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180篇
预防医学   24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69篇
  1篇
中国医学   205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18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玻璃酸钠治疗。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3.33%,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优良率为62.07%,有效率为79.3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12.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不良反应率低的特点,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加强对Wallenberg综合征各种临床表现的识别,做到早期发现和正确治疗。方法回顾近期2例病人的就诊经过,结合文献报道,对该综合征的各种非典型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中,例1仅有三个主要体征,提示3个主要结构的损害,这3个结构均在延髓的背外侧靠小脑下脚处;其他结构,如疑核、脊髓丘脑束、网状结构等不受累及,这些表现是零碎的Wallenberg综合征。例2除了具有典型的6联征外,又多了个对侧面部的感觉障碍,这种表现属于扩大的Wallenberg综合征。结论 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了解局部的神经结构是早期识别的前提。  相似文献   
55.
<正>慢性咽炎主要症状为咽部干痒不适,有异物感和灼热感,严重者有疼痛感。咽部分泌物增多,常"吭"、"喀"作声,欲将分泌物咳出而后快,重者有刺激性咳嗽。近年来,笔者用地黄丸治疗慢性咽炎40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减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反复发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在我科住院的CHF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饮食、卧位、用药、病情观察等综合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次数、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CHF患者的反复发作次数,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药与西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对比.方法 将该院近些年来接收的7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采用中医药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西药对其进行治疗,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证明了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的效果比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要好.结论经过我们分析得出,中医药的整体观和辨证分型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同时也显示出了中药的潜在优势和良好的前景,且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调查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病房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4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明确院内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部位,对比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的相关资料,明确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0例感染患儿中,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22例(55.0%)、革兰阳性菌15例(37.5%)、真菌3例(7.5%)。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则对阿莫西林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29例(72.5%)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血液6例(15.0%)、消化道3例(7.5%)、皮肤2例(5.0%)。胎龄32周、体质量2.5 kg、Apgar评分5分、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使用呼吸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超过1周等均为新生儿住院期间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其中使用呼吸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体质量2.5 kg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需加强无菌观念,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呼吸机使用,以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60.
上颌窦穿刺冲洗治疗儿童急慢性鼻窦炎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世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3):1015-1015,1017
目的分析上颌窦穿刺冲洗治疗儿童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儿童(7~12岁)急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平行试验设计,分为实验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两组均服用鼻窦炎口服液1次10 m l,每日3次,实验组在鼻腔黏膜麻醉下行上颌窦穿刺,用0.9%氯化钠溶液加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后,窦腔内注入地塞米松5mg,每周一次;鼻腔内滴1%呋喃西林麻黄素液,3次/d,15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广谱抗生素+鼻腔内滴1%呋喃西林麻黄素液,3次/d,15 d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每月复查1次,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84.38%,总有效率98.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颌窦穿刺冲洗结合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慢性鼻窦炎疗效可靠,穿刺前充分评估患儿病情,实施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是上颌窦穿刺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上颌窦穿刺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