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4篇
  1篇
中国医学   32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一种微生物复合菌肥对穿心莲生长、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穿心莲栽培生产中微生物复合菌肥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的共5个处理试验,CK(不施肥)组、A处理(施化肥)组、B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2.5 g·kg-1土)组、C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7.5 g·kg-1土)组、D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12.5 g·kg-1土)组,研究一种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的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加一定量的复合微生物菌肥,穿心莲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鲜重较CK组和A处理组显著升高,不同生长期有差异。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及14-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影响有差异,与CK组、A处理组比较,C处理组的穿心莲内酯分别明显升高26.13%、13.23%(P<0.05);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随微生物菌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处理组下的效应最显著,与CK组、A处理组比较,分别明显升高9.06%、50.33%(P<0.05);B处理组的14-去氧穿心莲内酯较A处理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诃子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Terminalia chebula,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菌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TRW对马拉色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活菌计数法测定TRW对球形马拉色菌作用的时间-杀菌曲线。通过微板法构建球形马拉色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XTT法测定生物被膜代谢活性;采用活菌计数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检测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生物被膜活菌量以及微观形态的影响。采用山梨糖醇保护实验、碘化丙啶(PI)染色分别测定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作用影响。结果 TRW对7株马拉色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0.90~4.59 mg/mL,其中对TRW敏感性最强的是球形马拉色菌MC14。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TRW对MC14整个生长周期均有抑制作用。球形马拉色菌MC14生物被膜的初黏附期、聚集期和成熟期分别为0~24 h、24~96 h和96~168 h。TRW可降低MC14各个阶段生物被膜的活菌量,作用效果由强到弱排列为聚集期>黏附期>成熟期;且对MC14各个阶段的生物被膜均有清除作用,可...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所用饴糖的名称、品种、原料及制作工艺进行了考证,为含有饴糖的经典名方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饴糖之名历代多源于其形态、质地、制法、原料及产地。古代所用饴糖根据质地不同,主要分为软、硬两类,湿软如蜜者称为“饴”或“胶饴”,质硬色白的则称为“饧”“糖”,现代则多称为麦芽糖,入药仅用胶饴,饧则多作食用;历代药用胶饴推崇糯米(来源于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为原料,以大麦Hordeum vulgare制蘖,经过发酵、煎煮、浓缩制备而成,而粟米(来源于Setaria italica var. germanicaPanicum miliaceum等其他谷物为原料制成的饴糖品质次之。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收录饴糖,收载了药用辅料麦芽糖,为纯度较高的结晶粉;但国家食品标准与地方炮制规范中收录了饴糖。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开发中所用胶饴可参考GB/T 20883—2017中的麦芽糖浆,并明确以糯米大麦为原料。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11)
目的考察白芷70%乙醇提取物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和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提取物、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抗生素(诺氟沙星)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中,绿原酸组和绿原酸-白芷提取物组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为(6.792±1.28)×10~(-6)cm/s和(11.605±2.03)×10~(-6)cm/s,而空肠中分别为(1.700±0.53)×10~(-6)cm/s和(7.194±1.93)×10~(-6)cm/s。绿原酸组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Papp分别是(1.984±0.99)×10~(-4)/s和(15.62±4.42)×10~(-6)cm/s,绿原酸-白芷提取物组分别是(4.784±0.36)×10~(-4)/s和(37.33±2.18)×10~(-6)cm/s,绿原酸-盐酸维拉帕米组分别是(5.847±0.75)×10~(-4)/s和(44.64±5.64)×10~(-6)cm/s,绿原酸-诺氟沙星组分别是(9.673±0.81)×10~(-4)/s和(88.86±7.92)×10~(-6)cm/s。结论绿原酸最佳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和空肠,白芷对其肠道吸收显著促进作用,可能与抑制P-gp活性及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参莲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分子通路,探索参莲方治疗ASCVD的可能性及作用机制,并为其组方配伍的合理性阐释提供依据。方法 借助SymMap数据库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参莲方主要化学成分,SymMap和ETCM检索化合物靶点,通过DisGeNET和GEO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作交集得到参莲方作用于ASCVD的预测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导入Cytoscape3.6.0筛选参莲方作用于ASCVD的关键化合物和关键靶点,进而用David将富集到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ASCVD代表性疾病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参莲方作用于ASCVD的候选化合物有59个,预测靶点67个,关键化合物有20个,关键靶点有29个。通过“药材-成分-靶标-通路”多维网络分析参莲方组方药物的共同靶点有12个,主要包括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环加氧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凋亡相关基因TP53等。GO分析结果显示,参莲方治疗ASCVD关键靶点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凋亡、一氧化氮的合成、雌二醇反应、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主要富集到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其中,参莲方组方药物对凋亡的调控作用,可能既共同作用于TP53,又分别作用于细胞凋亡的不同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协同作用。