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与传统的化疗相比,其具有特异结合肿瘤细胞上特有的靶点,精确打击肿瘤细胞而又不伤害正常的细胞。分子药物靶向治疗的毒副反应较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肺癌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进行综述,并探讨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肺癌在早期时症状会比较轻微,很多患者可能不会有明显不适症状,导致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失去早期根治的机会。就目前治疗手段都局限于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而最新的数据显示:晚期肺癌患者,经过靶向治疗和化疗等联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为15%左右,十年生存率为5%左右,而经过免疫治疗患者的10年生存率远高于5%~([2]),这也就是为什么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当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原理、临床试验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作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简称阿帕替尼)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对糖类抗原(CA)19-9、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IMRT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IMR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CA19-9水平、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vs. 33.33%,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CA19-9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95.60±22.50)U/mL vs.(579.33±48.23)U/mL,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IMRT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升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复发及转移性不可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血浆D-二聚体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中、低表达者短;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相关(P〈0.05)。结论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高表达者生存率较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系统化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6.
77.
刘中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0):160-161
目的: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让患者最终能舒适地,有尊严而无遗憾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方法:对47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控制疼痛及基础护理。结果: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能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结论:临终关怀是一项艰巨而高尚的工作,护理工作者应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因人而宜做好临终关怀工作,充分显示临终关怀的温暖和力量。  相似文献   
78.
药物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S-1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抗肿瘤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病人依从性好的优势,合理开展含S-1及S-1单药方案治疗胃癌的临床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片治疗,0.25 g/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斑蝥胶囊,3粒/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9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0.00%、60.00%,均明显低于治疗组的30.00%、8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 A、Ig G、Ig M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者Ig A和Ig 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IL-2R、TS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SIL-2R、TSGF和VEGF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配合吉非替尼治疗可明显提高对NSCLC的控制率,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5):340-345
目的:测定中国汉族与蒙古族结肠癌患者KRAS,NRAS,PI3KCA,BRAF基因突变频率及分布情况,进而评估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集需手术治疗的汉族及蒙古族结肠癌患者。术中切取肿瘤组织,石蜡包埋,DNA提取。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测定KRAS,NRAS,PI3KCA,BRAF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汉族右半结肠癌KRAS及PI3KCA基因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P 0.05)。T3+T4组蒙古族结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显著高于T1+T2组(P=0.029)。此外,汉族右半结肠KRAS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蒙古族突变频率(P=0.025)。结论:汉族与蒙古族结肠癌患者KRAS,NRAS,PI3KCA,BRAF基因突变频率相似,然而,汉族右半结肠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蒙古族突变率。后续的研究应着重于评估这种差别对右半结肠癌靶向治疗有效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