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12.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程立顺  施有为  张良洁  李从圣 《安徽医药》2008,12(12):1186-1187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探讨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患者共发生大于1.5 s长间期共15 456次,23:00时至凌晨05:00时出现次数最多,11:00时至14:00时次之,最长R-R间隔为4.21 s,发生在02:16分;均合并其他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ST-T改变及交界性逸搏多见;患者记录中均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论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多发生在睡眠状态,可能与睡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关,绝大多数并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01例门急诊静脉治疗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ADR中,50岁及以上者较多,占总例数的25.74%;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见,占总例数的85.15%,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等。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加替沙星、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心血管系统表现和静脉炎。结论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赵群  吴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6):3901-3903
目的探讨主动按压减压(ACD)泵对心搏骤停患者的初步复苏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ACD泵心肺复苏术,对照组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术,观察两组患者在复苏30min时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收缩压及24h患者存活率。结果ACD泵使患者的窦性心律恢复的时间缩短,收缩压在相同时间内回升量增加,存活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泵对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安全、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水平变化及其在评估近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ELISA法测定80例心力衰竭患者(HF)血清中的GRP78水平,并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年,记录预后情况。应用SPSS 23.0软件处理临床资料。结果:HF组较对照组血清中的GRP78(ng/mL)水平高(414.0±89.8 vs. 377.1±64.8,P0.05);GRP78水平在不同的心功能临床分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衰Ⅱ级vs.心衰Ⅲ级:422.7±85.4 vs. 418.6±68.8,P=0.522;心衰Ⅱ级vs.心衰Ⅳ级:422.7±85.4 vs. 442.1±151.3,P=0.285;心衰Ⅲ级vs.心衰Ⅳ级:418.6±68.8 vs. 442.1±151.3,P=0.223);不良事件组的血清GRP78水平明显高于非不良事件组(436.7±96.4 vs. 389.8±80.1,P0.001);经独立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GRP78、NT-ProBNP 2个变量均对HF预后有独立预测意义,OR值分别为1.017、1.001;以GRP78取430 ng/mL为cutoff值评估不良预后,其敏感度为56.5%、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61.5%、准确率为72.5%;若联合NT-ProBNP评估预后,结果更优,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结论:内质网应激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RP78对HF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性作用,可以作为独立评估HF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若结合生物标记物NT-ProBNP,则评估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陶红  张立新 《安徽医药》2014,(11):2142-2143
目的:总结2013年夏季该院重症中暑患者的抢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0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好转或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重症中暑是急诊危重症,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包括早期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措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治疗合并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王勇  杨静 《中国科学美容》2014,(16):185-187
目的:分析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P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41例患者中,原发性28例,继发性13例,其中继发于甲亢1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HypoPP主要表现为四肢弛缓性肌无力,大多有诱发因素,男性多发;发作时血钾低于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肌酸激酶升高,未见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呼吸肌麻痹。结论 HypoPP 以肌无力伴低钾血症为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补钾治疗预后较好,对继发性 HypoPP 患者应强调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从圣  程立顺 《医学综述》2008,14(10):1530-1532
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临床治疗方面第3代β受体阻滞剂的问世显著降低了DCM患者的病死率;免疫干预与免疫吸附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明显改善了DCM患者的心功能,已成为DCM患者的一项辅助治疗手段;心脏移植是终末期DCM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基础研究方面基因治疗与细胞移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望为DCM患者开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勇  夏家栋  杨静 《安徽医药》2016,20(2):356-357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CHF住院患者,每位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测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进行分组,各组之间进行相关指标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高,RDW和LVEDD明显增高,LVEF明显下降,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EF 降低组与 LVEF 正常组比较,降低组RDW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降低组LVEDD明显大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患者LVEDD 增大,RDW水平明显升高,LVEF明显下降;三组间患者RDW、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RDW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00,P=0.000)。RDW与LVEDD呈正相关(r=0.028,P=0.011)。结论 RDW水平可反映CHF心功能变化,随着NYHA 心功能分级增高,LVEF降低,LVEDD值增大,RDW值显著升高;并与LVEF 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其检测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和标准心肺复苏术(STD-CPR)对于发生心脏骤停患者的初期复苏效果,探讨ACD-CPR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复苏的方法不同,186例心脏骤停患者被分为ACD-CPR和STD-CPR组;比较两组在复苏开始后10、20和30min时的收缩压(SBP)、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24 h存活率及心电图(ECG)按压波形变化。结果ACD-CPR组10、20 min时SBP显著高于STD-CPR组(85.32±39.85 mmHgvs62.15±30.14 mmHg at 10 min,t=5.648,P〈0.001;73.56±36.58 mmHgvs2.39±25.73 mmHg at 20 min,t′=5.350,P〈0.001,respectively);自主循环恢复率(19[23.75%]of 80 vs 10[11.63%]of86,χ^2=4.224,P〈0.05)、24 h存活率(17[21.25%]of80vs8[9.30%]of86,χ^2=4.625,P〈0.05)亦显著高于STD-CPR组;另外,ECG按压波形变化方面,ACD-CPR自动按压ECG按压波形变化较规律,STD-CPR人工徒手按压按压波形变化不规则。结论ACD-CPR在改善心脏骤停患者初期复苏效果方面,优于STD-C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