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7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87篇
  1篇
中国医学   487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摘 要目的 研究紫芝Ganoderma sinens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 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紫芝酸(sinensoic acid, 1)、cerebroside D(2)、poke-weed cerebroside(3)、泥湖鞘鞍醇(hemisceramide,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紫芝酸(sinensoic acid),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灵芝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对桑科植物华桑Morus cathayana茎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和化学等方法鉴定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毛甘草素F(glyasperin F,1)、broussoflavonol F(2)、胡枝子黄烷酮C(lespedezaflavanone C,3)、异甘草黄酮醇(4)、桑根醇B(sanggenol B,5)、sanggenol L(6)、sanggenol D(7)、sanggenol G(8)、sanggenol A(9)、二氢槲皮素(10)、槲皮素(11)。结论 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4~6和9对5种人癌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0.41~7.2 μg/mL。  相似文献   
83.
为了盐酸昂丹司琼的质控,合成了欧洲药典7.0中规定的有关物质B[6,6′-亚甲基双[9-甲基-3-[(2-甲基-1H-咪唑-1-基)甲基]-1,2,3,9-四氢-4H-咔唑-4-酮]]:用4,4′-二氨基二苯甲烷经重氮化及还原得到4,4′-二肼基二苯甲烷二盐酸盐,与1,3-环己二酮缩合后进行Fischer环合生成6,6′-亚甲基双(1,2,3,9-四氢4H-咔唑-4-酮),再经甲基化、与多聚甲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最后与2-甲基咪唑进行Michael加成制得.  相似文献   
84.
为得到更高效的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γ受体激动剂,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通过1H NMR、HR-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并测定了化合物的体外PPARα/γ受体激动活性。其中化合物8a具有PPARα/γ双受体激动活性,其PPARα/γ受体激动活性与阳性对照品WY14643、罗格列酮相比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85.
Yu XY  Chen QX  Bai XY  Tian S  Sun JL  Lü Y  Du GH 《药学学报》2011,46(10):1268-1272
本文采用多种分析检测技术对硫酸氢氯吡格雷的4种晶型物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HPLC)技术测定大鼠血浆中硫酸氢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研究了大鼠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4种不同晶型的吸收特点。结果显示大鼠灌胃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后血浆中可以检测到反应吸收过程的代谢产物,硫酸氢氯吡格雷4种晶型的代谢产物曲线下面积有显著性差异。故认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不同晶型物质表现出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提示晶型物质状态不同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作用。  相似文献   
86.
Wang BL  Hu JP  Sheng L  Li Y 《药学学报》2011,46(8):922-927
研究大鼠多次口服五味子成分和体外对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6种同工酶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制备正常及多次口服五味子醇/水提物的大鼠肝微粒体并与探针药进行体外温孵,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测定CYP450的6种同工酶特异性探针底物非那西丁(CYP1A2)、右美沙芬(CYP2D2)、双氯芬酸钠(CYP2C6)、美芬妥英(CYP2C11)、氯唑沙宗(CYP2E1)、咪达唑仑(CYP3A1/2)在大鼠肝微粒体的代谢产物生成(对乙酰氨基酚、右啡烷、4-羟基双氯芬酸钠、4-羟基美芬妥英、6-羟基氯唑沙宗、1-羟基咪达唑仑)以反映各CYP450同工酶活性。五味子醇提物(28~120μg.mL-1)体外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的6个同工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大鼠多次口服五味子醇提物(1.5 g.kg-1,qd×7d)对肝脏CYP3A1/2和CYP2E1有显著诱导作用,对CYP2D2和CYP2C11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CYP2C6和CYP1A2无明显影响。五味子水提物(100~500μg.mL-1)体外对大鼠肝脏CYP450同工酶亦有抑制作用;体内多次给药(1.5 g.kg-1,qd×7d)对肝脏CY...  相似文献   
87.
Wang YJ  Sun H  Liu GT  Chen XG 《药学学报》2011,46(12):1413-1419
p53基因是研究最广泛的抑癌基因之一,也是细胞内的一个强大的转录因子,在正常状态下呈低水平表达。在各种应激包括DNA损伤时,p53可以被不同的信号通路激活并稳定,通过增强其下游多种基因的转录而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凋亡或衰老,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并清除损伤细胞,这些生物学作用取决于不同的应激信号和细胞类型。p53通路是机体应对DNA损伤的天然防护屏障,对这一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8.
盐酸伐昔洛韦多晶型的溶解性质与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帆  赵睿  张丽  宋俊科  吕扬  杜冠华 《医药导报》2012,31(11):1396-1400
目的研究盐酸伐昔洛韦多晶型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为提高其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溶解度测定法研究晶Ⅰ型、晶Ⅳ型和晶Ⅷ型盐酸伐昔洛韦的溶解度;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盐酸伐昔洛韦固体(100 mg•kg-1),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法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血药浓度,比较不同晶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果晶Ⅷ型在6种溶剂系统中溶解度均优于晶Ⅰ型、晶Ⅳ型;大鼠灌胃给予晶Ⅰ、晶Ⅳ和晶Ⅷ型盐酸伐昔洛韦后血中盐酸伐昔洛韦代谢产物阿昔洛韦Cmax分别为 (10.304±5.246),(9.321±3.701) 和(10.365±6.787) mg•L-1,晶Ⅰ型和晶Ⅷ型相近且高于晶Ⅳ型;AUC0→t分别为(20.167±1.775),(22.337±5.166) 和(20.289±7.845) mg•L-1•h,晶Ⅳ型虽略高于晶Ⅰ型和晶Ⅷ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伐昔洛韦晶Ⅰ型、晶Ⅳ型和晶Ⅷ型样品的溶解性质有一定差异,大鼠体内生物学表现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9.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临床广泛应用药物的主要靶点之一。靶向GPCR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发现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药物提供可能,并使选择合理的GPCR药物筛选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靶向GPCR药物高通量筛选相关技术及策略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GPCR受体配体结合、第二信使、β-arrestin、调控元件报告基因、内化、聚合体及变构调节剂等方面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代表性商品化产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蛋白质巯基亚硝基化(S-nitrosylation,SNO)是指一氧化氮(NO)对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残基进行可逆性氧化还原修饰,这种修饰是NO在体内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蛋白质SNO可以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特别是一些靶蛋白的SNO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及相关机制的研究倍受关注,该文对这方面近期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