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目的 比较两种风险评估模型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适用于我国居民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评估模型。方法 以2017—2019年参加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40~74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同一人群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比较不同模型的筛查效果和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4 141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6.4±9.0)岁。模型一、模型二的初筛阳性率分别为15.2%和21.3%,总体一致率为93.50%(Kappa值=0.784,P<0.001)。702例肠镜检查者中,肠炎、息肉、腺瘤、肠癌、其他肠道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12.5%、12.0%、15.8%、0.7%、30.7%,两种模型初筛阳性者的肠镜检查结果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8.679,P=0.123)。模型一的灵敏度为 45.7%,低于模型二(61.2%);而模型一的特异度(64.8%)、阳性预测值(76.7%)、Kappa值(0.081)、约登指数(0.103)均高于模型二(41.7%、72.6%、0.026、0.029)。两种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95% CI:0.618~0.702)和0.675(95% CI:0.634~0.715),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84)。结论 两种风险评估模型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和优势,但在筛查准确度和筛查效益方面,模型一稍优于模型二,在大规模人群筛查中,建议两种模型取长补短,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南山区2009年一般人群血清流感病毒甲型H1N1、H3N2、乙型Victoria系(BV)、Yamagata系(By)和新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微量血清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检测人群血清抗体。结果 2009年一般人群流感病毒各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H1N1 75.3%、H3N2 82.7%、Bv 78.0%、By 81.3%和新甲型H1N151.3%;平均抗体滴度(GMT)分别为H1N1 34.8、H3N2 34.7、Bv 36.3、By 37.7和新甲型H1N116.6。结论 H3N2、Bv、By亚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在0~组与其它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甲型H1N1流感和其它4个亚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在15岁以上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群Bv、By流感亚型GMT均达到抗体保护水平,而新甲型H1N1流感GMT明显偏低,与各亚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3.
目的检测医院及环境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耐药基因及毒素基因,了解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别检测耐药基因mecA、femA与毒素基因TSST、PVL。结果 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仅3株(3.61%)菌检出mecA基因,22株菌(26.50%)检出femA基因,15株菌(18.07%)同时检出mecA与femA基因。医院样本检出1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3株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and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RCNS)。83株分离自医院及环境样本SA,2株分离自咽拭子的样本检出TSST基因,检出率4.54%(2/44);1株分离自血液的样本检出PVL基因,检出率2.27%(1/44),其余菌株未检出毒素基因。结论院内样本中,部分菌株携带mecA基因,环境样本未发现携带mecA菌株,两者存在差异。83株SA菌,毒素基因携带率较低。检测耐药、毒素基因携带率,为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食物中毒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求2009H1N1流感病毒对A549细胞和BEAS-2B细胞作用,为研究2009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线索。方法 不同来源(死亡、重症、普通病例分离)的2009H1N1流感病毒和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分别感染A549和BEAS-2B细胞12、24、48、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感染A549细胞12和24 h,普通病例分离的2009H1N1流感病毒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重症组的细胞凋亡率最低(P<0.05);48 h和72 h,死亡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感染BEAS-2B细胞12 h,重症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48 h,死亡组和重症组细胞凋亡率高(P<0.05);72 h,死亡组和普通组细胞凋亡率高(P<0.05)。4株病毒主要将A549细胞阻滞在S期,将BEAS-2B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 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细胞学观察水平上2009H1N1流感病毒和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来源的2009H1N1流感病毒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饮水习惯。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者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经核实后输入计算机。结果 401名入选居民,平均年龄为(39.6±10.8)岁,男女约各占一半,汉族为主,文化程度以大专为主,家庭收入在5 000~9 999元/月之间居多。调查结果表明,男性饮水摄入总量、饮茶量多于女性,豆浆及乳类摄入量少于女性,白开水、豆浆及乳类摄入人数少于女性;不同年龄段居民瓶装水、桶装水、饮料、饮茶、豆浆及乳类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瓶装水、桶装水、饮料、咖啡摄入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白开水、瓶装水、饮茶、豆浆及乳类、咖啡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饮茶、咖啡、豆浆及乳类摄入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收入居民饮水摄入总量、饮茶、豆浆及乳类、咖啡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开水、桶装水摄入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者饮水摄入总量,饮料摄入量多于非吸烟者,饮茶摄入量少于非吸烟者,吸烟者饮茶人数少于不吸烟者;饮酒者饮料摄入量多于不饮酒者,饮料、豆浆及乳类饮用人数多于不饮酒者;不同体质指数居民饮料、豆浆及乳类、咖啡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咖啡摄入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6.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呋喃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碧英  孙健  柳洁  周俏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24-1225
