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2007-2016年在该疫源地18个县(市、区)采集的鼠疫宿主动物、媒介及鼠疫抗体和病原体检测数据。结果 该疫源地大沙鼠密度在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状态,为2.1~22.6只/hm2;空间分布呈不均匀分布,以克拉玛依市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最高,分别为14.2只/hm2和13.0只/hm2;夜行鼠捕获率为4.2~10.1只/100夹次,以2014年最高,为10.1只/100夹次;子午沙鼠为优势种(81.9%);大沙鼠染蚤率和总蚤指数空间和时间分布存在波动,平均染蚤率为90.7%,总蚤指数为10.44,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分布最广,占总蚤指数的47.8%;夜行鼠平均染蚤率为20.2%,总蚤指数为1.20,以同形客蚤指名亚种和秃病蚤指名亚种为优势种类;鼠疫血清学检测啮齿动物13种9 087份,阳性617份。其中大沙鼠阳性率最高(9.4%),其次为三趾毛脚跳鼠(1.1%)。空间分布存在2个鼠疫流行强度较高区域:昌吉至木垒的准噶尔东部区域,以克拉玛依、沙湾和乌苏甘家湖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大沙鼠鼠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3%和13.6%。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状态:2008年为低谷,2013年呈高峰,阳性率分别为1.0%和19.3%;10年间共计检出鼠疫菌18株,以大沙鼠及其体蚤检菌最多。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吉木萨尔和克拉玛依市检菌最多。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是一个物种组成丰富、宿主和媒介群落结构多样、鼠疫流行强度不断变化的复杂生态系统,动物间鼠疫流行呈全区域性、连续性和异质性,存在主动和被动接触感染2类3种鼠疫风险播散链。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 掌握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的组成和分布规律。方法 按照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进行蜱类种类和数量调查,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蜱类群落组成。结果 在塔里木盆地共采获蜱类5属9种,以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和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为优势种类,分别占35.8%和33.6%。但在不同地区和生态环境的蜱类群落组成有所不同。叶尔羌河流域及北部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蜱类种类丰富,共采获5属8种,占捕获总种数的88.9%。游离蜱指数较塔里木东部和南部低,分别为30.47、84.30和85.31,寄生蜱指数高,分别为15.19、10.10和10.85。璃眼蜱属蜱类以亚东璃眼蜱为主,占92.0%,亚洲璃眼蜱占有很少比例,为5.8%,寄生蜱以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为主,但较塔里木东部和南部低,分别为55.8%、65.8%和74.7%,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仅占很小的比例,占0.2%;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南部蜱类群落组成基本一致,均为2属5种,较西北部少。游离蜱指数明显较西北部高,寄生蜱指数低。游离蜱中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在南部地区占主要地位,为72.6%,而在东部地区以亚东璃眼蜱为主,为66.9%,存在25%左右的交叉,寄生蜱中以图兰扇头蜱为主,并较西北部的比例偏高,血红扇头蜱的比例达10%左右,与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基本一致,较西北部高出20倍左右。结论 塔里木盆地蜱类动物地理区划在宏观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在不同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中蜱类的群落结构却存在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4.
《Vaccine》2017,35(18):2343-2350
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the fHbp genes in Neisseria meningitidis (N. meningitidis) isolates for furthe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rogroup B meningococcal vaccines in China.MethodsA panel of 1012 N. meningitidis strains was selected from the national culture collection from 1956 to 2016,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isolation, locations, and strain sources. These were tested by FHbp variant typing.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was performed on 822 of these samples, including 242 strains from clinical strains and 580 carrier-derived strains. Analysis based on sequence types, serogroups, and FHbp variations were used to summarize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 meningitidis.ResultsThere were 8 serogroups of N. meningitidis as well as a collection of nongroupable strains in this study. 1008 of 1012 N. meningitidis strains tested were positive for the fHbp gene. Serogroup A N. meningitidis (MenA) strains belonging to ST-1 and ST-5 clonal complexes harbored genes only encoding variant 1 (v1) FHbp. All MenW strains encoded v2 FHbp. 61.9% of clinical MenB strains were positive for v2 FHbp vs. 32.1% that were positive for v1. Among fHbp-positive carrier-derived MenB strains, v2 FHbp accounted for 90.8%. 79.7% of clinical MenC strains were positive for v1 FHbp and 20.3% were positive for v2 FHbp. Among carrier-derived MenC strains, v2 FHbp predominated. The number of major serogroups of N. meningitidis analyzed by MLST was 822, and the encoded FHbp showed CC- or ST-specific characteristics.ConclusionfHbp genes were detected in almost all N. meningitidis strains in this study.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hat a vaccine against MenB or meningococci irrespective of serogroups, which includes FHbp, could be developed. Meningococcal vaccine development for China is a complex issue and these findings warrant further attention with respect to vaccin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75.
