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20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1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363篇
预防医学   26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74篇
  3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不同可视喉镜1~6个月单颅缝早闭患儿经鼻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单颅缝早闭手术患儿80例,男39例,女41例,月龄1~6个月,体重4~8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大角度可视喉镜组(L组)和小角度可视喉镜组(S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后,L组使用国产大角度可视喉镜,S组使用国产小角度可视喉镜,采用加强型导管行经鼻插管,导管均经柔软管芯塑形成特殊形状。记录声门暴露Cormack-Lehane(C-L)分级、插管次数,计算首次插管成功率。记录插管时间、拔管时间,插管前即刻和插管后1 min的HR、MAP、SpO2。记录鼻腔出血、进入食管、咽部软组织损伤等插管时并发症和拔管后声音嘶哑情况。
结果 L组C-L分级Ⅰ级比例明显高于S组(P<0.05),插管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C-L分级暴露良好(Ⅰ级和Ⅱ级)比例、首次插管成功率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 min S组HR明显快于L组、MAP明显高于L组(P<0.05)。S组有1例首次插管时导管误入食管,重新塑形再次插管成功。两组插管时鼻腔出血、咽部软组织损伤和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两种国产可视喉镜均可以用于1~6个月单颅缝早闭患儿的经鼻气管插管,大角度可视喉镜配套使用的镜片弯曲度大且体积相对较小,临床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形成及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其肺动脉收缩压分为中重度PH组12例、轻度PH组14例、无PH组14例;另选取10例非心脏疾患手术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及原位杂交法,观察各组患儿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细小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电镜下,中重度PH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外膜胶原纤维密集;轻度PH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轻于中重度PH组;无PH组肺细小动脉结构改变不明显。(2)原位杂交则显示中重度PH组、轻度PH组肺细小动脉TGF-β1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无PH组(P<0.01)。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心脏病PH的形成与肺血管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MicroRNA-34a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衰老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晶状体和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icroRNA-34a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盒将MicroRNA-34a mimics(过表达组)、MicroRNA-34a inhibitors(抑制组)和空脂质体(对照组)转染至SRA01/04细胞,qRT-PCR检测MicroRNA-34a的表达量;采用β-半乳糖苷酸(SA-β-gal)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的衰老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MicroRNA-34a对人晶状体细胞系SRA01/04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Cdc42、Rac1蛋白的表达。结果:透明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MicroRNA-34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ARC晶状体前囊膜组织(P<0.05);MicroRNA-34a过表达组、对照组、MicroRNA-34a抑制组SA-β-gal阳性率分别为(87.56±2.34)%、(12.22±2.74)%、(3.45±0.45)%。MicroRNA-34a过表达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icroRNA-34a抑制组SA-β-gal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icroRNA-34a抑制组、对照组和MicroRNA-34a过表达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87±1.22)%、(12.26±2.14)%、(29.45±3.12)%,MicroRNA-34a抑制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icroRNA-34a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croRNA-34a过表达组中Cdc42和Rac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croRNA-34a抑制组中Cdc42和Rac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croRNA-34a可能通过上调Cdc42和Rac1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衰老和凋亡。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不同强度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治疗脑瘫吞咽障碍患儿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脑瘫吞咽障碍患儿60例随机分为NMESⅠ组、NMESⅡ组、NMES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NMES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10mA、15mA、20mA不同强度NMES治疗共12周。分析4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改善程度。运用表面肌电图测定颌下肌群sEMG中吞咽时程及平均振幅改变。结果:4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吞咽障碍评分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MES组吞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NMES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NMES组较对照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NMESⅢ组吞咽障碍及营养状况改善程度优于其他NMES组。sEMG平均振幅增高,吞咽时程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其中NMESⅢ组优于其他强度NMES组。结论:对脑瘫吞咽障碍患儿实施NMES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吞咽障碍、营养状况、咽部肌肉收缩功能。在可耐受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手术方法、效果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漏斗胸患儿113例,采用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患儿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5)min。出血量(8±12)m L,全组病例恢复,平均(7.5±3.2)d出院。并发症发生率11.5%(13/113),胸廓矫形效果:优103例;良10例。结论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方法安全,微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6.
沈飞 《南京护理》2023,(1):40-46
【摘要】 目的 比较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蔗糖液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疼痛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NS组、蔗糖液组和NNS联合蔗糖液组。比较4组PICC置管各时段中的疼痛评分、生理及行为指标。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4组患儿PICC置管不同时期PIPP评分、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面容和啼哭变化均存在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P<0.001);不同干预组别下PICC置管不同时期PIPP评分、心率、疼痛面容和啼哭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9);不同组别随着时间变化,PIPP评分、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面容和啼哭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NNS联合蔗糖组在消毒期和穿刺期的疼痛评分以及总置管时间明显少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NS联合蔗糖组在减少PICC置管过程期疼痛面容和啼哭时间以及在稳定穿刺期生理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和蔗糖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独或联合使用NNS和蔗糖液在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疼痛评分和稳定生理、行为指标方面比常规护理更有效,NNS联合蔗糖液是其中较好的非药物镇痛方法,推荐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中使用。  相似文献   
97.
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成像领域,通过从医学图像中获取高通量的图像特征进行一系列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提供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等信息。影像组学已成为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较少。本文对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院内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出的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院在两年间共检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31例,其中67.74%菌株分离自痰液标本。31例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儿童重症监护室(8例)、外科重症监护室(6例)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5例)。临床分离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头孢类、碳氢霉烯类和单环内酰胺类药物表现为天然耐药,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也高于80%;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结论 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对多数抗菌药物呈现耐药,应采取严格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
花倩  周进芳  刘巧美 《安徽医药》2019,40(12):1396-1398
目的 分析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心理行为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于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的癫痫患儿212例作为癫痫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艾式儿童行为量表及服药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行为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病程以及有无提醒服药方式癫痫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癫痫组患儿行为问题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社会能力各条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癫痫患儿社会能力总分与服药依从性评分呈正相关(r=0.553,P < 0.05),而行为问题总分与服药依从性评分呈负相关(r=-0.421,P < 0.05)。结论 癫痫患儿心理行为特征与服药依从性显著相关,行为问题越严重,服药依从性越低,社会能力越强,服药依从性越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 (screening tool risk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growth)评分观察不同营养风险等级的肠套叠患儿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对营养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是否有影响,根据结果对医生进行宣教并干预,推动肠外营养的使用更加合理,减少住院费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STRONGkids评分对肠套叠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STRONGkids评分的不同分值将患儿分组,各组按仅使用肠外营养、未使用任何营养支持再分为A、B组,分别统计2组的比例,以及术后第7天患儿营养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住院费用,观察不同分值组肠外营养使用率以及使用肠外营养是否有必要。临床药师根据研究结果与医生沟通并干预,1年后比较干预前后肠外营养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1~2分的患儿中A组与B组在营养指标、术后住院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但A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B组;3分的患儿中B组较A组患儿的体质量、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显著降低,住院天数A组显著短于B组;总体使用肠外营养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临床药师根据上述结果指导医生根据相关指南对肠外营养适应证进行探讨和改进。干预1年后再次统计,STRONGkids评分1分组肠外营养使用率由77.78%下降至7.50%,2分组由85.42%下降至17.65%;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由18.80%下降至7.27%,住院费用由16 599.50±1 952.22元下降至14 647.09±2 300.16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低营养风险患者肠外营养使用率降低,合理性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费用降低。临床药师在推动肠外营养合理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