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吴睿 《安徽医药》2018,22(10):1959-1961
目的 探索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POGA)与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98眼)POGA和59例(97眼)非POGA患者的近视状况及其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视率和在不同视力的情况下患者眼底4个象限平均光敏感度。 结果 两组高度近视、中低度近视和正常视力情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24,P<0.001); POGA组近视率(77.56%)明显高于非POAG组(63.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0,P<0.05)。POAG组的高度近视率(25.51%)明显高于非POAG组(9.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2,P<0.05)。在不同视力水平的情况下,POAG组患者眼底4个象限平均光敏感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中,高度近视和中低度近视患者的眼压与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1=0.262、0.224;r2=0.183、0.167;均P<0.05);非POAG组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压与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1=0.206;r2=0.135;均P<0.05)。 结论 POGA与高度近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OAG患者同时伴有高度近视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LHON家系遗传特点与规律。方法调查5个LHON家系,分析该病的发生率、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比例。结果5个家系的母系成员共82人。发病31人,发病率25.2%,男女比例20:11,平均发病年龄29.8岁,5个家系母系成员的发病率随着世代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并发现4个家系呈遗传早现现象。结论LHON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遗传规律符合线粒体遗传的基本特点并存在遗传早现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眼外伤患者各相关因素,探讨眼外伤防治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伤后视力,降低眼外伤致残率。方法对84例住院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地点、外伤性质、致伤原因、就诊时间、并发症及后果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眼外伤防治的方法及其意义。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男:女=5.12:1,右眼:左眼=1:1.08,多发年龄10~40岁,高峰年龄20~30岁。眼外伤占同期住院患者的20.87%,损伤年龄段以学龄前儿童、学生、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学生、农民、无业人员为主。受伤地点多见于工作场所、家庭、公共环境;致伤性质主要为挫伤、穿孔伤;并发症最常见和较为重要的有葡萄膜炎、白内障、前房积血。就诊时间24h内35例(41.34%),24h以上49例(58.66%)。致出院裸眼视力低于0.05者34眼,占40.02%,眼球摘除者3眼,占3.06%,且就诊时间越晚致盲率越高。结论眼外伤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从眼外伤的致伤人群及性质的分析中可知眼外伤都是可以预防的以及预防的重要的意义。针对眼外伤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急救、健康教育一体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眼外伤发生率和视力残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后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72例(76眼)PDR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38眼)。对照组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力改善率[78.95%(30/38)]较对照组[57.89%(22/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斑水肿发生率(10.53%)较对照组(31.5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补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0.00%)较对照组(22.73%)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R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后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可改善视力,降低黄斑水肿、补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对比观察非同轴双手注吸技术与同轴单手注吸技术治疗Ⅱ~Ⅲ级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将漯河市中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诊的Ⅱ~Ⅲ级核白内障患者102例随机分组分为非同轴组和同轴组,每组51例(患眼60眼)。非同轴组采用非同轴双手注吸技术吸出皮质,同轴组采用同轴单手注吸技术吸出皮质。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注吸时间,术后随访1个月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时裸眼视力(UCVA)(国际标准视力表)、角膜散光(CYL)以及角膜内皮[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变化情况,统计术后1个月期间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非同轴组手术时长显著小于同轴组(P 0. 05)。术后1个月,两组UCVA、CYL、CCT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 0. 05),其中非同轴组CYL显著高于同轴组(P 0. 05),两组UCVA、CCT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CD水平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 0. 05),但非同轴组显著高于同轴组(P 0. 05);非同轴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同轴组(P 0. 05)。结论 非同轴双手注吸技术吸取皮质时间短,术后皮质残留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选取的1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利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评估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提高作用,同时会改变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眼眶继发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及原因。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9月眼病理室存档的20例(20只眼)眼眶继发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眼睑皮脂腺癌7例,占分析病例的35%,眼睑鳞状细胞癌6例(30%),眼睑黑色素瘤3例(15%),视网膜母细胞瘤3例(15%),眼睑基底细胞癌1例(5%)。结论眼眶继发性肿瘤最常来源于眼睑,以皮脂腺癌最常见,其次是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高度近视手术前后视力及眼调节力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对48例(78眼)高度近视患者给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屈光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1.0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患者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患者单眼调节幅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单眼调节幅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且眼调节力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型板层角膜刀与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患者视力及角膜瓣厚度的影响。

方法:将2014-06/2015-05期间本院收治的近视屈光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240眼,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微型板层角膜刀组)60例120眼和B组(飞秒激光组)60例120眼,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视力情况及角膜瓣厚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的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B组的角膜瓣厚度相关指标均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评估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患者角膜瓣厚度的影响明显好于微型板层角膜刀,两种治疗方式对视力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中伟 《临床医学》2021,41(11):67-68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应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漯河市中医院NVG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眼压、视力。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A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治疗前,两组眼压、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眼压均较治疗前降低,视力均较治疗前增高,且B组眼压较A组低,视力较A组高(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6.00%,3/50)较A组(16.00%,8/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4,P<0.05)。结论康柏西普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NVG患者能够提高疗效,改善视力和眼压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