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17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SDF-1/CXCR4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DF-1/CXCR4在卵巢癌细胞生物学活性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W626及Anglne中的SDF-1和CXCR4的表达。细胞经外源性SDF-1或者抗CXCR4单克隆抗体干预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PI测细胞凋亡,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活性。结果:两株卵巢癌细胞株中,SW626细胞既表达SDF-1又表达CXCR4,Anglne细胞则两者均不表达。在SW626细胞中,SDF-1作用于无血清状态下培养的细胞(吸光度A值为0.911±0.01),与对照组(吸光度A值为0.506±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加入抗CXCR4单克隆抗体作用后(10μg/ml A值为0.725±0.01,20μg/ml A值为0.650±0.02),与SDF-1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抗CXCR4单克隆抗体作用于无血清状态下培养的细胞(10μg/ml A值为0.655±0.11和20μg/ml A值为0.520±0.04),与对照组(A值为0.724±0.0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外源性SDF-1后,SW626细胞在无血清状态下的早期凋亡数为15.6%,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XCR4单克隆抗体可增加SW626细胞中的PI阳性细胞数(P<0.0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SDF-1促进SW62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而此活性可被抗CXCR4单克隆抗体阻断。结论:SDF-1/CXCR4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抑制其凋亡,使卵巢癌细胞获得进展。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肿瘤微环境中S-100蛋白阳性的朗格汉斯细胞(LC)的浸润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1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和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PCNA的表达及S-100蛋白阳性LC浸润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和阳性指数评分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S-100蛋白阳性的LC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未见浸润,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浸润阳性率为81.9%,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PCNA阳性指数评分在高分化、低手术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于中低分化、高手术分期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S-100蛋白阳性的LC在高分化、低手术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浸润多于中低分化、高手术分期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CNA阳性指数评分与S-100蛋白阳性LC的浸润呈负相关(r=-0.471,P<0.01).结论 癌组织微环境中LC浸润反映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PCNA的阳性表达和缺乏LC浸润可能与子宫内膜癌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检测RECK 基因在人骨肉瘤组织及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高低转移亚系中的表达,探讨RECK基因在骨肉瘤发生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RECK 蛋白的表达,再分别应用RT-PCR 方法检测细胞亚系中RECK mRNA的表达、明胶酶谱检测细胞MMP-2的活化水平、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RECK蛋白的吸光度值为(0.31±0.07),明显低于正常骨组织(P<0.01),RECK的表达与肺转移、生存率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关;高转移细胞组RECK mRNA 的含量明显低于低转移组(P<0.01),而MMP-2 活化水平、细胞侵袭力则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RECK基因异常低表达可能参与骨肉瘤侵袭、转移机制,RECK 基因可能成为判断骨肉瘤患者预后新的分子标志物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孕妇血浆TXB2在子痫前期以及正常妊娠中的变化并探讨不同孕期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的研究方法,对180例孕前血压正常的孕妇,在妊娠10+0~14+6、20+0~24+6、30+0~34+6周3个时间段母体血浆中的TXB2水平进行测定,观察孕妇孕期病情变化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①180例孕妇发展为子痫前期10例(子痫前期组),其中4例重度子痫前期、6例轻度子痫前期;170例妊娠结局正常(正常妊娠组)。②180例孕妇血浆中TXB2的水平随着妊娠的进展,进行自身配对比较均逐渐上升,不同阶段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0.01)。③在妊娠10+0~14+6周子痫前期组母体血浆TXB2水平与正常妊娠比较,差异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0.05);20+0~24+6、30+0~34+6子痫前期母体血浆TXB2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其值均明显上升(P=0.016、0.002,P均<0.05)。④母体血浆中TXB2水平在妊娠20+0~24+6、30+0~34+6周2个阶段对子痫前期均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95%CI0.617~0.830)和0.797(95%CI0.674~0.920),应用ROC曲线计算2个阶段的最佳切入值分别为3 750 ng/ml和4 400 ng/ml,它们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数积(OR)分别为80%、69.5%、13.3%、98.33%、9.11和90%、68.82%、13.84%、99.13%、19.86。结论:子痫前期母体血浆TXB2水平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异常升高,20+0~24+6、30+0~34+6周母体血浆TXB2水平对子痫前期有早期预测价值,妊娠30+0~34+6周的预测价值优于妊娠20+0~24+6周。  相似文献   
55.
