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7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24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891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1036篇
内科学   477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1779篇
外科学   173篇
综合类   1209篇
预防医学   144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859篇
  3篇
中国医学   349篇
肿瘤学   3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工作用平皿沉降法在北京市西单观测了大气细菌粒子的沉降量。结果表明,大气细菌粒子的年平均沉降量为72.9个/皿·5min;一天内大气细菌粒子沉降量出现7:00、19:00两个高峰时和13:00、夜间1:00两个低峰时。同时表明,大气细菌粒子的沉降量夏季高,冬季低;白天高,夜间低。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检测健康志愿者的羧酸酯酶1 (carboxylesterase 1,CES1)和羧酸酯酶2 (carboxylesterase 2,CES2)的基因多态性和基因表达水平,探索CES1和CES2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从48例健康志愿者获得血样并提取DNA,对DNA进行二代基因测序,并提取总RNA检测基因表达量。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ES1和CES2基因表达量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关系。结果 CES1的基因表达量为141.8(72.7,237.8),CES2的基因表达量为74.4(30.8,133.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BMI与CES2的基因表达有关,性别、年龄和BMI与CES1的基因表达无关。发现CES1 20个基因变异,其中10个会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发现CES2 6个基因变异,其中2个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结论 发现CES2的表达水平与BMI相关,CES1的表达水平与BMI无明显相关,基因预测结果提示CES1的遗传变异可能影响其功能表达。  相似文献   
73.
猫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细胞构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Nissl法和Golgi法,对猫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位置、形态和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确认,此核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极间亚核尾段的外侧、背侧的三叉神经告束内,吻尾长约8mm,主要包括二个部分。(1)在尾侧亚核至极间亚核尾段的外侧,细胞集聚呈不连续带状,与内侧的Ⅰ、Ⅱ层间有“蒂”相连;(2)在尾侧亚核吻段和极间亚核尾段的背侧,细胞集聚呈不规则片状,也与I、Ⅱ层相连续,但未形成明显的“蒂”。此核的细胞多为小(直径8~15μm)至中等大小(15~25μm),胞体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偶见大细胞(>25μm),呈多角形或三角形.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员测亚核Ⅰ、Ⅱ层细胞相似,似为由Ⅰ、Ⅱ层延伸而来者.根据其位置、细胞构筑和纤维联系的全面观察,本文推测此核与口面部伤害性刺激的传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4.
登革病毒是具包膜的单股正链RNA虫媒病毒 ,病毒的复制过程发生在感染细胞胞浆 ,复制型 (RF)RNA是病毒半保留复制的循环模板 ,复制中间体 (RI)RNA的合成则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经RT PCR获得的DNA模板进行不对称PCR扩增 ,当限制性引物终浓度为 2 5 0nmol L ,两引物比例为 1 0 0∶1时 ,即得到不对称PCR的预计单链和双链DNA产物。此单链产物用于标记探针进行核酸杂交。结果表明不对称PCR制备单链探针进行核酸杂交可用于检测病毒复制型RNA和复制中间体R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75.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defensin 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PCR技术从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基因组中扩增出defensinA基因 ,并与文献报道的defensinA的5个型的c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发现此两序列中存在内元 ;从埃及伊蚊体内扩增的片段为蚊虫defen sinAl的前体AaDefAl;从白纹伊蚊体内扩增的片段为defensinA的 1个新型 ,命名为DefA6。  相似文献   
76.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症。目前,对HIV包膜蛋白基因分析,结构功能域和抗原表位分布等研究证实,HIV包膜蛋白-env1肽段(gp120蛋白NH_2端)具有极高的保守性。本文选用基因工程表达的HIV-env1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细胞与NS-1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融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登革 3型病毒的prM E和NS1基因重组质粒DNA混合免疫对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 ,为登革DNA疫苗混合免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登革 3型病毒的prM E和NS1基因重组质粒DNA分别混合及单独免疫BALB/c小鼠 ,采用中和试验及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及脾细胞特异性CTL(cytotoxicT lymphocytes)杀伤率。结果 混合重组质粒DNA免疫组与单一prM E基因重组质粒DNA免疫组均在末次免疫后第 14天检测到中和抗体 ,在第 33天达到高峰 ,为 1∶32。在末次免疫后第 4 1天 ,当效靶比为 4 0∶1时 ,混合重组质粒DNA免疫组的特异性CTL杀伤率为 15 % ,而 2个单质粒DNA组分别为 10 .9%和 12 .4 %。结论 重组质粒DNA混合免疫可同时诱发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而且细胞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但没有出现特异性CTL杀伤率的协同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78.
获得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基因后与表达载体pQE-30重组,然后转化大肠杆菌M15,经IPTG诱导后表达TCTP融合蛋白,薄层扫描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3.4%,目的蛋白中可溶性蛋白所占比例高于非溶性蛋白。Ni-NTA纯化后C端测序,结果C端13个氨基酸序列与由GenBank国际基因库中恶性疟原虫TCTP基因推导出的C端13个氨基酸序列及组成完全一致。结果表明成功地在M15中表达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TCTP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79.
目的:构建预设CDR3基因的噬菌体抗体库,通过抗原表位导向选择方法筛选抗人整合素ανβ3单克隆抗体(mAb)人源化Fab。方法:将鼠mAbLCDR3重组到人轻链可变区文库中并与人/鼠嵌合重链Fd基因配对构建杂合噬菌体抗体库,用固相人整合素ανβ3抗原筛选人源化轻链基因。再用所获人轻链基因与移植有鼠mAbHCDR3的人重链Fd基因配对构建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筛选人源化Fab。结果:分别构建了库容为2.1×106和2×107的杂合噬菌体抗体库和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到3株人源Fab克隆。经间接ELISA及竞争抑制ELISA证实,能特异结合整合素ανβ3抗原,其中人源D5株Fab克隆的基因序列表明,人轻链可变区基因属VKIII亚群,人重链可变区基因属VH1亚群。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成功地进行了鼠抗人整合素ανβ3mAbE10人源化的改造,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SARS-CoV)靶细胞受体结合区所构建之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为进一步的SARS-CoV免疫机理研究及疫苗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SARS-CoV S基因包含靶细胞受体结合区和S1亚单位C端2个基因片段作为目的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RBD(receptor binding domain)、pVAX-S1C作为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情况.结果 体液免疫方面,以SARS全病毒裂解产物和原核表达的RBD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用ELISA均可检测到高滴度的小鼠血清抗体IgG的产生.而且,血清中和试验显示pVAX-RBD质粒激发了小鼠保护性中和抗体的产生.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pVAX-RBD和pVAX-S1C两组质粒均诱导免疫小鼠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论 证明SARS-CoV S蛋白受体结合区上中和表位的存在;体液免疫在抗SARS-CoV感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