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精尿病的发病率以显著增高,年龄在40以上的发病率已高达30%~40%,随着对糖尿病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其发病率与年龄、家族史、超体重相关.其死亡率在欧美以列入第3位,做0GTT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本科自2008年3月以来,开展静脉留置针术进行OGTT试验和胰岛水平测定患者81例减轻了病人3h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受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肛裂患者术后采用系统化护理措施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4例肛裂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便秘及相关症状、第1、3、5天的排便情况、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疼痛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 d内首次排便人数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大便硬结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9%,排便费力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肛门堵塞感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排便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3、5天,观察组的排便分级分布情况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观察组的伤口开裂、伤口感染、住院时间分别为5%、0、(11.5±2.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48%、7.14%、(14.5±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化护理措施对缓解肛裂术后患者的便秘有积极作用,能够显著的降低便秘发生率及术后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等不良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致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每组12只。模型组用0.5 ml含20 mg TNBS的30%乙醇灌肠制备UC大鼠模型,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灌肠。检测UC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造模后1周、3周、7周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gA、造模1周和3周IgG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造模1周时表达最高,3周时已有下降,7周时与1周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补体C3和红细胞表面C3b受体在3个时间段及造模后1周与3周C4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说明UC大鼠存在免疫功能亢进,导致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肠黏膜沉积,进而引发肠黏膜局部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改良愈疡方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抗炎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除正常组外,采用口服DSS造模后,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治疗组动物给与中药灌肠,对照组给与柳氮磺胺吡啶灌肠共14d。进行结肠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测定及通过免疫组化检测TNF-α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与模型组基本相同,治疗后治疗组的大便较成形、血便及体质量减轻较不明显,一般情况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P<0.05)。SS小鼠结肠炎结肠组织中TNF-α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用中药治疗组则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表达主要见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主要集中在靠近糜烂或溃疡的周边,小血管扩张的周围,也相对增多,治疗组TNF-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愈疡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TNF-α含量。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95.
王海芹 《河北中医》2011,33(3):440-441
2008-01—2009-06,笔者采用肛门洗剂坐浴联合护理干预痔术后210例,并与高锰酸钾液坐浴治疗21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420例均为我院肛肠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210例,男180例,女30例;年龄20~78岁,平均45.6岁;病程7 d~18年,平均10.5年。对照组210例,男160例,女50例;年龄18~75岁,  相似文献   
96.
高贵峰 《安徽医药》2012,16(2):237-238
正混合痔是肛肠科中最常见及多发的疾病,其治疗手段有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等保守疗法,其中手术是对于重症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1]。因为肛门部具有非常丰富末梢神经,而且较身体其他部位敏感,并有较多小血管吻合,因此混合痔患者手术以后会经常出现诸如术后出血、创面疼痛、肛缘水肿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由于这些并发症的存在会给患者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补虚生肌方治疗痔瘘术后创面不愈合及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痔瘘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术后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虚生肌方治疗。2组均治疗14天。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创面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羟色胺(5-HT)、P物质(SP)、神经肽Y(NPY)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95/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80/1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形成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创缘水肿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面积、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形成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5-HT、SP、NPY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5-HT、SP、NP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培元解毒通络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抽取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以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培元解毒通络汤,2组均治疗7天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阳性率,治疗前后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阳性率为4.35%(2/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及GG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P<0.05)。结论 培元解毒通络汤治疗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揿针联合全息刮痧疗法防治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混合痔PPH术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揿针联合全息刮痧治疗,对照组60例予膀胱区热敷联合诱导排尿法治疗。2组均治疗7天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情况,比较2组术后第3、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首次排尿平均时间(170.82±59.57) min,对照组首次排尿平均时间(294.32±69.32)min,治疗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首次排尿后膀胱平均残余尿量(51.17±36.22)mL,对照组为(111.17±41.34)mL,治疗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3、7天SAS评分分别为(2.82±2.29)、(1.72±1.81)分,对照组术后第3、7天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63±2.30)、(4.42±1.81)分,治疗组术后第3、7天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应用自拟培元解毒通络汤后在炎性细胞因子、临床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者(n=46)为对照组,自拟培元解毒通络汤和常规治疗方案联用者(n=46)为研究组,分析2组治疗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主要症状变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变化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疗效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案中,自拟培元解毒通络汤的应用,可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调整患者炎性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变化,促进患者临床中医疗效提升,具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