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5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RIRI组(24只)与NAS组(24只);采用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依据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将RIRI组与NAS组大鼠又分为6 h、12 h、24 h及72 h四个亚组。NAS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NAS(5 mg·kg-1),RIRI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记录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AS对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分界清晰,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排列整齐;RIRI组大鼠再灌注后6 h视网膜各层出现水肿,以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较显著,神经节细胞数较正常组减少;随后视网膜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节细胞继续减少;NAS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 视网膜水肿程度较 RIRI组轻,NAS组在再灌注后72 h视网膜厚度较 RIRI组厚,NAS组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数均较 RIRI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几乎未见 Fas+细胞。再灌注后6 h,RIRI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开始出现少量 Fas+细胞;再灌注后12 h,RIRI组视网膜 Fas+细胞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Fas+细胞数达到高峰,棕色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 72 h 视网膜 Fas+细胞较再灌注后 24 h 减少。NAS组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 Fas+细胞数均较 RIRI组各时间点减少,再灌注后24 h,Fas+细胞数达较高水平,随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视网膜可见 FasL 全层低表达。RIRI组再灌注后 6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存在少量 FasL+细胞;再灌注后12 h FasL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 FasL+细胞数达高峰,可见深棕色的细胞膜及细胞质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72 h 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少。NAS组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FasL+细胞数均少于 RIRI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S可通过抑制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型听神经瘤听力保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显微手术58例.其中,试图听力保存的中型肿瘤22例.术前、术后行听力学检测纯音听阈(PTA)、言语识别率(SDS)和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部58例病人中,听力得以较好保存的4例.除去未考虑听力保存的大型肿瘤,22例中型肿瘤中听力得以保存的(较好保存PTA 60dB,SDS≥50%;部分保存PTA≤60dB,SDS≥50%)9例.12例肿瘤和耳蜗神经粘连重,10例没有粘连或粘连轻.结论 肿瘤与耳蜗神经的分界面是否粘连是听力保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术中神经监测对指导肿瘤切除是有益的,但术者的局部解剖知识和显微外科技术仍是手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15例,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33例;另外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做对照。采用重氮苯磺酸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胆红素与各因素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导管碎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腹主动脉栓塞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例应首选外科治疗 ,切开双侧股动脉并阻断 ,然后用球囊将血栓拉出股动脉 ,这样血栓不会栓塞远端血管。只有在没有血管外科的条件下 ,情况又比较紧急时 ,才可以采用作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彩超引导介入治疗腘窝囊肿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腘窝囊肿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囊肿并抽尽囊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后注入无水乙醇,5min后抽出,反复2~3次。结果23例中22例穿刺一次治愈,1例穿刺2次治愈。23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彩超引导下介入治疗腘窝囊肿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可重复操作。  相似文献   
6.
7.
在当今重视优生优育的年代 ,探讨胎儿窘迫及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一门重要课题。本文对 194例胎儿窘迫病例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 1991年 1月 1日~ 1991年 12月31日 ,1994年 1月 1日~ 1994年 12月 31日分娩的产妇共14 90例 ,其中活产儿为 14 86例 ,发生胎儿窘迫 194例 ,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 5 7例。1 2 诊断标准 :(1)FHR超过 16 0次 min或小于 12 0次 min ;(2 )羊水有胎粪污染 (分Ⅰ度、Ⅱ度、Ⅲ度 ) [1 ] ;(3)胎动减少 (<3次 h)或消失 (0次 2 4h) ;(4)新生儿窒息的标准为A…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统一平衡牙合 5 个因素的衡量标准平面和单位,探讨弦斜度与补偿曲线曲度的相关关系。②方法 应用 X 线立体摄影测量结合计算机技术,对哈尔滨市99 例青年的补偿曲线进行测量分析,并以圆心角代表补偿曲线曲度。③结果 弦斜度与圆心角呈高度正相关(r= 0.9471, P< 0.01)。方差分析示弦斜度性别差异有极显著性( F= 7.7914, P< 0.01)。④结论 用弦斜度代替补偿曲线曲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P-选择素水平及内皮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爱玲  王丕荣 《贵州医药》2004,28(5):401-402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障碍的有关标志物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脏病患者房颤组 (30例 )、无房颤组 (2 0例 )和正常对照组 (1 7例 )的血浆P 选择素 (P selectin)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的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浆P 选择素及vWF水平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及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 ,无房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亦增高 (P <0 0 1 )。结论慢性房颤组患者存在血小板激活和内皮功能障碍 ,这些异常可能参与了房颤患者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保温策略对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意义.方法 选择8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ASA 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进行;试验组采用综合性保温策略.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60,90 min和术毕时鼻咽温度.麻醉前,术中30,60,90 min和术毕,术后24,48 h取外周静脉血测量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麻醉后30,60,90 min及术毕体温分别为(36.1±0.2),(36.0±0.1),(35.7±0.1),(35.6±0.2)℃,较麻醉前[(36.8±0.2)℃]和试验组相同时间[(36.8±0.0),(36.7±0.1),(36.7±0.2),(36.8±0.2)℃]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30,60,90 min和术毕PT、APTT、TT均较麻醉前和试验组相同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毕和术后24,48 h PLT含量较麻醉前和试验组相同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48 h DD和vWF含量均较麻醉前和试验组相同时间明显升高[DD:(1.02±0.21),(0.83±0.24) mg/L比(0.43±0.21),(0.45 ±0.13),(0.46±0.23)mg/L;vWF:(221.0±34.3)%,(184.2±21.8)%比(93.4± 13.0)%,(95.8±9.2)%,(96.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48 h FBG含量较麻醉前及试验组相同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保温策略能够部分减轻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抑制程度,使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