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心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并评估躯体及心理因素对它的影响。方法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临床症状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EPQ-RSC)、简明心境问卷简式(POMS-SF)、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20例IBS患者进行测查,将IBS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情绪、应对)及躯体症状(肠道症状、肠外症状、睡眠障碍)与IBS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BS患者IBS-QOL的8个因子和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健康忧虑和饮食限制降低最为明显,除IBS症状外,肠外症状、睡眠障碍、精神心理异常在IBS患者中也很常见。心理因素中EPQ-RSC神经质(N)分、POMS中焦虑、抑郁等多项因子分及总分、MCMQ屈服积分与IBS-QOL总分呈负相关;躯体因素中IBS症状、肠外症状、睡眠障碍积分与IBS-QOL总分呈负相关。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除躯体症状外,心理功能失调也是决定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有害使用酒精问题是困扰全球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应对有害使用酒精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并将减少有害使用酒精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2013-2020)》的9个全球目标之一。中国是传统饮酒国家,饮酒现象普遍存在,且呈上升趋势。本文对中国目前减少有害使用酒精的相关政策与措施进行梳理与展望,为促进中国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3在大肠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31、EphA3蛋白在80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并计算MVD值,分析MVD与EphA3蛋白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正常组织中MVD值分别为(89.78±14.31)、(49.35±4.12)、(20.90±2.42),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EphA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3)MVD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EphA3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4)EphA3在大肠癌中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361,P〈0.01)。结论MVD及EphA3与大肠癌的生长、浸润转移有关,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建立了内镜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当面交接制度和病房管床护士负责制,危重患者由高年资护士护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施行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施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患者满意度由75%提高至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增加,避免了较大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经过护理措施的改进, EMR后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轻微肝性脑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人选要求的肝硬化患者60例及20名健康志愿者,全部接受葡萄糖氢呼气试验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并进行数字连接试验和数字符号试验检测诊断轻微肝性脑病。应用抗生素抑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后再进行以上试验。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检出1例(5%)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未检出MHE。60例肝硬化患者共检出20例(33.3%)患者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MHE26例(43.3%),后者中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17例(65.4%);应用抗生素1周后,在20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中有18例葡萄糖氢呼气试验转为阴性;在17例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MHE患者中有13例数字连接试验和数字符号试验转为正常。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轻微肝性脑病存在相关性(r=0.511,P〈0.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肝硬化患者MHE检出率高于不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肝硬化患者,应用抗生素抑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后MHE检出率明显下降,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轻微肝性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艾素(多西他赛,DOC)联合奥沙利铂(L-OHP)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对3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DOC联合L-OHP方案化疗,DOC75mg/m^2,静脉滴入,d1;L-OHP130mg/m^2,静脉滴入,d2;28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示34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总有效率(CR+PR)为38.2%。中位生存期12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和脱发。初步研究结果提示,DOC联合L-OHP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缓解率高,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操作与胃癌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70例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K20)mRNA及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以10例胃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CK20mRNA及CEAmRNA在术前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9%和51.4%,而术后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和70.0%,术后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前(X^2=12.62、5.06,P〈0.05)。20例健康志愿者无1例阳性表达。结论手术操作可以促使胃癌发生微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PTX对UC大鼠肠黏膜组织NF-κB和IL-1β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用应用TNBS建立UC模型,3d后,治疗组给予PTX治疗,其余两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5d.评价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NF-кB,IL-1β蛋白在肠黏膜中的定位及表达,应用RT-PCR法检测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 ①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治疗组及对照组症状好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模型组NF-кB,IL-1β阳性细胞表达水平及IL-1β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且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给予PTX治疗后NF-кB,IL-1β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F-кB,IL-1β与UC关系密切,PTX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减少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营养素摄入水平与前列腺癌发病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素摄入水平与前列腺癌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96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实施1∶3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三类对照共计288例(其中医院癌对照96例,医院非癌对照96例,正常对照96例)。配比条件为同性别、同民族和年龄相差≤±5岁。结果: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热量(OR值1.22~2.06,P值分别为0.78、0.04和0.032)、总脂肪(OR值1.06~1.89,P值分别为0.98、0.021和0.019)、饱和脂肪酸(OR值1.08~1.79,P值分别为0.92、0.023和0.032)、不饱和脂肪酸(OR值1.07~2.81,P值分别为0.88、0.027和0.007 1)以及动物脂肪(OR值1.14~2.56,P值分别为0.87、0.047和0.008)与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呈正相关;硒与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呈负相关(OR值0.57~0.84,P值分别为0.84、0.031和0.030)。总热量、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与前列腺癌发病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营养素摄入过程中的高脂和微量元素硒缺乏与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表皮生长因子( E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 SASP)治疗组和康复新液治疗组。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等症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F,HGF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SASP治疗组和康复新液治疗组大鼠的症状和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显著改善(P<0.05)。与模型对照组和SASP治疗组相比,康复新液治疗组EGF,HGF表达增高(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以改善DSS诱导的急性大鼠结肠炎腹泻、便血等症状,减轻结肠炎性损伤,康复新液促进EGF及HGF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