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0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584篇
内科学   272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8篇
综合类   1244篇
预防医学   457篇
眼科学   135篇
药学   640篇
  8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2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误诊原因,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青年人大肠癌的诊断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直肠癌36例中被误诊为结肠炎7例,痔疮并出血5例,痢疾3例,肛周脓肿并肛瘘2例;结肠癌26例中被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3例,结肠炎2例,缺铁性贫血1例。误诊率37.1%。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治疗水平有赖于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内可降解生物材料人发角蛋白(HHK)植入急性冲击性损伤脊髓后,对神经再生过程中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改制Ⅱ型NYU装置,在建立大鼠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将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在体内降解的HHK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对植入后1、4、12、26周损伤脊髓组织进行光学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第1周时,损伤部位可见少突胶质细胞散在分布于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中;第4周时,通过Mallory's磷乌酸苏木素染色,显示HHK周边呈层包绕的增生少突胶质细胞;第12和26周主要为神经再生和髓鞘重建过程,重建中的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内出现较大的空腔,髓鞘层状分离,并形成大小不一的髓鞘小体,重建髓鞘周边可见新生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在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过程中,HHK对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髓鞘再生修复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综合研究HHK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坐骨结节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及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摄骨盆正位X线平片及行CT平扫,其中2例尚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2例骨盆正位片示坐骨结节骨质及其附近软组织均未见异常改变;CT平扫于坐骨结节与臀大肌之间的间隙内可见单个多房囊性水样密度肿块,边欠清,其横断面略呈锥形,锥尖朝前。增强扫描示肿块内无明显强化,但分隔及边缘可有轻度强化,且厚薄不均。结论 坐骨结节囊肿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CT扫描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10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9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现的10例严重并发症的诊治经过. 结果因钛夹松脱致胆漏2例,膈下脓肿1例,胆总管损伤3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气腹针穿刺致空肠穿孔1例.经治疗未出现严重后果. 结论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症的原因为局部粘连、炎性水肿严重,脐孔周围严重的腹腔粘连,胆囊解剖的变异,术者经验欠丰富、操作欠熟练.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胶质瘤再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22例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前的功能状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及手术切除的程度与术后存活期等资料进行临床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二次手术前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的病人(Kam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16月,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Kam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者平均生存期约17月,间隔时间小于半年者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手术肿瘤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5月,次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0月(P〈0.05)。结论 术前功能情况好,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再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追踪比较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转运介入治疗与就地抢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追踪观察2005年以来由揭东县人民医院转至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37例的预后(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再次入院的发生率),追踪比较同期在揭东县人民医院行溶栓/保守治疗的AMI患者39例的预后。结果转运组转送过程无死亡,全部成功施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2例死亡,至2009年底有5例再次住院(3例因合并心力衰竭,2例因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溶栓/保守组39例中死亡11例(9例死于AMI急性期,2例于出院后1个月在家猝死),12例再次住院(再发心肌梗死1例,6例并发心力衰竭,5例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结论基层医院AMI患者转送至附近大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仅是安全的,而且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7.
当归或三七对兔甘油致急性肾衰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用甘油复制兔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模型,观察当归、三七对ATN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白色家兔,等分为四组:当归组、三七组、对照组、正常组。当归、三七、对照三组均用50%甘油等渗盐水15ml/kg注入兔双后肤皮下,复制ATN模型,当归组于注射甘油后即刻,第3小时,第6小时,肌注当归注射液50mg/kg,三七组于相同时点肌注三七皂甙50mg/kg,正常组则于兔双后肢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ml/kg,并于相同时点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于实验第24小时取血液、尿液和肾脏,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尿液总渗透压、尿总氨基酸、肾组织MDA、SOD、GSH—PX、ATP酶、Ca2^ 、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各组与正常组比,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说明模型复制成功。当归、三七纪元l例死亡,对照组死士率为30%,血清肌酐、尿素氮、丙二醛、尿总氨基酸、滤过钠排泄分数和肾组织钙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肾组织ATP酶、SOD、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形态学变化轻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当归与三七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归、三七对甘油所致的ATN有明显保护作用,二者效果无差异,其机制可能与二者均有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肾脏抗氧化酶和ATP酶活性及减轻肾组织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临床本科生在放射科实习普遍存在轮转时间短、积极性不高、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影像阅片软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应用RadiAnt DICOM Viewer和CBL模式在临床本科生放射科实施线上实习教学。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本科生临床技能阅片测验结果显示及格率达91.18%(124/136)。随堂测验平均成绩为(85.71±10.99)分,及格率达91.91%(125/136)。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84.56%(115/136)的学生更加认可应用RadiAnt DICOM Viewer进行临床阅片教学;80.88%(110/136)的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培训后,表示对影像学更加感兴趣;90.44%(123/136)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影像学线上实习教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张冬清  刘天明  周焕槟  曹满雄 《西部医学》2023,35(10):1490-1493+1500
目的 探讨各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的HS患者41例,设为HS组,同时收集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设为AIHA组,50例地中海贫血(THAL)患者设为THAL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运用t检验比较各组各血细胞参数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红细胞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HS的筛查诊断价值。结果 HS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MSCV)明显低于AIHA组,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则明显高于AIHA组(均P<0.05)。HS组MCV、MRV、MSC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CHC、Ret百分率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组和THAL组比较,除Hb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MSCV低于MCV,而THAL组MSCV高于MCV。HS组MSCV-MCV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MCHC诊断HS的最佳截断值为338.5 g/L,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6%和73.7%;MRV最佳截断值为97.1 fL,其灵敏度为91.9%,特异性为86.9%,MSCV-MCV最佳截断值为-3.4 fL,其灵敏度、特异性为94.6%、89.4%。MRV联合MCHC、MRV联合MSCV-MCV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0.988,均大于MCHC、MRV、MSCV-MCV任一指标的AUC。结论 MCHC、MRV、MSCV、MSCV-MCV等指标对于HS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MCHC不是筛查诊断HS的理想指标,MRV和MSCV-MCV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而联合指标筛查诊断价值要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家兔大脑皮质内微血管构筑及其微循环提供更近似于人类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上 ,荧光素标记血浆 ,罗丹明 6G标记WBC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正常状态下家兔大脑皮质内微循环 ,并经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数据 ,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探索用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进行大脑皮质微循环的研究取得成功 ,作者认为采用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使观察大脑皮质的深度达 2 5 0~ 30 0 μm ,对大脑皮质内微血管构筑及微循环进行活体观测 ,可进行连续断层扫描 ,或在同一层面进行连续定位扫描监测 ,所摄取图像经监视器及计算机摄入并存盘待分析 ,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观测血管口径 ,血流速度 ,血液流态 ,白细胞 ,红细胞运动等微循环指标 ,也可用标准Bio Radthruview软件三维重建 ,观察各种血管形态 ,研究大脑皮质微血管构筑。结论 :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是更近似于人类的动物模型 ,适合用于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