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高发地区人群的相关知识态度状况,为明确健康教育目标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高发地区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基线水平和目标人群。结果共计对1 315名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3.78±23.06)岁;男性636人,占48.37%;学生607人,占46.16%。调查对象SFTS知晓率为34.90%,对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14.52%)、血小板减少(12.32%)、白细胞减少(8.52%)知晓率更低。54.22%的调查对象认为被蜱虫叮咬后需使用酒精或碘酒处理,69.05%的调查对象愿意参与社区举办的SFTS知识讲座。知识和态度得分分别为(4.74±2.16)和(4.45±1.41)分。高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低人群知识知晓率低。结论 SFTS高发地区人群知识知晓率低,需持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 h乳酸清除率与儿童脓毒性休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7月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脓毒性休克患儿45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按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脓毒性休克诊疗方案进行早期目标化治疗,分别测定每例患儿复苏前及复苏后6h乳酸值,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按照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21)和死亡组(n=24),评价6 h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复苏前及复苏后6 h乳酸值明显低于死亡组(4.25 mmol/L vs 6.87 mmol/L,P<0.05)。存活组复苏后6 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21.12 mmoi/L)vs(-22.56 mmol/L)(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时动态监测血乳酸变化有助于对病情的评估,而6h血乳酸清除率是评估脓毒性休克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快捷、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食管吻合术远期并发症,探讨长期随访必要性.方法 对先天性食管闭锁Ⅲ型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的28例追踪随访5~9年,记录儿保科检查生长发育情况;肺功能、气管CT扫描、气管镜、消化道造影、胃镜.结果 22例生长发育正常范围,6例发育落后,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4例、气管软化症2例、胃食管反流1例,随访至12个月后发育落后纠正;气管软化症11例,8例治愈,死亡3例.严重软化2例行气管内支架植入,1例成功,1例因气道内肉芽生长行球囊扩张3次.随访至平均(48.4±5.2)个月,存在反复喘息、肺炎7例,5例出现肺功能异常,2例6岁以上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性;7例随访平均(11.4±2.3)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为术后吻合口漏患儿.其中5例行球囊扩张术1次,1例扩张2次,1例扩张3次,随访食管造影无复发;9例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吞咽困难、疼痛、咳嗽、喘息及反复肺炎等,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缓解2例,无效3例.平均随访(62.1±7.8)个月,2例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1例重度反流.3例肺功能异常、2例6岁以上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结论 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存在涉及多学科并发症,长期随访可做到早期发现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