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解析参麦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冠心病的分子网络作用途径。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百科全书平台(ETCM)收集参麦注射液中红参、麦冬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化合物的作用靶点;通过NCBI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COVID-19及合并症冠心病的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分别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利用Glide软件对参麦注射液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Mpro)的分子对接。结果 参麦注射液中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人参皂苷Rg2、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苷元-3-O-新橙皮糖苷、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0、Ophiopogon A、三七皂苷Rd、麦冬二氢高异黄酮E、人参皂苷Re在分析中显示了较高的度值,且与SARS-CoV-2 3CL水解酶结合力较强,可能是参麦注射液发挥治疗COVID-19合并冠心病的主要药效成分,共涉及到IL6、GAPDH、ALB、TNF、MAPK1、MAPK3、TP53、EGFR、CASP3、CXCL8等77个靶点,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泌乳素信号通路等124条信号通路。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维持心脏功能稳态、调节免疫、抗病毒等方面实现对COVID-19与冠心病的同时干预,呈现出了相互影响、复杂关联的网络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皮肤荧光转基因斑马鱼(ktr4:NTR-h Kik GR)为实验动物,研究长春新碱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建立皮肤损伤模型。方法取受精后24 h皮肤荧光斑马鱼胚胎,将脱膜后的胚胎分别置于0.01~0.04 mmol·L-1不同浓度的长春新碱中,24 h后采用荧光显像的方法对斑马鱼皮肤荧光斑点进行计数和统计处理;同时对鱼体细胞死亡情况进行TUNEL试剂盒检测,确定其皮肤细胞死亡的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对各组斑马鱼胚胎的caspase-3、KRT4及p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长春新碱与斑马鱼胚胎共同孵育24 h后,0.02、0.04 mmol·L-1长春新碱明显引起斑马鱼荧光皮肤细胞减少(P<0.01);TUNEL检测表明,长春新碱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引起斑马鱼皮肤细胞凋亡;Western bolt分析显示,0.02、0.04 mmol·L-1长春新碱能诱导斑马鱼胚胎caspase-3和p53表达增加(P<0.01),同时高浓度的长春新碱可使皮肤角蛋白KRT4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利用长春新碱引起斑马鱼皮肤损伤,该局部毒性作用可作为皮肤损伤的造模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脑血疏口服液的活性成分。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脑出血疾病相关的靶点,两者取交集得到相同的靶点。将交集基因用David软件进行GO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3.7.1软件,建立单味药-成分-靶点网络模型、交集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利用Ledock分子对接软件,验证预测结果。结果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活性成分共56种,其中黄芪紫檀烷苷、槲皮素、汉黄芩素、川芎嗪、桉脂素等可能是重要物质基础。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涉及靶标40个、相关信号通路20条,可能与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有关,而且ESR1、AKT1、PIK3CA、AKT3、EGFR、PTGS2、MMP2、MMP3等靶点可能在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基于整体观角度,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血出血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相互关联网络,系统揭示了该制剂治疗脑出血的主要药效物质以及作用机制,可为临床科学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抗炎在近年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中药制剂的抗炎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具体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明确。斑马鱼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抗炎活性的筛选。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抗炎领域的报道,从已构建的斑马鱼炎症模型、斑马鱼模型中的炎症介质、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抗炎药物筛选中的应用3个方面对斑马鱼炎症模型及其在中药抗炎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抗炎领域的研究应用提供新思路,为抗炎中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质谱为导向对肾指海绵Reniochalina sp.中的环肽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质谱引导的程序性分离手段定向追踪并分离纯化海绵中的环肽类成分;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比对确定化合物结构;利用CCK-8法对化合物进行初步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 从肾指海绵Reniochalina sp.中分离获得3个环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tylopeptide 1 (1)、hymenamide D (2)、axinastatin 2 (3)。化合物1对6种人肿瘤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性,IC50值范围为6.09 ~ 17.26 μmol/L。结论 化合物1 ~ 3首次分离自Reniochalina属海绵,化合物1是细胞毒性环七肽。  相似文献   
6.
