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2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摘 要 目的: 建立复方珍麻胶囊中天麻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YMC Pack Pro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 水(2∶9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0℃,进样量:25 μl。结果: 天麻素浓度在3.38~432.80 μg·ml-1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14%,RSD为2.67%(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珍麻胶囊中天麻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2.
HPLC法测定黄麦合剂中金丝桃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娟  金冠钦  孙黎  苏克剑  沈金芳 《中国药师》2012,(12):1739-1740
目的:建立黄麦合剂中金丝桃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Waters XBridgeTM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金丝桃苷浓度在8.42~134.72μg·ml-1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9%,RSD为2.79%(n=7)。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麦合剂中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3.
安富荣  崔岚  王勤 《中国药师》2012,15(1):116-118
2型糖尿病是以糖代谢自身稳定控制功能受损而致高血糖为特征的综合征,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主要包括双胍类、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以及α-糖苷酶抑制药等.近年来,随着对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口服降糖药物的研究开发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阿格列汀( alogliptin,Nesina (R))是日本武田制药公司开发的一种口服给药的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降低其发生率及危害程度.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4月医院自发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按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59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严重者154例.15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中,64.29%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引起;可影响消化、血液、泌尿生殖等全身各个系统;涉及可疑药品12类93种,以抗感染药物最常见(占51.15%),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高达7种;发生于给药开始即刻至给药282 d后,部分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如单次用量过大、用药总量过大、给药速度过快、联合用药不当等.结论 了解药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合理使用药品,有针对性地观察监测,有助于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5.
李肖玲  陆国红  沈金芳 《中国药房》2012,(25):2345-2347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提高住院药房调剂质量,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找出我院住院药房调剂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实施相应CQI措施(如实行目视管理、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程序、合理排班等),并对比实施前(2010年5-8月)、后(2010年9-12月)的各类差错(如"漏药品"、"数量错"等)数据,评价CQI的效果。结果:实施一系列CQI措施后,改进前差错例数居前列的"漏药品"和"数量错"分别从186、133例下降至92、65例,下降幅度均超过50%;口服药、注射剂2种摆药方式发生的差错例数均较改进前显著下降(从284、131例下降至127、49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效的维护机制、不断的持续改进,是提高医院住院药房调剂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提升药房管理水平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6.
胡晶  沈金芳  吴斌 《中国药房》2012,(34):3173-3178
目的:找寻具有最低成本且具较优麻醉效果的麻醉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169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静吸复合组(BAL组)、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和吸入麻醉组(INH组)。结果:在3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BAL组、TIVA组、INH组的平均每小时麻醉费用分别为(419.34±121.22)元、(463.49±136.51)元、(325.81±99.36)元,INH组成本最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总费用(包含浪费药物费用)与麻醉时间、年龄呈正相关,与麻醉方式呈负相关,与体重未见正相关。结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时,吸入麻醉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胸腺素α1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单次给药剂量组的3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接受7个剂量组(0.16,0.8,1.6,3.2,4.8,6.4,9.6 mg)的聚乙二醇胸腺素α1注射液,多次给药剂量组的1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接受2个剂量组(3.2和4.8 mg,每周1次,连续给药4周)的聚乙二醇胸腺素α1注射液,观察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变化,记录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单次给药试验中,3.2 mg组发生1例ALT升高的不良事件,程度为中度,可能与药物有关;9.6 mg组发生4例注射部位硬结的不良事件,判断为皮下注射不完全吸收所致。多次给药试验中,4.8 mg组发生1例第1次给药后头晕、心悸的不良事件,退出试验,与受试者主观因素有关,与药物无关。其余受试者给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结论:聚乙二醇胸腺素α1注射液单次给药0.16~6.4 mg和连续4周,3.2~4.8 mg,每周1次,中国健康志愿者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08.
徐彬  倪洁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7):438-440
近二十年内,尿失禁(UI)的治疗一直是抗胆碱药物在独挑大梁,不尽如人意的治疗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治疗率的提升和药物市场的壮大.面对如此局面,人类一直在积极探索,尤其是抗胆碱老药现有制剂的推陈出新逐渐成了颇具潜力的开发重头戏.  相似文献   
109.
《中国药房》2015,(20):2852-285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姑息性放疗患者癌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我院放疗科进行姑息性放疗、符合病例入组条件的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临床药师参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治疗,为医师提供药学服务,记录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情况、疼痛评分、服药依从性、卡氏(KP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综合治疗第5天,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63.3%,高于对照组的缓解率36.7%(P<0.05)。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70%、80%(P>0.05);KP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更有效缓解癌痛。  相似文献   
110.
《中国药房》2015,(29):4060-4062
目的:为减少因超说明书用药引起的不良事件,促进静脉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42个病区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统计超剂量用药和超浓度用药(包括浓度过高和过低)。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计622条,其中超说明书用药60条,占不合理医嘱的9.6%。超说明书用药中,最多的是用药浓度过高,共40例(占超说明书用药的66.7%);其次是超剂量用药,17例(占超说明书用药的28.3%);用药浓度过低3例(占超说明书用药的5.0%)。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通过与医师的沟通,可对以上发现的不合理医嘱(包括超说明书用药)拒绝调配或要求医师根据说明书修改后再行调配,以减少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的发生,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