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12例脑卒中的患者用CCMD3 、HAMD进行评定,统计分析抑郁症的发生率及与医学、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抑郁症发生率为51.8%.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卒中部位等,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生物、心理因素协同作用所致,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应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2.
非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成人患者智商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非脑型肝豆状核变性(HLD)成人患者智商(IQ)情况。方法使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40例非脑型HLD成人患者进行IQ测定,并与30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该组非脑型HLD成人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非脑型HLD患者WAIS-RC11项测试中有相似、数字广度、填图、图片排列、图形拼凑5项结果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余6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脑型HLD患者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全量表智商(FIQ)均值分别为111.6±10.85、101.6±10.5、106.7±10.39,正常对照组VIQ、PIQ、及FIQ均值分别为112.1±10.97、100.5±9.6、107.3±1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非脑型HLD患者IQ120~129者4例(10%),110~119者13例(32.5%),90~109者21例(51%),均高于正常人韦氏量表实际分布百分数。非脑型HLD患者虽然临床上均尚未出现明显锥体外系损害表现、精神障碍等,但神经系统检查、化验、B超及神经电生理等检查结果表明依然存在着全身组织器官的铜沉积表现,头颅CT和MRI检查却基本上尚未产生脑组织明显异常的结构性改变。结论非脑型HLD患者不存在智力障碍,IQ总体水平与正常成人无差异,并且部分测试项目高于正常对照组。考虑非脑型HLD患者脑组织处于轻微的铜沉积阶段,可能存在着与铜相关酶的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10例按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消化道出血率,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早期使用西米替丁;B组早期不使用西米替丁。如B组出现消化道出血后加用西米替丁。结果: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结论: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可降低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4.
汪琴  张树  刘兵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2):1079-1080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感觉变异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分析4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感觉变异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的检测结果。结果4例患者均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其中2例发生于双下肢,1例发生于上肢,另1例四肢均出现感觉异常;脑脊液蛋白含量范围在0.45~0.55g/L3例,0.55~0.65g/L1例。测定4例患者神经传导速度,16条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12条(7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3条(81%),F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12条(75%);12条感觉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100%)。传导阻滞和/或一过性离散异常6条(50%)。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感觉变异型患者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仅出现肢体感觉异常,其诊断有赖于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的检查。  相似文献   
85.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评定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结果:治疗组:HAMD:治疗后(13.03±5.07)显著低于治疗前(23.73±5.70)(P<0.01)及对照组(22.23±2.71)(P<0.01)。两组抑郁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为(9.90±7.23)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2.70±7.70)分,P<0.01,及对照组(16.50±6.80)分,P<0.01。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经Ridi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黛力新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6.
87.
青年脑梗塞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淮海医药》2008,26(2):128-129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塞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6例青年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7--45岁,平均年龄42.06岁。结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等是青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但复发率低,愈后较好。本组显效率43.75%,有效率56.25%。结论青年脑梗塞的病因是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主,积极防治应可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88.
89.
李和侠  赵玉飞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57-1058,1130
目的探讨并分析比较频繁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用尿激酶降纤治疗与普通常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个临床病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分组,实验组患者进行尿激酶早期降纤治疗,同时加用对照组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血管内膜斑块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后3,7,14 d的临床治愈率以及在1周、1周~1个月内、1~3个月TIA与脑梗死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给予降纤治疗的频繁发作TIA患者在不同观察时间段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展为脑梗死几率远小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前者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频繁发作TIA的临床患者早期给予尿激酶降纤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可以降低其发展为脑梗死几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报道2个CADASIL家系,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分析总结本科收治的4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脑梗死、头痛、认知功能障碍、有家族遗传病史,基因检测定位于19q12的notch3。结论 对于有明确家族史、临床表现反复脑卒中、TIA,可伴头痛、精神行为异常等的患者需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完善基因检测,做到早期识别并进行提前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