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9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41.
目的 分析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阿昔洛韦,15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至1 mg/mL后滴注1 h以上,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10 mL/次,含3 min后吐出,2次/d,于早晚刷牙后含漱。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饮食行为问卷(MBQ)、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文版(CSHQ)评分、全血淋巴细胞数(LYMP#)和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热、烦躁哭闹、拒食、疼痛流涎、疱疹及溃疡的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BQ、CSHQ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MBQ、CSH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LYMP#均显著降低,而血清PAB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LYMP#和血清PAB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佳的安全性及疗效,能迅速缓解患儿临床表现,减轻病毒感染程度,促进饮食、睡眠及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442.
目的 提出融合视觉Transformer与边缘引导的编码-解码网络(RET-Net)算法,观察其分割脊柱MRI的效能。方法 基于二类分割公开脊柱数据集spinesagt2wdataset3选取195幅脊柱三维T2WI及经过标注的对应脊柱掩码,对脊柱区域与背景设置不同标签。将残差卷积网络嵌入编码-解码网络,引入边缘模块引导网络,关注脊柱边缘粒度信息并提取边缘特征;结合视觉Transformer与残差网络提取脊柱全局及局部信息,构建RET-Net分割脊柱的深度学习模型,评价其分割脊柱的效能。结果 利用RET-Net算法能准确分割脊柱椎骨区域,边缘分割较为平滑;RET-Net在数据集中的戴斯相似系数(DSC)为90.15%,交并比(IOU)为81.06%,敏感度(SE)为92.71%,特异度(SP)为99.57%,准确率(ACC)为98.61%,豪斯多夫距离(HD)为1.84 mm,其DSC及ACC等均优于UNet、PSPNet和Attention-UNet等基础分割模型。结论 融合视觉Transformer与边缘引导RET-Net算法分割脊柱MRI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443.
获得性吞咽障碍(ASD)是重症监护室(ICU)一种常见临床问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内外ICU-AS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为探索ICU-ASD的发生发展规律、制订精准评估、预防和早期康复介入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目的 探讨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120只,制备脑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40只大鼠不予以干预,对照组40只大鼠予以西药干预,实验组40只大鼠予以针刺者,观察3组大鼠脑水含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阳性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水孔蛋白-4(AQP-4)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1)干预后1d、2d、3d、7d,实验组脑水含量分别是(72.12±1.21)%、(73.01±2.32)%、(75.42±0.29)%、(62.35±0.56)%,较对照组(76.32±2.21)%、(78.02±1.92)%、(80.98±0.65)%、(65.24±0.68)%及模型组的(79.02±2.14)%、(81.23±2.19)%、(83.21±0.78)%及(68.01±0.82)%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31、6.521、5.065、4.986;P=0.027、0.025、0.031、0.033)。(2)干预后6h、1d、2d、3d、7d,实验组GDNFmRNA表达分别是(117.18±2.42)、(141.12±2.25)、(102.01±1.32)、(97.46±1.29)、(96.35±0.56),较模型组(90.35±3.54)、(120.02±2.14)、(97.23±2.16)、(79.21±0.75)、(55.01±0.82)及对照组的(91.32±3.22)、(122.32±3.23)、(98.02±2.92)、(80.01±0.62)与(56.24±0.68)多,且实验组MMP-9阳性细胞数分别是(23.21±2.31)、(27.82±3.69)、(37.42±4.02)、(22.28±2.75)、(9.97±0.86),AQP-4阳性细胞数分别是(48.21±1.31)、(53.82±2.69)、(63.42±4.02)、(65.28±2.75)、(44.97±0.86),均较模型组、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31、7.931、8.521、6.065、6.312、5.631、5.931、4.521、5.065、5.312;P=0.023、0.019、0.013、0.038、0.037、0.035、0.033、0.039、0.041、0.040)。结论 针刺可通过减轻脑水肿,促进GDNFmRNA表达,抑制MMP-9与AQP-4表达达到保护急性脑出血大鼠脑损伤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