目的描述性分析发病日期截止2020年2月17日涉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聚集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伊犁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开展病例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伊犁州报告聚集性疫情7起,其中家庭(族)聚集性6起、其他感染1起;7起聚集性疫情阳性感染者共23例,涉及伊犁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和乌鲁木齐市,其中伊犁州本地确诊病例15例、占辖区确诊病例的83.3%(15/18),伊犁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3例,其他地区确诊病例5例(乌鲁木齐市2例、兵团第四师3例),平均续发率5.66%;发病主要分布在60岁以上(34.8%),以农民为主(21.7%);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0%),其次为咳嗽(45.0%),存在胃肠道症状(10.0%);重型及危重型比例为15.0%。结论此次伊犁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主要以家庭聚集性为主;建议加强社区防控、强化宣传、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谨防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新疆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疫情动态趋势,为疫情监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pss 19.0和Epi Info 3.5.3软件,对中国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2004—2014年新疆黑热病疫情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4年新疆累计报告黑热病1 588例,年均发病率0.686 7/10万;累计发病数(或年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喀什地区,最高的县为伽师县;病例主要集中在秋季(9—11月)、占总发病人数的35.92%,10月是发病的最高峰;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55.88%,10岁以下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占总发病数的77.58%,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人数的53.0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7∶1。结论近十一年来新疆黑热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灭蛉与普查和普治患者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市售绿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绿茶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方法采集62份乌鲁木齐地区市售绿茶,依据《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动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电感耦合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以稀土氧化物总量计,62份绿茶样品稀土元素总残留量0.001 99~9.120 00 mg/kg,平均含量(1.120 11±0.203 36)mg/kg,其中80.64%(50/62)样品含量在0.100 00~2.000 00 mg/kg之间,6份样品超出《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茶叶中稀土元素限量标准,合格率90.32%(56/62)。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市售绿茶受稀土元素污染的风险不大,但仍需加强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补充一剂碘的哺乳期妇女母乳-乳汁-婴儿的碘代谢过程。 方法 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牙哈镇4个村选择109名近半年内未服用过碘油丸的19~36岁哺乳期妇女及20日龄至18月龄婴幼儿,服药后的第1、3、7、14、30、50、75、100天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哺乳妇女尿碘、乳汁及婴幼儿尿样,进行碘含量测定。 结果 哺乳期妇女尿碘及乳汁碘与婴幼儿尿碘之间呈正相关。经统计学检验,婴幼儿尿碘与哺乳期妇女尿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73,Pr=0.526,Pr=0.389,Pr=0.307,P结论 婴幼儿的碘来源主要是乳汁,哺乳妇女的碘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婴幼儿。库车牙哈镇哺乳期妇女通过口服200 mg碘油胶丸可对婴幼儿尿碘最长保护期为100 d,乳母口服200 mg碘油胶丸对库车牙哈镇哺乳期妇女尿碘最长有效保护期不到50 d;可通过乳汁分泌到婴幼儿的最长保护期为 100 d。  相似文献   
79.
2013年4月、9月,在昭苏77团垦区人工草场进行草场鼠种和鼠密度调查。采用夹日法.共捕鼠251只,经鉴定:所捕鼠种隶属同一鼠种为狭颅田鼠,即是77团人工草场的优势种。其中4月份和9月份在9连混播草场的平均捕获率分别为20.77%和25.59%,表明春秋两季捕获率差异不显著(P〉0.05);9月份在9连草场(种植苜蓿)捕获率为20-39%,8连混播草场捕获率为14.63%。三个草场差异显著(P〈O.05)。经夹捕法测得:77团人工草场鼠害区每公顷草场上有15~25个洞群,每公顷约有狭颅田鼠15~50只。三个草场生理指标分析表明:9连与8连混播草场狭颅田鼠体重、耳长、后足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个草场狭颅田鼠体长、尾长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首要诊断为布病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就诊信息和费用信息。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临床分期、并发症对患者医疗资源利用及医疗费用的影响。使用中位数描述布病患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结果 共13 532例纳入分析,其中门诊8 113例,住院5 419例,男性占67.8%(9 176/13 532),年龄(42.7±15.4)岁,以18~44岁(46.6%,6 304/13 532)和45~59岁(34.2%,4 622/13 532)年龄组为主。住院患者年龄(43.3±15.7)岁,高于门诊患者年龄(42.3±15.1)岁(Z=-3.85,P < 0.001)。住院患者就诊时,全身症状以发热(36.9%,1 997/5 419)和乏力(36.6%,1 983/5 419)常见,局部症状以关节/肌肉疼痛(68.9%,3 735/5 419)常见;急性期患者占79.1%(4 289/5 419),慢性期患者占20.9%(1 130/5 419);患者有并发症占46.5%(2 519/5 419),主要为骨骼系统并发症。门诊患者人均门诊次数(1.6±1.4)次。住院患者次均住院天数为(11.3±4.2)d,慢性期和有并发症患者住院天数较长(P < 0.05)。住院患者同年也有门诊记录占89.3%(4 840/5 419),人均门诊次数(3.6±2.6)次。门诊患者医疗费用以化验费和药物费为主(75.1%),住院患者以药物费、化验费和其他费用为主(74.4%)。2017-2019年门诊患者医疗费用MQ1,Q3)分别为61(52,497)、61(51,346)和58(46,318)元,住院患者医疗费用MQ1,Q3)分别为8 214(6 355,10 721)、9 095(7 018,12 155)和9 492(7 530,12 351)元。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并发症和关节/肌肉疼痛症状为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P < 0.001)。结论 2017-2019年新疆布病住院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特别是高年龄组、慢性期、合并骨骼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提高患者早期就诊和规范治疗意识,减少慢性化和并发症发生,可降低布病诊治所导致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