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5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248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311篇
内科学   32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426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301篇
  3篇
中国医学   289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丁醇提取的低分子量宫颈癌细胞表面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正丁醇提取方法以研究甲基胆蒽诱发的小鼠宫颈癌(U_(14))细胞表面抗原。用2.5%正丁醇溶液对U_(14)细胞进行提取所获得的正丁醇粗提物(CBE),经Lowry法测得其蛋白含量为147微克/毫升;在SDS-PAGE中显出8条区带,分子量为18-70kD;用ELISA检测表明CBE与抗宫颈癌单克隆抗体(AU_(14-1))和多克隆抗体均呈阳性反应。结果证明CBE系低分子量的宫颈癌细胞表面抗原,其中含有能够与AU_(14-1)发生免疫反应的肿瘤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氧自由基(OFR)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二甲精氨酸-二甲赖氨酸水解酶 (DDAH)活性及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卡维地洛对不对称二甲精氨酸(ADMA)代谢机制的影响。 方法: 采用改良的Jaffe法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取生长良好的3-6代HUVECs用于实验,分为①空白对照组:加DMEM培养液;②OFR组:加入OFR(0.01 mmol/L,0.1 mmol/L);③OFR+卡维地洛组: 同时加入0.1 mmol/L OFR及卡维地洛(10 μmol/L)共孵24 h后, 检测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ADMA含量、L-胍氨酸(L-cit)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赖氨酸水解酶 (DDAH)的蛋白表达。 结果: OFR条件培养下,内皮细胞的代谢产物ADMA、ET的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而NO的量及NOS的活性少于空白对照组;反映DDAH酶活性的L-cit浓度显著降低,且有浓度依赖性,而DDAH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卡维地洛干预组的ADMA、ET的量均低于OFR组,NOS活性及NO、L-cit浓度明显高于OFR组。 结论: OFR培养下,内皮损伤ADMA的增加与DDAH的活性减弱有关,而与DDAH的表达无关。卡维地洛通过增加DDAH活性促进ADMA代谢,使NOS活性增加,抑制OFR对内皮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重组小鼠干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染,探索一条高效基因转染的途径,为重组小鼠干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实验基础。方法: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EC1-4(repeats1-4ofcadherin-5extracellulardomains)基因克隆产物和mutant(Ser222A)MEK1基因克隆产物,Bg1Ⅱ和EcoR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后,克隆进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MSCV。②CD41+细胞的获取和细胞培养:从脐带血分离的CD34+细胞通过TPO诱导表达CD41,FACS分离CD41+细胞。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NIH3T3和MDA-MB-435细胞,U937细胞培养在RPMI-1640培养液,UT7细胞是细胞因子依赖性细胞株,Iscove'smodifiedDulbeco's培养液中加入GM-CSF。③测定病毒滴度: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包装细胞293,36h后收集病毒上清液,感染NIH3T3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滴度。④Westernblot:基因转染CD41+、UT7、U937和MDA-MB-435细胞,Westernblot检测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293细胞产生高滴度MEK1pMSCV病毒:3.1×107,高滴度EC1-4pMSCV病毒:1.0×108。用稀释8倍的病毒转染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MEK1pMSCV转染白血病细胞株UT7和U973,GFP阳性细胞(转染阳性细胞)分别是60.73%、72.56%。重组逆转录病毒MEK1pMSCV转染原代培养细胞CD41+,GFP阳性细胞为30.57%。重组逆转录病毒EC1-4pMSCV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GFP阳性细胞为97.54%。TPO作用CD41+和UT7细胞以及血清对U973细胞的作用,显示出外源mutationMEK基因的dominantnegative的效应,实验组磷酸化的MEK1减少。EC1-4基因转染的MDA-MB-435细胞表达了EC1-4基因产物。结论:重组小鼠干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能高效基因转染CD41+、UT7、U937和MDA-MB-435细胞,转染的基因能稳定地表达。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中的福辛普利(fosinopril)、卡托普利(captopril)及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中缬沙坦(valsartan)对人血单核细胞受细菌脂多糖(LPS)刺激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平产妇脐静脉取得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分组培养,以LPS(0.1 mg/L)刺激作为对照组,其它组分别再加入ACEI类药物fosinopril (20 mg/L)、captopril(20 mg/L)及valsartan(20 mg/L),孵育。冻融法收集细胞裂解液,用一期凝固法分析LPS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的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用RT-PCR技术,观察各组表达TFmRNA,并以GAPDH作为内参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和结论:Fosinopril,captopril及valsartan可下调人血单核细胞由LPS诱导的TFmRNA的表达,并显著降低促凝活性。  相似文献   
25.
