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目的:探讨Gilber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服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7~10d后总胆红素均降至正常。结论:Gilbert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不需要治疗,对于重型病例,黄疸严重者,予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疗效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的川崎病患儿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一次大剂量(2 g/kg)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d)],1次/d,连用5 d。两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急性期30~50 mg/(kg.d),热退后改为3~5 mg/(kg.d)。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正常、无冠状病变后停药。结果治疗组24 h内体温下降者24例,72 h内退热者5例,>72 h者1例。对照组24 h内体温下降者3例,72 h内退热者15例,>72h者8例,其中3例于退热后再次发热。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血白细胞均有下降,1个月后血小板、心电图大部分正常;治疗组出院后1个月时复查有2例发现冠状动脉损害,其中1例于3个月时消失,1例于6个月时消失。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时有4例发现冠状动脉损害,其中2例于12个月时消失,2例于24个月时消失。结论早期大剂量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缓解川崎病的急性期症状及预防或减少冠状动脉损害起重要作用。而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败血症多年来以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等肠道细菌。近年随着国人生活方式的西化,一些疾病的发病情况也有了改变。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也有了变化。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几乎所有的感染者都是吃了污染的食物引起。2010年本院收入1  相似文献   
14.
15.
崔娜 《中原医刊》2005,32(8):F003-F004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为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导致广泛性肺泡萎缩的疾病。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32w以下的极低体重儿,其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临床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或几个小时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增快、青紫、胸廓吸气性凹陷和呼气性呻吟。我院1996年使用人工呼吸机治疗重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8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护理对策和方法.方法:选取130 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按传统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患儿心衰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病症改善与体温恢复方面效果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与病情的恢复,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月娥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3):1962-1962
目的探讨微量空气进入小儿头皮针软管的补救方法。方法当微量空气进入小儿头皮针软管后.立即将头皮针空气前端的软管打死结,并在死结前端重新穿刺。结果15例患儿均补救成功,均无输液反应、软管穿刺处渗漏与点滴不畅。结论所采用的补救方法简便易行,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减轻了家属与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杜绝了由此而产生的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常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AOP),AOP 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常与胎龄成反比。目前临床上常用氨茶碱兴奋呼吸中枢,来治疗 AOP,但有时疗效并不满意,我科用纳络酮联合氨茶碱治疗 AOP 取得较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2年6月~200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出现 AOP 症状的早产儿46例,除外血糖、血钙及其他电解质紊乱,头颅 CT 除外颅内出血,胸片除外肺部疾患,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4例。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性别、Apgar 评分、呼吸暂停后血气分析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比性见表1。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氨茶碱5mg/kg 加滴管,间隔6~8h后以1~1.5mg/kg/次氨茶碱加滴管,1次/8h,观察组除氨茶碱外给予纳络酮0.1mg/kg/次,1次/8h 加滴管。根据原发性 AOP 的严重程度,依次采用不做刺激、鼻前部吹  相似文献   
19.
张秋月 《海南医学》2003,14(5):54-54
目的:探讨用小儿头皮静脉针进行骨髓穿刺的方法及操作体会。方法:对42例血液病患儿应用小儿头皮静脉针进行胸骨骨髓穿刺。结果:一次穿刺成功者为38例,占90.5%,两次穿刺成功者为4例,占9.5%。结论:用小儿头皮静脉针进行胸骨穿刺较之传统骨髓穿刺法不但一次成功率高、取材好,而且还具有痛苦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操作不成功的原因主要为穿刺针刺入的深浅度未掌握好或针头被骨屑堵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做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并应用此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入刺激性抢救药品.结果 35例重症手足口患儿中死亡1例,其余好转.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术在重症手足口患儿救治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