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邹盛勤  陈武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577-1578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冬凌草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NUCLEO-DUR C18RP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7∶13);流速0.8 ml.min-1,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线性范围良好,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样品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2%和98.7%,RSD为1.9%和0.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2.
易增兴  丁纬  余冠桦 《陕西中医》2009,30(2):243-244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车前子煎剂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作用的影响,观察车前子的祛痰效果。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进行灌胃,一组给以药物车前子水煎剂(2.6g/kg),一组给以氯化铵作为阳性对照组,一组给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气管段酚红法,根据酚红排泌量分析车前子的祛痰效果。结果:苯酚红排泌量,车前子组、氯化铵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车前子煎剂有祛痰的效果,可作为祛痰药开发。  相似文献   
23.
李开泉    陶华蕾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0):805-807
目的 研究枇杷叶药渣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设计法,选择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为因素各取3水平,按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结果 乙醇浓度为主要因素、提取次数为次要因素。其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3D1,即7倍量90%的乙醇,80 ℃加热回流2次,每次1.5 h。结论 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枇杷叶药渣中三萜酸类成分效果较好,本实验为医药生产企业综合利用枇杷叶资源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4.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并筛选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鉴定内生真菌;并采用DTNB显色法,对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筛选.结果:共分离到127株内生真菌,分属于Penicillium,Aspergillus,Podospora等19个属;根、茎、叶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茎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和定殖率最高,叶中次之,根中最少.共有来自巧个属的39株内生真菌显示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且11株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7株来源于叶中.结论: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类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蛇足石杉蕴含着大量抑制乙酰胆碱酷酶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寻找和开发具有乙酰胆碱醋酶抑制活性的药用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测定扛板归不同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5%磷酸水溶液-甲醇(10∶9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齐墩果酸在0.228~2.850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4%,RSD为1.5%(n=6);熊果酸进样量在0.544~6.800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9%,RSD为1.2%(n=6)。结论:方法准确,操作简便,数据可靠,可用于扛板归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6.
背景:采用PCR、ELISA、免疫荧光球法,以及基因芯片技术进行肠道病原菌的快速检测,需要数小时才能得到结果,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验。 目的:制备聚丁二炔纳米粒,对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免疫检测。 方法: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聚丁二炔纳米粒,并利用其检测大肠埃希氏菌。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聚丁二炔纳米粒粒径均匀,分布范围窄,结构稳定。取大肠埃希氏菌稀释液滴入聚丁二炔免疫纳米粒稀释液中2 min,溶液颜色由蓝变红,表明聚丁二炔纳米粒的检测速度快;可见吸收光谱图、透射电镜图、激光粒径分布图均显示,加入大肠埃希氏菌后聚丁二炔免疫纳米粒变化很大。在利用聚丁二炔免疫纳米粒比色检测大肠埃希氏菌的过程中,其鼠抗大肠埃希氏菌多克隆抗体起到了功能分子的作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27.
邹盛勤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2):949-951
 目的 对薰衣草不同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90∶10∶0.1),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 ℃。结果 齐墩果酸、熊果酸分别在0.50~9.00 μg和0.92~16.56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n=9)分别为98.1%(RSD为1.8%)和98.3%(RSD为1.2%)。结论方法能够准确测定薰衣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8.
李伟  时圣明  唐云  曹家庆  赵余庆 《中草药》2016,47(2):209-213
目的研究合子草Actinostemma lobat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应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合子草全草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obatoside B(1)、土贝母皂苷乙(2)、土贝母皂苷戊(3)、没食子酸(4)、没食子酸甲酯(5)、原儿茶酸(6)、原儿茶酸甲酯(7)、对羟基苯乙酮(8)、对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甲醛(10)、5-羟甲基-2-呋喃甲醛(11)、5-羟甲基-2-呋喃乙酮(12)。结论化合物2、5~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9.
邹盛勤  姜琼 《中成药》2015,(3):570-573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线纹香茶菜全草、根、茎和叶中坡模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5种三萜酸的含有量。方法线纹香茶菜95%乙醇提取液的分析在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上进行,流动相为甲醇-2.0%乙酸水溶液(88∶12,V/V),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结果坡模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进样量分别在0.552~41.4 mg/L(r=0.999 5),0.540~40.5 mg/L(r=0.999 6),0.824~61.8mg/L(r=0.999 9),2.444~183.3mg/L(r=0.999 7)和3.172~237.9mg/L(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98.0%、96.3%、99.7%、99.0%。RSD(n=6)均小于2.2%。结论线纹香茶菜样品不同部位中,5种三萜酸类成分含有量高低依次为叶全草茎根。  相似文献   
30.
背景:采用PCR、ELISA、免疫荧光球法,以及基因芯片技术进行肠道病原菌的快速检测,需要数小时才能得到结果,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验。 目的:制备聚丁二炔纳米粒,对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免疫检测。 方法: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聚丁二炔纳米粒,并利用其检测大肠埃希氏菌。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聚丁二炔纳米粒粒径均匀,分布范围窄,结构稳定。取大肠埃希氏菌稀释液滴入聚丁二炔免疫纳米粒稀释液中2 min,溶液颜色由蓝变红,表明聚丁二炔纳米粒的检测速度快;可见吸收光谱图、透射电镜图、激光粒径分布图均显示,加入大肠埃希氏菌后聚丁二炔免疫纳米粒变化很大。在利用聚丁二炔免疫纳米粒比色检测大肠埃希氏菌的过程中,其鼠抗大肠埃希氏菌多克隆抗体起到了功能分子的作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