栀子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也是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药材。近年来,栀子在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栀子的品质评价问题也成为了该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基于化学成分、临床新用途相关性、可测成分、传统药性功效、入血成分和贮藏时间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栀子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栀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新绿原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迁移模型和斑马鱼移植瘤模型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新绿原酸(20、40、80、160、320 μmol/L)对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应用宫颈癌细胞HeLa划痕愈合模型和Transwell实验考察新绿原酸(28、56、113 μmol/L)对体外迁移作用的影响;同时利用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eLa细胞系建立斑马鱼移植瘤模型,考察新绿原酸(56、113、226 μmol/L)对体内移植瘤模型细胞迁移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新绿原酸对内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HeLa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新绿原酸在160 μmol/L及以下浓度对HeLa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56、113 μmol/L新绿原酸显著抑制划痕愈合,抑制率分别为49.3%(P<0.05)和64.1%(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提示,113 μmol/L新绿原酸具有显著抑制HeLa细胞向下层迁移的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113、226 μmol/L新绿原酸可显著减少斑马鱼移植瘤模型的HeLa细胞的迁移面积(P<0.05、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EGF组比较,新绿原酸对EGFR表达和磷酸化有明显抑制作用,56、113 μmol/L浓度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在未影响HeLa细胞增殖的浓度下,新绿原酸具有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GF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研究香青兰总黄酮(TFDM)整体发育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发育至48 h的斑马鱼暴露于5、10、20、40、42、44、46、48、50、100 μg·mL-1的TFDM,分别于暴露后24、48 h(24、48 hpe),计算死亡率、半数死亡浓度(LC50)值;测量每组斑马鱼幼鱼的体长,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评分;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心脏形态并拍照,记录心率,使用Image-Pro Plus 5.1测量斑马鱼静脉窦-动脉球(SV-BA)距离;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斑马鱼是否有体侧水肿来判断TFDM对肾脏的影响并拍照;应用肝脏标记绿色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EGFP),通过检测肝脏荧光强度和面积,观察TFDM对肝脏毒性的影响。结果 TFDM的24 hpe LC50为50 μg·mL-1,48 hpe LC50为48 μg·mL-1,100 μg·mL-1 TFDM组斑马鱼幼鱼全部死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 μg·mL-1以下的TFDM对斑马鱼的形态和心、肝、肾各脏器无影响;20 μg·mL-1浓度的TFDM处理斑马鱼48 h导致个别斑马鱼鱼鳔体积减小或缺失,对其他脏器无显著影响;40 μg·mL-1的TFDM导致斑马鱼出现轻微的心包水肿,处理48 h以后斑马鱼体长显著减小(P<0.01),形态评分显著下降(P<0.01),斑马鱼的肝脏形态出现轻微变化,但肝脏荧光强度和肝脏荧光面积无显著性变化,对肾脏无影响;暴露在50 μg·mL-1的TFDM中24 h,斑马鱼出现心包水肿,心率显著下降(P<0.05),肝脏荧光强度和面积显著减小(P<0.05),肾脏无明显变化。结论 TFDM对斑马鱼的毒性较小,低浓度(≤10 μg·mL-1)的TFDM对斑马鱼无毒性;中浓度(20 μg·mL-1)下TFDM对斑马鱼的毒性微弱,仅导致部分斑马鱼鱼鳔体积减小或缺失,对其他各脏器无毒性;高浓度(≥40 μg·mL-1及以上)下有轻微的心脏毒性和肝脏毒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必要合理控制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斑马鱼模型比较白芍不同部位、主要成分及主要代谢产物的促血管和抗血栓生成作用。方法采用Tg(VEGFR2:GFP)系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为模型动物,分别将白芍总样、不同萃取部位、芍药苷、白芍苷和芍药苷代谢素-I设置三个药物剂量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不同给药组有血流的斑马鱼体节间血管数;以三氯化铁为血栓诱导剂,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不同给药组对斑马鱼腹部血管血流停止时间的影响。结果白芍总样、石油醚萃取物、水层样品、芍药苷、白芍苷和芍药苷代谢素-I均表现出抑制血栓生成、促进血液流动的活性;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和芍药苷代谢素-I能够明显增加具有血流的节间血管数量。结论芍药苷代谢素-I具有显著的抑制血栓生成、促进血液流动的活性且优于总样和芍药苷。  相似文献   
10.
何新阳  范海涛  孙萌  李洁  夏青  姜艳艳  刘斌 《中草药》2024,55(4):1089-1099
目的 对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中分离得到均一多糖的结构及其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DEAE-纤维素、Sephadex G-75等柱色谱法,对防风多糖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采用ESI-MSn、GC-MS、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防风多糖SP80020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寡糖片段、糖残基类型和糖苷键连接方式等进行分析,确定其结构。采用细胞实验和斑马鱼实验,研究防风多糖SP800203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 从防风中分离得到防风多糖SP800203,糖醛酸质量分数为75.73%,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4×104,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单糖物质的量比为2.8∶6.7∶6∶84.5。主链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2条支链分别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鼠李糖,以及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聚合而成,二者分别通过β、α糖苷键与主链相连。防风多糖SP800203可以促进巨噬细胞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的释放,增加斑马鱼的免疫细胞密度和巨噬细胞数量。结论 防风多糖SP800203为从防风中分离得到的新的均一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结果为阐明防风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为防风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