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科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7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5步模式自我效能提升训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表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遵医率,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入院1个月、入院3个月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患者GSES得分、MBI评分、QOL得分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分别为6.67、12.68、5.61,P〈0.05),但在时间序列、组间和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训练增强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信心,消除了负性因素影响,提高了遵医行为,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因此建议对脊髓损伤患者常规开展自我效能提升训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 PFNA 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1月,采用 PFNA 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35例,评价术中失血、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7~19个月,平均(10±2.5)个月。术中出血量平均(300±50.1)mL,手术时间平均(82±49.3) min,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2±0.9)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定:优28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29%。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PFNA 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总结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的体会。方法:2008年6月~2013年2月,39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髋膝关节置换进行围手术期管理,评价血糖血压控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39例患者围手术期随访,血糖、血压均在理想范围,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心脑血管意外、DVT、低血糖低血压等并发症。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髋膝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管理非常重要,血糖、血压控制需长期达标。  相似文献   
104.
王攀 《安徽医药》2021,25(4):693-696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病人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钢板组和PFNA组各46例.钢板组给予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PFNA组给予PFNA治疗.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60.48±8.62)min比(86.32±9.73)min]、手术切口[(6.73±1.71)cm比(13.27±2.38)cm]、术中出血量[(65.83±11.49)mL比(182.48±29.26)mL]均低于钢板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负重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距重建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两者相比较,PFNA具有更好的微创效果,而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可通过股骨距重建可减少头切割的发生,两者各有优缺点,临床可根据病人身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5.
张德荣  李莉 《四川医学》2007,28(1):117-118
目的探讨系统培训提高护士应急能力的效果。方法对50名护士进行应急能力的系统化培训,并以其培训前后临床护理过程中各子过程执行时间为指标对其应急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系统化培训后护士到位(接待患者)时间、(护士安排)患者到病床的时间、测血压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收到医嘱至)抽血时间、(收到医嘱至)吸氧时间、(收到医嘱至)心电监护时间、(收到医嘱至)导尿时间、建立病历时间等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各个子过程的执行时间均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系统化培训可短期内能迅速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使得临床急、危、重患者获得更多救治时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106.
股、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在临床已广泛开展,其术后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直接影响到功能恢复及远期疗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于2000-02/2004-12对127例股、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早期的功能训练,经临床观察,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07.
半环槽外固定器在胫骨骨折愈合不良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胫腓骨骨折发生率很高,约占长骨骨折的10%,胫腓骨远端骨折在胫腓骨骨折中最为常见,由于共创伤解剖骨折不使愈合或畸形愈合,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究依降钙素联合阿法骨化醇对骨折患者促进骨愈合作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行内固定术的肱骨干骨折患者98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碳酸钙D3片及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依降钙素注射液5 U/次,1次/周,联合阿法骨化醇0.5μg/d,并以0.25μg/d的增量增加至1μg/d后维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12周后的腰椎骨密度、血清骨钙素(SOC)、不良反应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每周记录两组患者用药以来血钙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12周腰椎骨密度[观察组:(1177±58)mg/cm2,(1229±75)mg/cm2比(1134±68)mg/cm2;对照组:(1152±52)mg/cm2,(1170±71)mg/cm2比(1141±74)mg/cm2]、SOC[观察组:(6.3±1.4)μg/L、(9.8±2.2)μg/L比(4.8±0.9)μg/L;对照组:(6.3±1.4)μg/L、(9.8±2.2)μg/L比(4.8±0.9)μg/L]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2、3及4周后的血清钙均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2.56±0.45)mmol/L,(2.59±0.47)mmol/L,(2.62±0.43)mmol/L比(2.31±0.73)mmol/L;对照组:(3.39±0.34)mmol/L,(2.41±0.40)mmol/L,(2.44±0.38)mmol/L比(2.35±0.58)mmol/L],观察组腰椎骨密度、SOC、血清钙上升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梭形骨痂形成率高于对照组[57.14%(28/49)比95.92%(47/49),34.69%(17/49)比83.67%(41/49)],治疗4周及12周后观察组患者局部压痛率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纵向叩击痛率低于对照组[75.51%(37/49)比91.84%(45/49),18.37%(9/49)比53.06%(26/49);14.29%(7/49)比36.73%(18/49)](P<0.05);治疗4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降钙素联合及阿法骨化醇可提高患者腰椎骨密度,促进骨痂的早日形成,对骨折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9.
王攀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1):1563-1566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时间及深层感染翻修的风险因素。 方法选择初次行TKA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进行χ2检验与Pearson相关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初次TKA手术时间及深层感染翻修的风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体质量指数>28 kg/m2是影响手术时间的独立因素(P < 0.01),年龄≥75岁、糖尿病、术后白蛋白 < 30 g/L、手术时间≥110 min、性别是术后深部感染翻修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年龄、糖尿病、术后白蛋白、性别与深部感染翻修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287、0.265、-0.297和0.302(P < 0.05)。 结论男性、ASA分级Ⅲ~Ⅳ级、体质量指数>28 kg/m2是影响初次TKA手术时间的独立因素;年龄≥75岁、糖尿病、术后白蛋白 < 30 g/L、手术时间≥110 min、性别是术后深部感染翻修的独立影响因素。初次TKA手术时间和深层感染翻修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识别这些影响因素并制订针对性干预方案,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0.
林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3043-3044
目的研究探讨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手术方法,观察其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几年来接收并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实验需求以及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经皮微创术组(实验组)和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组(对照组),分析相关资料做出归纳总结,并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经皮微创术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传统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18%,其中4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经皮微创术较传统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而言,其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