杨明芳  李茗  王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614-4617
目的:探讨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抑制剂(monodansylcadaverine,MDC)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和对紫杉醇(TS)的化疗增敏性。方法:用MTT法检测逐渐递增的MDC药物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DC对细胞凋亡和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Ishikawa细胞中,MDC处理组和对照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C+TS组的细胞凋亡率亦高于TS组(P<0.05);同时,MDC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呈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结论:组织转谷氨酰胺酶对维持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有一定作用,抑制酶的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并增加细胞对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IZ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表达变化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卵巢肿瘤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RT-PCR检测RIZ1 mRNA水平;蛋白印迹检测RIZ1蛋白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细胞系、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RIZ1 mRNA相对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2±0.16、0.34±0.12、0.68±0.12及1.17±0.08,RIZ1蛋白相对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8±0.11、0.38±0.08、0.82±0.11及1.56±0.14。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细胞系、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分别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RIZ1基因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与卵巢癌组织比较,RIZ1基因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Z1基因表达缺陷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Cai LQ  Li M  Lu S  Wang HB  Wang Z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7):478-481,i004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 S 转移酶P1(GSTP1)启动子调控的胞嘧啶脱氨酶和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融合基因 (CD UPP ,即自杀基因 )表达的腺病毒载体 ,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腺病毒载体 ,设立卵巢癌顺铂敏感细胞株A2 780和以其诱导的耐药细胞株A2 780 /DDP ,在体外用重组腺病毒转染两组细胞并联合应用前药 5 氟胞嘧啶 (5 FC) ,观察两组卵巢癌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将CD UPP阳性和CK UPP阴性的A2 780 /DDP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给予 5 FC ,观察 5 FC对混合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当重组腺病毒滴度为 10 0感染复数(MOI)、5 FC浓度为 2 5 0 μg/ml时 ,对顺铂耐药的A2 780 /DDP细胞的存活率为 (3 6± 1 0 ) % ,对顺铂敏感的A2 780细胞的存活率为 (76 5± 2 8)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此外 ,2 0 ? UPP阳性A2 780 /DDP细胞 ,即可引起 80 3%的混合细胞死亡 ,CD UPP / 5 FC系统表现出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由腺病毒介导的含有GSTP1调控的CD UPP/ 5 FC系统 ,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 ,为临床上克服卵巢癌化疗耐药 ,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8.
卵巢上皮性癌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 1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判断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临床分期、残留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行和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6%和 41% (P <0 0 1)。对于早期和Ⅲ、Ⅳ期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或黏液性癌患者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并不能提高生存率。Ⅲ、Ⅳ期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 ,行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5 %、3 0 %(P <0 0 1)。卵巢浆液性癌 ,行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1%、3 1% (P<0 0 1)。结论 年龄、临床分期、残留灶大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与否及术后化疗的疗程数 ,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虽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但对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的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 ,可不必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59.
吕立群  刘义  孙永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74-3276
目的:探讨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与内分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PCOS患者62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PCOS组30例(BMI≥24kg/m2)和非肥胖PCOS组32例(BMI<24kg/m2)。同时选择年龄和体重相匹配的62例月经规律的正常妇女做为对照组,根据BMI分为肥胖对照组30例和非肥胖对照组32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瘦素、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浓度,利用HOMA(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测定患者BMI和腰臀比例(WHR)。结果:肥胖PCOS组血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PCOS组和对照组(P<0.01、P<0.01);非肥胖PCOS组血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对照组(P<0.01),而与肥胖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OS患者血瘦素水平与BMI和HOMA-IR均呈高度正相关(P<0.01、P<0.01),与血LH/FSH比值和雄激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和血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PCOS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0.
体外模拟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CO2)人工气腹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其与乏氧的关系。方法 2005-10—2006-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通过裸鼠右下腹腔注射宫颈癌细胞,注射宫颈癌细胞株(Hela)数量:4×10^9/L:将注射后40只裸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常氧组):仅给予右下腹腔注射宫颈癌细胞;CO2气腹模拟环境按CO2灌注压分3组:CO2灌注压4mmHg(1mmHg=0.133kPa)组,CO2灌注压10mmHg组,CO2灌注压16mmHg组.4周后观察裸鼠体重改变、切除瘤灶称瘤重、瘤体标本用免疫组化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Western-blot方法检测瘤体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O2气腹各组裸鼠体重下降明显,而瘤体重量增加相对显著,并随着CO2灌注压的增高这种趋势更为显著(P〈0.05);CO2气腹各组裸鼠PCNA表达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CO2气腹各组裸鼠HIF-1α蛋白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O2人工气腹环境可促进宫颈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HIF-1α激活了PCNA表达,促进了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