人胚胎肺内神经内分泌细胞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对不同胎龄的人胚胎肺内神经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发生和超微结构观察。肺内支气管上皮内未分化细胞,第八周开始向神经内分泌细胞转化,提示神经内分泌细胞对早期胚胎肺的发生、发育有特殊意义。神经内分泌细胞内致密核心小泡(DCV)及其它与内分泌活动有关的各种细胞器发达。能见到P0细胞、P1细胞、P2细胞及P3细胞等四种类型的神经内分泌细胞。P0细胞的发生及分化程度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前细胞,它可以进一步转化  相似文献   
26.
胸部体表导纳变化与胸腔中血管导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体表导纳变化与胸腔中血管导纳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导纳与阻抗互为倒数的关系,导出胸部体表导纳变化公式,并用模型实验证明。结果:单根血管在胸部体表引起的导纳变化与血管本身的导纳变化和基础导纳的比值成正比,与血管的长度和胸部体表两检测电极之间的基础导纳成正比,与血管到两检测电极连线的距离成反比;多根血管在胸部体表共同引起的导纳变化等于各血管单独在胸部体表产生的导纳变化的代数和,即在电导纳图测量中导纳变化遵从标量迭加原理。结论:本文结果可为心导纳图的波形重建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海马生长休止蛋白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生长休止蛋白7(Gas7)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慢性复合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复合应激组动物进行6周的垂直旋转、睡眠剥夺、捆绑(6h/d)和夜间光照等慢性复合性应激试验;实验结束后,所有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等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Gas7蛋白表达的变化和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Gas7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海马各区均有表达,主要表达在海马神经元的胞质和突起内.其中在CA1区和齿状回呈较强阳性表达,CA3区表达则较弱;慢性复合应激组CA1区和齿状回阳性染色加深,平均吸光度明显上升(P<0.05),而CA3区则不明显(P>0.05).慢性复合应激组中部分切片在下托可见少量Caspase-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免疫印迹检测表明,慢性复合应激组大鼠海马Gas7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Gas7可能参与了在应激情况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促进神经元的发生和发育.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 方法 选取2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测量C3/C4至C6/C7各节段左右两侧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V点与椎动脉水平及垂直距离、小关节面宽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为:左(1.31±0.32)~(2.46±0.60) mm,右(1.29±0.35)~(2.75±0.45) mm,各节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水平左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点与椎动脉水平距离为:左(2.17±0.42)~(5.10±0.93) mm,右(1.99±0.39)~(5.00±0.71) mm,各节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水平左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点与椎动脉垂直距离为:左(11.05±1.06)~(13.47±1.12)mm,右(11.33±1.20)~(13.61±1.01)mm,同一水平左右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节段间比较C3/C4与C4 /C5无明显差异,其余节段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关节面宽度为:左(10.79±0.93)~(12.66±0.88) mm,右(10.86±0.68)~(12.54±0.70)mm。 结论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宜控制在距V点内侧C3/C4至C6/C7各水平1.20~2.00 mm;磨除范围距V点外侧C3/C4至C6/C7各水平超过2.00~5.00 mm时可能到达椎动脉体表投影处,因此需注意此时的手术进入深度宜控制在:C3/C4~C6/C7各节段距V点11.00~14.00 mm。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对肾移植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olublethrombomdulin ,sTM)、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endothelialproteinCreceptor ,sEP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含量水平的动态检测分析 ,探讨其在肾移植及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4 2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排斥反应治疗过程中的sTM、sEPCR、vWF含量。结果 :肾移植术后sTM、sEPCR、vWF含量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发生移植排斥反应者较无排斥者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肾移植术前、排斥反应有效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肾移植患者sTM、sEPCR、vWF各指标间呈正相关 (r =0 5 95 ,P <0 0 1,r =0 5 81,P <0 0 1,r =0 6 0 6 ,P <0 0 1)。结论 :sTM、sEPCR、vWF均可作为肾移植患者血管内皮的免疫损伤标志物 ,联合动态监测sTM、sEPCR、vWF的含量在观察肾移植手术创伤程度、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世界针灸杂志》2023,33(3):191-197
“Long COVID” is a sustained symptom following infection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According to recent statistics, at least 65 million people have long COVID, which poses a long-term threat to human health.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re complex and affect multiple organs and systems. Common symptoms include palpitations, breathing difficulties, attention and memory deficits, fatigu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treatment effect with a single intervention. Currently,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long COVID are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find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long COVID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the various phases of COVID-19.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cupoint stimulation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alpitations, dyspnea, cognitive impairment,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symptoms in patients.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acupoint stimulation may improve various symptoms related to long COVI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of acupoint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ng COVID-related symptoms, based on the common sequelae of various systems involved in long COVID, and the effect of acupoint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imilar symptoms and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