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2篇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六例报告李丹滨,赵常济,陈晓1987~1994年,采用横断再吻合双J支架管置入的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5~43岁。患者均有右侧腰部胀痛或不适。B超检查提示右肾积水...  相似文献   
102.
RGD( Arg - Gly- Asp)肽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外基质中,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并与之结合,可作为体内RGD肽类物质的竞争性抑制剂,从而能抑制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与迁移、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RGD肽可以作为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在肿瘤显像及肿瘤治疗有潜在应用价值.该文主要介绍RGD肽在肿瘤显像中的应用、在肿瘤治疗中作为载体的应用、对肿瘤的直接抑制作用、在抗栓药物中的应用、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诱导骨组织再生的应用研究与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高血磷的大鼠模型,研究高血磷对大鼠机体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①高磷组(HP组):按100 mg/100 g大鼠浓度腹腔注射果糖二磷酸2钠;②低血磷组(LP组):按照AIN-93G标准饲料含磷0.2%,含钙0.5%;③正常血磷组(NP组):按照AIN-93G标准饲料含磷约0.6%-1.2%.分别于第1,3,6周处死三组中各4只大鼠,测定其血清肌酐(SCr),钙(SCa),磷(SP),尿磷(UP),尿肌酐(UCr),计算磷排泄分数(FEp)及测定股骨骨密度(FBMD)、腰椎骨密度(LBMD);通过HE染色观察肾脏的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①在第1,3,6周HP组较LP组和NP组SP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均明显增高(P〈0.05);第3周LP组SP较NP组开始降低(P〈0.05),第6周LP组SP及iPTH较NP组均降低(P〈0.05);②三组间各阶段SCa无明显差异(P〉0.05);③第1周开始HP组较LP组和NP组SCr明显增加(P〈0.01);HP组磷排泄分数(Fep)较NP组和LP组明显降低(P〈0.05);④FBMD和LBMD均于第3周开始HP组均较LP组和NP组有差异(P〈0.05),第6周LP组骨密度较NP组降低(P〈0.05);⑤肾脏切片HE染色在显微镜下未见到结石成分的结晶.[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高血磷大鼠模型,同时显示高血磷对肾功能和骨密度具有明显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高血磷对于机体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黏液腺癌8例,腺癌3例,移行细胞癌2例。Ⅱ期2例,Ⅲ期10例,Ⅳ期1例。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分别于术后2个月及3个月复发,复发后6个月及7个月死亡。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别于术后4个月及5个月复发、转移,且复发、转移后4个月及9个月死亡。6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术后1~2年内死亡,4例术后无瘤生存。1例行膀胱全切术后4个月复发,复发后7个月死亡。1例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目前术后14个月,仍无瘤生存。1例肿瘤未能切除,给予放疗和化疗,6个月后死于全身骨转移。结论脐尿管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CT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5.
三氧化二砷对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有文献报道,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不仅能用来治疗白血病, 对胃癌、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此,作者以人膀胱癌 BIU-87细胞为实验对象,观察As2O3对癌细胞的生长和抑制作用,旨在为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培养:BIU-87细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提供)按  相似文献   
106.
三氧化二砷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氧化二砷 (As2 O3 )用于白血病的治疗疗效确定 ,目前亦有诱导实体肿瘤细胞凋亡的报道[1]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观察As2 O3 对人膀胱癌细胞系BIU 87的诱导凋亡作用。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膀胱癌细胞株BIU 87由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提供 ,As2 O3 由伊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Bcl 2、Bax、p5 3抗体及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迈新公司。将指数生长期BIU 87细胞随机分4组 ,A组为对照组 ,B组含 2 0 μg/ml丝裂霉素 (MMC) ,C组含 18.8μg/mlAs2 O3 ,D组含 37.6 μg/mlAs2 O3 。 2h后换 10 %培养液 3次。去除药物后第1、2、3…  相似文献   
107.
4-羟基他莫昔芬对前列腺基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羟基他莫昔芬(OHT)对原代培养的前列腺基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以10-8~10-5mol/L的雌二醇(E2)、己烯雌酚(DES)、OHT以及10-8~10-6mol/L的E2与10-7mol/L的OHT混合物分别作用于原代培养的前列腺基质细胞,采用MTT法和TUNEL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OHT对前列腺基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与E2和DE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在10-7~10-5mol/L浓度下表现出与浓度相关(r=-0.383,P=0.005)的抑制增殖作用(P<0.05),10-7mol/L的OHT可以抑制相同甚至更高浓度(10-6mol/L)E2的促增殖作用(P<0.05);OHT在10-8~10-5mol/L浓度下显示与浓度相关(r=0.349,P=0.012)的促凋亡作用(P<0.05),且10-7mol/L OHT的促凋亡作用不能被相同甚至更高浓度(10-6mol/L)E2所逆转(P>0.05)。结论:OHT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原代培养的前列腺基质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该作用可能不完全是通过竞争性抑制雌激素受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易合并尿路上皮癌的相关因素、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387例MHD患者中并发尿路上皮癌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其尿路上皮癌的发生情况、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分析影响尿路上皮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1例MHD合并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均表现为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及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透析龄超过5年者8例,超过3年者2例,15个月者1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至今生存6~48个月,平均27.2个月,已有3例死亡,余未见肿瘤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是尿路上皮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合并尿路上皮癌,且透析龄是并发尿路上皮癌的危险因素,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结合软式输尿管镜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应用mPCNL结合软式输尿管镜治疗肾鹿角形结石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行F18通道取石,其中单通道19例,双通道15例。结果:34例患者,19例单通道一期和分期mPCNL共26次;15例双通道一期和分期mPCNL共21次。平均手术时间130min;平均失血量120ml,4例需要输血,1例术后大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石清除率85.3%(29/34)。结论: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结合软式输尿管镜可减少穿刺通道和增加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考察淫羊藿甙(ICA)对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的增殖、细胞周期、黏附及侵袭效应的影响,探讨其逆转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恶性表型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ICA作用过的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的增殖,运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运用T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基质黏附率检测等方法检测逆转SW579恶性表型情况;RT-PCR检测分化抑制因子/DNA结合抑制因子(Id-1)、p2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CA在浓度(6.25~100)mg/L范围内,对SW57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中S期明显减小(P〈0.01),而G0/G1期升高(P〈0.01);SW579细胞非整倍体DNA含量减少,克隆形成率、细胞基质黏附率以及体外细胞侵袭力明显降低;Id-1 mRNA表达下调,p21mRNA表达升高,且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ICA可以逆转人甲状腺癌SW579细胞系的恶性表型,通过下调Id-1 mRNA水平来激活p2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SW579细胞从S期向G1/G0期逆转,完成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