体内实验验证结果证实,参莲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减轻作用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参莲方对线粒体凋亡通路活化相关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参莲方可有效干预ASCVD,影响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是其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外源NO对刺五加种子解除休眠及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及酶的变化规律,为打破刺五加种子休眠和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考察不同浓度(1,5,10,20 mmol·L~(-1))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刺五加种子,而后进行变温层积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在不同层积时间(0,30,50,80,100,130 d)的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及水杨酸(SA)含量变化。采用酶标仪全程监测体内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刺五加种子萌发过程中,GA3,IAA,IBA和SA的含量逐渐增大,脱落酸的含量逐渐减小。POD和MDA水平显著下降,CAT和SOD的酶活力显著上升。外源NO可以提高刺五加种子萌发率,缩短种子萌发时间,20 mmol·L~(-1)SNP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为明显,10 mmol·L~(-1)SNP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弱,呈"V"型变化。结论:SNP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可能通过提高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激素和酶的含量,以提高种子内源NO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依据儿科用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对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进行幼龄SD大鼠13周毒性实验研究,为儿童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160只幼龄(15日龄,PND15)大鼠,采取裂窝分层设计分组法随机分为5组,设1个空白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赋形剂组以及低、中、高剂量组(以生药计,1.75、3.51、7.01 g/ml).在哺乳期(PND15~21),每只仔鼠给予喷雾25μl/次;断乳后,每只仔鼠给予喷雾50μl/次;当大鼠体质量达到100、200、300、400 g级别时分别给予100、200、250、300μl/次,每天给药两次,前后间隔4 h,连续给药13周,恢复期4周;每组雌雄动物于给药结束、恢复期结束时分别各剖检10、6只.检测观察指标包括:一般观察、体质量、摄食量、行为学测试、尿液、血液学、血生化、脏器质量、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可轻度提高动物摄食量和体质量;一些组别部分指标如血液学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升高、血小板总数(PLT)降低等,血生化碱性磷酸酶(ALP)降低、总蛋白(TP)升高等,尿液(pH改变,比重增加)以及部分脏器质量及脏器系数出现异常;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各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对性征发育、行为学、眼科、骨髓细胞形态学等指标未见明显毒性影响.结论 在该实验所确定的条件下,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10倍于临床浓度)未见其对幼龄动物的一般毒性以及对幼龄动物身体、反射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20,(2):183-189
目的:建立广金钱草多糖的指纹图谱,分析其单糖组成及含量,并考察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广金钱草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指纹图谱(以葡萄糖峰为参照),并进行单糖组成及含量分析。含量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8),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阿卡波糖为对照,采用对硝基苯-α-D-葡萄糖吡喃苷法考察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18批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有9个共有峰,其中15批药材样品的相似度大于0.90;共指认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7个共有峰。其中,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的含量分别为0.471~2.092、1.379~8.919、2.560~35.679、1.194~6.905、0.566~4.158 mg/g;以鼠李糖为基准,其余4种单糖的摩尔比分别为1.58~4.07、2.26~19.95、2.20~4.21、1.31~2.86。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呈现随剂量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其半数抑制浓度为0.70 mg/mL,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7.76 mg/mL)。结论:不同批次广金钱草的多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各单糖含量有所差异。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且活性强于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复方薏荷茶对C57BL/6J肥胖小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将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复方薏荷茶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空白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饲养6周。6周后给药组每日分别灌胃复方薏荷茶40,20 mg/kg。第11周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第12周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取肝脏组织分别用HE和油红O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肝脏组织中GLUT4蛋白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脂肪组织中PI3K,Akt和GLUT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复方薏荷茶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体质量,提高对葡萄糖的耐受量,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C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变,提高脂肪组织中PI3K,Akt,GLUT4和肝脏组织中GLUT4蛋白的表达量。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薏荷茶具有改善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可减轻肝脏组织中的脂肪堆积,从PI3K-Akt-GLUT4通路上调节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