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77篇
临床医学   5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目的 从解剖角度探讨减少腮腺切除术中下颌缘支损伤机会的适宜的切口。方法 将17具尸体各自的两侧头面部随机地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循腮腺切除术中常规的“S”形切口切开皮肤,对照侧颌下部分切透颈阔肌后翻瓣;实验侧在颈阔肌浅面翻瓣,两侧均至嚼肌后前缘,解剖下颌缘支,以观察其在翻瓣过程中的损伤情况。结果 解剖中发现对照侧组有5例下颌缘支已于翻瓣时被离断,而实验侧组无1例出现。结论 腮腺切除术在颈阔肌浅面翻瓣可减少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机会。  相似文献   
60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范围的肿瘤根治手术和同期修复重建手术,又由于高龄兼长时间手术、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肿瘤和化疗药物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危险因素,提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应是VTE的极高危群体,但相关文献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VTE发生情况却很少关注,有关VTE在头颈肿瘤术后发生率的数据也有限。迄今为止,国内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缺乏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预防与管理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4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603.
背景与目的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预后不良、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及早期复发的特点。然而,调控HNS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揭示其潜在机制以寻找有治疗前景的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PLEK2 (pleckstrin-2)在调控HN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分析独立公共数据集以及内部队列,确定PLEK2在HNSCC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同时,使用体内外实验,包括细胞增殖、集落形成、Matrigel侵袭、肿瘤球形成、ALDEFLUOR检测、蛋白印迹分析,以及异种移植小鼠模型等方法,明确PLEK2在调控HN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另外,通过免疫共沉淀、环己酮霉素追踪分析、泛素化实验、染色质免疫沉淀±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挽救实验等方法,阐明PLEK2在促进肿瘤发展中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 在HNSCC组织中,PLEK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PLEK2的过度表达与不良预后和治疗抗性显著关联。此外,PLEK2...  相似文献   
604.
目的 建立转人内皮抑素(hES)基因舌鳞癌Tca8113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转基因细胞基因蛋白表达。方法 为了建立携带hES基因的舌鳞癌Tca8113细胞克隆,选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为载体,将含hES基因的质粒---pBLAST-hES转染Tca8113细胞,以Blasticidin S抗生素筛选阳性克隆。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转基因Tca8113细胞克隆中ES的表达。结果 经Blasticidin S抗生素筛选,转染hES基因的Tca8113细胞由于具有 bsr抗性基因,可以在含有50μg/ml Blasticidin S的培养基中生长和传代,从而得到携带hES基因的Tca8113细胞克隆。该细胞在体外培养传代96 h后,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S表达的强阳性(+++)率为100%。结论 以脂质体介导hES基因转染Tca8113细胞效率高,转基因细胞具有高效表达活性目的基因产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05.
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46例贝尔面瘫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aciclovir)联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prednisone)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方法:46例贝尔面瘫病者被随机分成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组(A+P组,n=23)和泼尼松治疗组(P组,n=23)。A+P组口服阿昔洛韦每日3次,每次0.4g和泼尼松每日一次,每次50mg,P组口服泼尼松每日一次,每次50mg,连续5d,接着各组均将泼尼松减量为隔日一次,每次20mg。面神经功能指数(facial nerve functional index,FNFI)作为评判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第3周A+P组中有12例(52.1%)面神经完全恢复(FNFI=1),P组为5例(21.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4周,A+P组2l例(91.3%)和P组18例(78.3%)面神经完全恢复(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贝尔面瘫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疗程比单纯用泼尼松治疗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06.
黄丽文  黄爱娴 《医疗装备》2022,(20):159-161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舌癌手术患者心理韧性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6例舌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心理韧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比较两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D-RISC各维度评分中坚韧、乐观等维度评分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比较两组语音清晰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语音清晰度评分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增强舌癌手术患者的心理韧性,促进其语言功能康复,并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07.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具有调节细胞周期和抑制凋亡的功能,在多数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丰富,但在正常成熟组织中不表达,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明显增加肿瘤的自发性凋亡和放化疗诱导的凋亡,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08.
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面神经训练可预防面部表情肌萎缩,促进面瘫康复。目前临床尚缺乏具体、统一的面神经训练技术标准,这造成了临床上训练方法繁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了规范护理人员面神经功能训练技术的应用,本团队召集国内相关专家,基于循证结合周围性面瘫的疾病特点和专家临床经验,通过深度访谈专家,进行专家函询和专家会议,最终制定了《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训练专家共识》,对面神经功能训练时机、训练方法、评价方法、健康教育等方面给出了规范化建议,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09.
牙颌发育模式及分子机制是理解牙颌结构功能的前提,也是再生牙颌组织器官的基础。牙发育分为牙胚发育期、牙冠形成期和牙根形成期。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基因具有时间空间的序列性表达。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以及釉结等特殊细胞群对牙冠形态精细化、个性化调控,发育成牙。在生物应力、信号调控机制下,牙顺利萌出并发挥功能。牙和颌骨同处发育之中,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调控共同发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牙和颌骨均起源于第一鳃弓,牙或颌骨的发育异常通常会导致彼此的发育缺陷。本文评述牙和颌骨发育的过程,首次阐述稳态微环境在牙发育中的作用以及重点关注颌骨发育中以梅克尔软骨为代表的典型结构和特殊的信号调控机制,提出牙颌一体化发育模式,动态解析牙和颌骨一体化发育过程,并期待未来将这些新模式和机制运用于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