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5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摘要:目的:对成都地区老年门诊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进行评估,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通过《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平台随机抽取2017年成都地区9家三级医疗机构老年科门诊患者处方,收集处方信息,采用2015版Beers标准对其潜在不适当用药进行分析。结果:13 128张处方中,有3 750张处方至少存在一种类型的潜在不适当用药,占总处方数28.56%。各医疗机构潜在不适当用药检出率为20.18%~42.06%。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疾病种数和药品品种数均可能影响老年患者PIM的发生,其中,女性、≥80岁、≥3种疾病、≥5种药品的患者处方出现PIM的概率更高。结论:成都地区老年门诊存在PIM的问题较为普遍,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为老年患者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最常见的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2.
先证者(Ⅲ6)男,41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4个月”于2006年5月来我院就诊。病前无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服用驱虫药、接种疫苗等病史。既往史:曾经多次测血压高,未诊断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0/100mmHg,内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双眼视力下降,约40cm处可数指,视野重度缺损,以中央及上方为著,双眼底视乳头苍白,凹陷性萎缩,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BCAP3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和HPA数据库分析BCAP3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UALCAN数据库分析BCAP3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临床样本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BCAP31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卡方检验分析BCAP31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BCAP3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P<0.05),临床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5)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级、T分期和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CAP3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BCAP31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4.
李丹  吴斌  徐珽 《中国药房》2021,(5):595-601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液体治疗常用的7类药品(普通林格液、乳酸林格液、醋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液体治疗药品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数据库中下载2004年第1季度-2019年第4季度共64个季度的相关数据,经数据清洗后,提取以7类常用液体治疗药品为首要怀疑药品及次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病例,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共提取到相关报告病例2383例,其中普通林格液26例(占1.09%)、乳酸林格液479例(占20.10%)、醋酸林格液65例(占2.73%)、羟乙基淀粉256例(占10.74%)、琥珀酰明胶79例(占3.32%)、右旋糖酐154例(占6.46%)、人血白蛋白1324例(占55.56%);男性879例(占36.89%),女性985例(占41.33%),其他不详;年龄主要在18~64岁(950例,占39.87%);报告者以医师为主(634例,占26.60%)。382例(占16.03%)病例死亡。各类液体治疗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中,乳酸林格液(70例,占14.61%)与人血白蛋白(259例,19.56%)死亡病例占比最高。各类药品报告例数排名前3位的不良事件多为免疫系统疾病、心脏器官疾病及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结论:液体治疗药品的不良事件主要与免疫系统和心脏器官有关。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存在过敏史以及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监测患者容量指标;在使用胶体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还应重点关注肾脏及泌尿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密切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系统评价未经化疗的新确诊或复发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厄洛替尼或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及其他数据库中截至2020年10月24日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最终纳入3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计4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显著延长了未经化疗的新确诊或复发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0.000 1,HR=0.62,95% CI:0.49~0.78)。然而,联合化疗并没有明显改善该患者人群的客观缓解率(P=0.19,RR=1.08,95% CI:0.96~1.22)。联合化疗组中3级及以上级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01,RR=1.89,95% CI:1.62~2.19)。结论: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可能会显著延长未经化疗的新确诊或复发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群体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是无法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同时,联合治疗方式可能会增加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发现可能需要更多相关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采用反相离子对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苯溴马龙的浓度。方法 血浆样品中苯溴马龙及内标美洛昔康经氯仿提取 ,在SymmetryC18柱上 ,以乙腈 - 0 .0 1mol·L-1NH4H2 PO4(含 0 .5mmol·L-1四辛基溴化铵 ) (73∶2 7)为流动相 ,于 35 0nm检测。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0 .0 312 5~ 4 .0mg·L-1,萃取回收率 81.9%~ 89.5 % ,加样回收率 99.7%~ 10 0 .3% ,日内测定RSD为 1.4 1%~ 2 .0 9% (n =7) ,日间测定RSD为 2 .5 9%~ 5 .16 % (n =7)。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 ,重复性好 ,用于苯溴马龙在人体药动学研究中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网络教学对医院实习生学习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并总结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习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上网课的条件及网络教学的满意度、网络教学对实习学员的情绪影响及上网课的条件等,讨论线上教学对实习生教育...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不同周龄OLETF大鼠脂肪分解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OLETF大鼠分为OLETF未干预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观察不同周龄OGTT(血糖+FIns)和FFA水平的变化。取附睾脂肪组织测定培养液中甘油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磷酸化和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脂肪组织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的表达。结果 18周龄时,二甲双胍抑制糖尿病OLETF大鼠附睾脂肪组织增强的脂肪分解达23.96%(P0.05),28周龄时,二甲双胍失去对脂肪分解的抑制作用。二甲双胍增加OLETF大鼠附睾脂肪组织Perilipin表达并减少ERK磷酸化,但不影响HSL表达,早期增加ATGL表达但后期无明显影响。结论在OLETF大鼠肥胖和糖尿病早期,二甲双胍增加Perilipin表达和减少ERK磷酸化抑制脂肪分解,从而减少FFA释放,改善IR。  相似文献   
109.
组蛋白去乙酰化是组蛋白表观遗传学修饰的重要的方式之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作为调控基因的关键蛋白,其功能异常早已被证实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肾脏病等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进而推动HDAC抑制剂(HDACi)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本文综述HDACs在肾脏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HDACi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SCI、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纳入六合丹预防和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5月。系统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试验,其中治疗性研究共10项,681例患者;预防性研究共2项,327例患者。治疗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六合丹)、对照组(空白或西药)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10,1.31),P0.000 1],治疗组仅报道1例轻微不良反应。预防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0.08,0.27),P0.000 01]。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六合丹能有效安全地防治输液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