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绒山羊是青海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本文从海西州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出发,结合绒山羊生物学特点,对当地绒山羊业发展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青海省多房棘球绦虫分离株Cox1、Na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及分子钟,为推测其进化关系及起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2份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术后标本,对多房棘球蚴线粒体DNA Cox1、Nad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棘球属绦虫Cox1基因和Nad1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观察种内变异情况并构建进化树和分子钟。结果 所有多房棘球绦虫标本与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的多房棘球绦虫亚洲株Cox1、Nad1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99%以上,共获得6种不同基因型,其中有2个分离株在GenBank数据库中未找到同源性100%的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收集的多房棘球绦虫标本与多房棘球绦虫亚洲株聚类效果明显;分子钟推测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起源于9.4万年前。结论 本研究发现青海省多房棘球绦虫存在6种不同基因型,其中首次发现2种基因型。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优势株为亚洲株,起源时间约在9.4万年前。  相似文献   
3.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前后或行经过程中发生的下腹疼痛。临床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自月经初潮起即有 ,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口狭窄、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内分泌失调等。笔者自 1996年以来 ,以耳穴压丸配心痛定治疗原发性痛经 75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5例患者中 ,年龄 13~ 35岁 ,平均 2 4岁 ;2 0岁以下 4 5例 ,2 1~ 30岁 2 7例 ,30岁以上3例 ;病程 1~ 2 0年。1.2 治疗方法1.2 .1 选穴 :内生殖器 (子宫 )、交感、内分泌、肝、胆、肾、皮质下。耳廓常规方法消毒后 ,将经过 75 …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在冬虫夏草僵虫体、子座和子囊果部位多菌共存和差异表达导致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及其在冬虫夏草成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模糊、整体性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研究法,选用20条随机引物,应用ZUNIX丰度加权相似度公式和丰度加权聚类法,比对冬虫夏草3个成熟期僵虫体、子座和子囊果部位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以及与中国被毛孢的差异.结果:丰度非加权算法忽略了RAPD共有扩增子的丰度差异,而丰度加权ZUNIX相似度算法和聚类法,将扩增子的丰度差异及其在冬虫夏草成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所蕴含的全部菌物分子信息汇入分析,准确获取样本间相似度和构建聚类图.冬虫夏草全部样本的总相似度为0.42,小于总相异度0.58.3个成熟期子座样本的相似度为0.57,僵虫体为0.50.同株冬虫夏草的子座和僵虫体样本的相似度随着成熟过程出现低→高→低的变化.子囊果部位与成熟子座的相似度最高(0.87),汇入一个聚类分枝;未成熟子座和僵虫体聚为另一分枝;这两个分枝聚为一群.而成熟中子座和僵虫体聚为一个分枝,与成熟僵虫体聚为另一群.中国被毛孢与冬虫夏草样本的相似度为0.55~0.69,与冬虫夏草聚类群之间被外群对照蛹虫草拟青霉分隔.结论:冬虫夏草各部位的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丰富,随着冬虫夏草的成熟而变化;冬虫夏草与中国被毛孢的RAPD多态性存在巨大差异,支持冬虫夏草是多菌和多种突变基因型菌共生的统一微生态系统的学说,不支持“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和“中国被毛孢是冬虫夏草的无性世代”的学说.  相似文献   
5.
将1毫升5%精氨酸于配种前20—30分钟输入母牛子宫内,尔后输入用VB12解冻的精液1毫升。结果试验组母牛受胎率为85.53%,生母率55.56%;对照组母牛受胎率和生母率分别为83.64%和46.34%。5%精氨酸和VB12作解冻液具有提高黑白花母牛生母率的效果,对母牛受胎率和犊牛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且成本低,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感染高原鼠兔与感染牦牛、藏羚羊的皮蝇蛆Ⅲ期幼虫之间形态学上的区别,在青海省玉树县和称多县收集感染高原鼠兔的皮蝇蛆与本研究室以往收集保存的感染牦牛、藏羚羊皮蝇蛆进行比较研究。取出蝇蛆晾干酒精,用戊二醛液固定,切下幼虫的头部和尾部用锇酸溶液固定,不同浓度的酒精脱水、临界点干燥、表面喷金后,扫描电镜观察。感染鼠兔的皮蝇蛆伪头部口裂背侧没有明显的肉质突起,腹面棘成连续的1簇,伪头突起与口裂之间有许多细密的小棘,气门板稍凸起,圆形,上面无棘;第10节腹面前缘棘大,圆形,后缘棘小,散在。与感染牦牛的牛皮蝇蛆、纹皮蝇蛆、中华皮蝇蛆及感染藏羚羊的皮蝇蛆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酶,可降解哺乳动物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水平,通过犬尿氨酸途径催化起始和限速步骤并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参与免疫应答。IDO一方面对微环境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导致感染、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等;另一方面,对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同样发挥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因此,IDO被认为是在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双刃剑作用的重要介质。本文就IDO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肝棘球蚴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解析青海天峻地区人和绵羊细粒棘球蚴流行株的基因型及基因多态性。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别针对cox1和nad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16份绵羊源和2份人源细粒棘球蚴分离株样品进行PCR扩增、测序及cox1和nad1基因核苷酸序列多态性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18株细粒棘球蚴分离株均属于G1型。其中cox1基因单倍型共有9种,变异位点16个,单倍型序列之间碱基差异0~5个,变异率达0.31%;nad1基因单倍型共有7种,涉及变异位点共15个,单倍型序列之间碱基差异1~8个,变异率达0.89%。结论 青海天峻地区人和绵羊细粒棘球蚴流行株为G1型,其cox1基因多态性较nad1基因多态性丰富;cox1基因用于细粒棘球蚴分离株间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的分辨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引入青海不同地区饲养的夏洛来羊的生长发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及适应情况的测定与调研,总结性地给引入青海的夏洛来羊适应性及利用作以评价,为青海省种盲管理部门及内羊饲养者提供一些参考性借鉴,为产业化、规模化内羊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青海藏区高原的藏族儿童泡型包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影像学和血清学方法对玉树州、果洛州在校小学生开展泡型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结果 B超共调查儿童19 629人,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为1.13%(221例);血清学调查9 888人,总阳性率为12.59%(190例)。玉树州和果洛州儿童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分别为0.42%(31/7454)、1.57%(190/12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2,P0.005);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4.26%(302/7081)、18.56%(1 835/9 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77,P0.005)。儿童患病率最高的3个县为果洛州的达日县4.31%(106/2461)、班玛县1.92%(26/1 351)和玉树州的称多县1.11%(18/1 612)。男童和女童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分别为0.91%(91/9 954)、1.34%(130/12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05);男童和女童血清学总阳性率为12.10%(1 037/8 568)、13.09%(1 100/8 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P0.05)。不同年龄组间儿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泡型包虫病患者P1a型占67.76%(145/214),P1b型占10.75%(23/214)、P2型占16.36%(35/214)。患者病灶直径5cm者占87.38%(187/214),10 cm者仅占2.80%(6/214)。结论青海南部藏区高原儿童存在泡型包虫病的严重流行,但多数患者为泡型包虫病早期,应加大儿童泡型包虫病的筛查力度,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