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0篇
  3篇
中国医学   21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武汉旅行或居住史,4例患者有发热,3例有咳嗽,2例有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2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6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异常表现,病灶均为双侧分布,下肺病灶多于上肺,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野外带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及不同程度纤维化。发病后较晚行胸部CT检查可见肺实变和明显纤维化。结论 COVID-19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SARS-CoV-2核酸检测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C)与三种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个甲状腺结节,并以超声图像按照ACR TI-RADS、Kwak TI-RADS、C-TIRADS分类的方法加以分级,且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联合US-FNAC前后C-TIRADS与其他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情况。结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中良性结节113个,恶性甲状腺结节135个;US-FNAC诊断的特异性为77.88%(88/113),灵敏度为91.11%(123/135),准确度为85.08%(211/248);C-TIRADS分类越高,其诊断出的恶性率越高(P<0.05);ACR TI-RADS、Kwak TI-RADS及C-TIRADS最佳截断值各为TR5、4c、4c;与联合US-FNAC前比较,Kwak TI-RADS+US-FNAC、C-TIRADS+US-FNAC诊断的特异度均明显增加(P<0.05);C-TIRADS+US-FNAC诊断的灵敏度值(97.78%)明显高于ACR TI-RADS+US-FNAC、Kwak TI-RA...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衰竭(AK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2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分为脓毒症AKI组(118例)和脓毒症非AKI组(106例),并根据脓毒症AKI患者28 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65例)和存活组(53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脓毒症AKI组和脓毒症非AKI组患者中医症状、证型、证素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AKI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 脓毒症AKI患者中医症状方面常见咳喘、头晕、恶寒战栗的表现,较脓毒症非AKI患者更易出现四末不温、小便不利、水肿症状(P均<0.05);证型以虚实夹杂证最为常见,单纯实证最为少见;病位证素以肾、脾分布最广,病性证素中热毒、气虚分布占一半以上,且脓毒症AKI患者更易出现阴虚、湿热、血虚、腑实证素。118例脓毒症AKI患者28 d病死率为55.08%(...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醒神解郁汤在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模型中,对脑组织中proBDNF/mBDNF平衡以及血清中IL-17表达的影响,探究其影响神经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后抑郁组、醒神解郁汤低/高剂量组以及舍曲林组。假手术组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术中只分离动脉不做阻断。卒中后抑郁组在MCAO术后施加慢性温和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压力(CUMS)以建立PSD模型;PSD建模成功后,分别以醒神解郁汤低剂量(18.72 g·kg-1·d-1)、高剂量(37.44 g·kg-1·d-1)及舍曲林(5.142 g·kg-1·d-1)灌胃,连续14 d。记录大鼠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分别采用Wester blotting、ELISA检测大鼠脑组织proBDNF/mBDNF水平及血清IL-17水平。结果 醒神解郁汤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损伤。与假手术组相比,卒中后抑郁组强迫游泳静止...  相似文献   
35.
电生理技术具有客观、可量化、无创、易重复的优点,在卒中患者康复评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表面肌电图在运动分析和肌肉功能评估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通过脑电图可以了解脑功能状况;诱发电位能够反映患者的运动、感觉和认知状态;经颅多普勒可用于检测卒中患者康复前后脑血流的变化。本文对电生理技术应用于卒中患者功能障碍评定、康复效果评估以及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中的临床价值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典型症状,其中手和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作业表现,使患者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本文基于人-环境-作业(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PEO)模式,从人、环境、作业活动和作业表现等方面,探讨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康复治疗,以期提升人们对中国脑卒中患者作业治疗内涵的理解。通过作业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行为表现,减轻功能受限程度,增强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尚缺乏有效的AD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及防治是延缓AD进展的唯一有效方法。目前,AD的诊断仍主要依靠排除法和临床神经心理量表法,但其可重复性差且缺乏客观依据;因此,尚缺乏敏感且准确的AD早期诊断方法。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的学科交叉已成为新常态,由此产生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脑内更细小的结构和病灶,这为AD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对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应用于海马体积、内嗅区皮质厚度及杏仁核变化的检测以及双反转恢复(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DIR)序列应用于AD诊断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于海马相关脑白质损伤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
反式脂肪酸有天然的和加工的。天然的主要来自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及乳制品,其中反式脂肪占总脂肪量的2%~5%。加工的主要源自部分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以及食物在煎炒烹炸过程中因油温过高、加工时间过长而产生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如反复油炸)。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姜之炎教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经姜之炎教授门诊诊治的31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诊疗数据,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及IBM SPSS Modeler 18数据统计学软件,通过药物频数、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姜之炎教授的用药规律及特色。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6例患儿1 247诊次的相关资料,共计178种药物,累积用药23 814次,高频药物排名前三位的是苍术、薏苡仁、辛夷;中药分类方面,排名前四位的是化痰药、解表药、补虚药、化湿药;中药药性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中药归经以肺经、胃经、脾经为主。高频药物聚类得4个常用聚类方,其中核心处方:苍术、薏苡仁、黄芩、辛夷、石菖蒲、丝瓜络、夏枯草、浙贝母、甘草。结论 姜之言教授基于小儿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提出小儿腺样体肥大多因脾虚痰湿所致,治以运脾通窍为基本原则。数据挖掘研究结果与姜之炎教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学术思想相一致。  相似文献   
40.
<正>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2],是指胆汁通过异常的病理性通道进入到腹腔或肝实质内,造成感染性腹膜炎、术区积液积脓或胆源性肝脓肿。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发生率可高达6.4%[3,4]。胆漏的治疗可分为外科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经皮穿刺引流、腹腔穿刺引流及内镜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治疗往往需要几种手段联合,迁延不愈,治疗周期较长。二次外科手术因创伤较大常作为非手术治疗方法失败后的选择。对于经皮穿刺引流、内镜治疗可能无法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复杂性胆漏相关性肝脓肿,选择性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治疗不失为二次外科手术治疗前的一种微创方式的尝试。PVE治疗胆源性肝脓肿在临床并不多见。我们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PVE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报道仅有几例个案,现阶段临床对于PVE治疗胆源性肝脓肿还没有充分认识。2020年,我院应用选择性PVE治疗复杂性胆漏相关肝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