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DSCTA、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以CAG为金标准,评估DSCTA诊断冠脉狭窄的效能、狭窄程度准确率;以IVUS检查为金标准,评估DSCTA诊断斑块性质的效能。结果①DS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97.78%、准确率96.67、阳性预测值94.17%、阴性预测值97.62%;②DSCTA准确诊断无狭窄冠脉节段1147段、准确率97.62%,DSCTA准确诊断轻度冠脉狭窄节段124段、准确率84.93%(124/146),准确诊断中度冠脉狭窄节段106段、准确率84.80%(106/125),准确诊断重度冠脉狭窄节段163段、准确率93.14%(163/175);③IVUS共检测出394个粥样硬化斑块,DSCTA准确诊断软斑块105个、准确率82.68%(105/127),DSCTA准确诊断纤维型斑块126个、准确率89.36%(126/141),DSCTA准确诊断钙化斑块31个、准确率81.58%(31/38),DSCTA准确诊断混合斑块74个、准确率84.09%(74/88)。结论 DSCTA安全无创,在冠心病的诊断、狭窄程度评估、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总结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实践经验,对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设计了一款介入档案,用于介入术后的管理。介入档案宣教模版根据年龄和文化程度设计,从5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干预,评价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管理、心理状态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介入术后患者的管理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核因子κB(NF-κB)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缬沙坦治疗组。喂养12周,进行血脂测定、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测定、主动脉NF-κB和MCP-1的表达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AS模型组NF-κB和MCP-1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缬沙坦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且NF-κB活化和MCP-1表达之间成正相关(r=0.728,P<0.01);缬沙坦治疗组及AS模型组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无差别(P均>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AS模型组比较,缬沙坦治疗组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干预AS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下调MC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orB-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 D-二聚体水平和 NT-porBNP 的含量水平,并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中D-二聚体、NT-porBNP水平分别为(2.43±0.58)mg/L、(1487.8±201.5)p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6±0.13)mg/L、(83.3±21.4)pg/L(t=21.34、32.12,均P<0.05)。 D-二聚体水平和NT-porBNP的含量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和NT-proBNP的含量水平密切相关,且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5.
黎莉 《中国临床护理》2013,5(6):518-519
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7例扩张型心肌病安装三腔起搏器后患者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对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患者18个月内进展至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人数降低。对扩张型心肌病安装三腔起搏器后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预后,从而达到稳定病情、提升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岩藻多糖抑制小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裙带菜提取物岩藻多糖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该模型)、低浓度或高浓度岩藻多糖处理组(心肌梗死术后每日灌胃给予200或500 mg/kg岩藻多糖处理).每日观察小鼠死亡情况,3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病理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和,用RT-PCR检测心肌SO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TGF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NO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结果 岩藻多糖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小鼠的心功能(P<0.05)、减少梗死面积(P<0.05),提高生存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心肌iNOS和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TGFβ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SOD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岩藻多糖能激活eNOS信号通路.结论 岩藻多糖能减轻小鼠心肌梗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及激活e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该疾病为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功能发生障碍以及发生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据统计~([1]),冠心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且其发病率、病死率均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伴随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持续升高~([2])。冠心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数有密切关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过度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均为该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TGF-β1/Smads通路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心衰大鼠心肌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衰组、补阳还五汤12.7、25.4 g/kg组、厄贝沙坦25 mg/kg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衰模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8 w。检测心功能超声参数、血清心衰标志物脑钠肽(BNP)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心肌HE染色及Masson染色、心肌中胶原蛋白的含量及TGF-β1/Smads通路分子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心衰组大鼠的LVEDD、LVESD、血清BNP、AT-Ⅱ含量、心肌中Col-Ⅰ、Col-Ⅲ的含量、TGF-β1、p-Smad2、p-Smad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LVEF明显减少;与心衰组比较,补阳还五汤12.7 g/kg、25.4 g/kg组、厄贝沙坦25 mg/kg组大鼠的LVEDD、LVESD、血清BNP、AT-Ⅱ含量、心肌中Col-Ⅰ、Col-Ⅲ的含量、TGF-β1、p-Smad2、p-Smad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LVEF明显增加。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重塑,该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Th1/Th2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及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的影响.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己酮可可碱治疗组(PTX组,17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18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5例心力衰竭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例)外周血CD4+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细胞百分率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及B型利钠肽的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基线水平CD4+Th1(IFN-γ)细胞百分率及Th1/Th2 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8.42±5.63) vs (6.69±1.39), P< 0.01];(1.58±0.78) vs (0.17±0.04),P<0.01),心力衰竭患者治疗1个月后,PTX组与常规组比较,PTX组CD4+Th1(IFN-γ)细胞百分率[(11.97±2.75) vs (15.20±4.13 )]和Th1/Th2 比值[(0.82±0.31) vs (1.33±0.40)]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TNF-α及B型利钠肽水平显著降低[(80.42±43.70)pg/ml vs (114.31±46.38) pg/ml, P< 0.05;(247.94±105.33)ng/L vs (335.12±106.57) ng/L, P<0.01],IL-10水平轻度升高[(9.81±3.13 )pg/ml vs (8.11±2.66) pg /ml,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36.54±5.21) vs (30.76±4.80),P<0.01].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己酮可可碱,左心功能得到改善,可能与己酮可可碱对心力衰竭患者Th1/Th2细胞失衡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通过免疫调节影响炎性细胞因子的激活与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