受程度。结果:对照组麻醉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对导尿管耐受良好率为10.0%,明显小于研究组的75.0%(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提高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对留置导尿管的耐受性,有效地减少全身麻醉后因尿路疼痛引起的全麻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用于下肢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时的镇静镇痛作用。方法: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患者60例,年龄50岁~70岁,体重45kg~80kg,汪五整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n=20),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分别在麻醉开始前15min给予生理盐水15mL,芬太尼0.01ug/kg和右美托咪啶0.5ug/kg,输注时间10min。观察并记录麻醉开始前(T0)、麻醉摆体位时(T1)、椎管内麻醉穿刺时(T2)、给药后4h(T3)、24h(T4)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操作时患者满意度。结果:VAS评分,T0、T3、T4时三组间无差别,T1、T2时D组和F组两组间无差别且都低于C组;Ramsay镇静评分,T0、T3、T4时三组间无差别,T1、T2时C组和F组两组间无差别且都低于D组;操作时患者满意度,D组和F组两组间无差别且都高于C组。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减轻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时疼痛程度且有良好的镇静效果,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择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以10 mL/h持续泵注4 μg/mL右美托咪定至术毕,静脉接镇痛泵以2 mL/h泵速持续输入6 μg/mL右美托咪48 h停止;C组以同样方式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2组患者麻醉方式、诱导和维持相同。分别在予右美托咪定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6 h(T2)、12 h(T3)、24 h(T4)、36 h(T5)、48 h(T6)采集股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结果:与T0比较,D组T1~T6 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C组T1~T6 S100β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6 NS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D组T1~T6 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有助于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74-277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中的效果以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宿州市立医院行剖宫产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输注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术后12、24、48 h,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观察组产妇的舒芬太尼用量、自控镇痛泵的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恶心呕吐、低氧血症、术后延迟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躁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12 h的血浆CRP、TNF-α、IL-10含量较组内术前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产妇的CRP、TNF-α、IL-10提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提高镇痛效果,促进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