目的分析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呋喃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方法分析顶空密封加热过程中呋喃和d4-呋喃的泄漏和分解而带来的损失;顶空分析的平衡温度、时间的选择以及加入硫酸铵的作用;比较标准加入法和标准曲线法进行呋喃定量分析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顶空分析过程中呋喃和d4-呋喃不会因泄漏和分解而影响其稳定性;选择顶空温度50℃平衡30min,可提高呋喃测定的准确性;加入硫酸铵可提高顶空分析呋喃的灵敏性;标准加入法和标准曲线法是两种等效的定量方法。结论选择d4-呋喃作为内标物,顶空50℃恒温30min后,经气相色谱质谱仪分离扫描,标准曲线法定量,是理想的食品中呋喃检测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检出状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者对男男性行为者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结果在1353名被调查的男男性行为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2.3%。来自佳木斯、收入2000~元、在互联网寻找性伴和有过检测史的男男性行为者有较高的知识评分。在过去6个月,48.7%男男性行为者与多个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以及44.5%的男男性行为者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在男男性行为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升高,并且广泛存在着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防止艾滋病在该人群中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了解2010-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环境中不同样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质粒携带情况及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深圳市南山区环境样品中创伤弧菌的6种质粒基因:seq25、seq51、TraI、TraI2、TraD及Vep07。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子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 结果 50株创伤弧菌中,43株菌(43/50,86%)携带质粒,形成19种质粒图谱:20株(20/50,40%)同时存在毒力与结合质粒,13株(13/50,26%)仅存在毒力质粒,2株(2/50,4%)仅存在结合质粒。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将50株创伤弧菌,分为43个ST型。 结论 质粒广泛存在于深圳市南山区环境样品分离的创伤弧菌中,不同类型样本分离菌株携带质粒存在差异且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TGF-β1在黑色素瘤细胞中的作用,为可能的黑色素瘤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收集黑色素瘤病人与正常人血清,去除IgG、白蛋白等高丰度蛋白,液相分离后质谱检测,筛选血清差异蛋白。筛选出TGF-β1后进行ELISA验证。进一步构建TGF-β1稳定高表达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及SK-MEL-1),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采用PI-AnnexinV双染及流式细胞术分析TGF-β1高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正常人血清对照组比较,共鉴定了84个黑色素瘤相关的血清差异蛋白,其中33个蛋白上调,49个蛋白下调(TGF-β1明显下调),ELISA结果验证了TGF-β1在黑色素瘤病人血清中表达水平相对于健康对照下调2.3倍(P<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显示构建的TGF-β1稳定高表达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及SK-MEL-1中TGF-β1 mRNA和蛋白均较对照A-375及SK-MEL-1细胞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细胞比较,TGF-β1高表达时A-375及SK-MEL-1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均<0.01)。结论:TGF-β1在黑色素瘤病人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当其表达水平升高时可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凋亡,提示TGF-β1可能作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潜在靶分子。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将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非目标(相似、少见或非典型)致病菌的鉴定,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更多病原学证据。方法 采集18份畜类、18份禽类和9份鱼类共45份生鲜样品,目标致病菌按照GB4789标准检测,非目标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将全长序列在GenBank中比对确定细菌种属,通过MEGA6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进化树,判定细菌种属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45份生鲜样品中检出19株目标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而34株非目标菌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能分别比对出13种细菌,其中8种19株菌属于致病或条件致病菌,包括霍乱弧菌、溶藻弧菌、结肠弯曲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在深圳乃至省内首次报道的布氏弓形菌和海藻希瓦氏菌。结论 深圳市售生鲜食品受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特别是非目标检出的致病菌,对此认为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是一套有效的细菌监测适宜技术,能提高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