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通过构建浙江省北部区域(嘉兴市和湖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流行株的分子传播网络,探索HIV-1在该区域的传播特征。方法:以2017年嘉兴市和湖州市新诊断的37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浙江省12~30岁学生MSM HIV-1亚型及传播簇的特征。方法 以2013-2015年浙江省新确诊290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学生HIV感染者(学生MSM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开展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收集流行病学相关信息,从采集的血浆中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和分子传播簇分析。结果 290例学生MSM感染者中,杭州市确诊的占50.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1.0%。成功获取178例序列,有10种亚型,以CRF01_AE(49.4%,88/178)和CRF07_BC(39.3%,70/178)亚型为主。共形成18个分子传播簇(簇大小:2~4例/簇),成簇比例为23.6%(42/178),簇内学生MSM感染者所在学校为同一县(区、市)的占61.9%(26/42),其性伴类型为学生和非学生并存。中学生MSM感染者的成簇比例为38.2%(13/34),高于大学生MSM感染者的成簇比例20.1%(29/144)(χ2=4.996,P<0.05)。结论 2013-2015年浙江省学生MSM感染者的HIV-1亚型多样,提示HIV-1感染来源的多样化,HIV-1分子传播簇内的毒株呈现地理的相对聚集性,应加强性伴追踪和针对性干预,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海岛地区首起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开展岛屿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岱山县江南岛和医疗单位进行病例搜索,对发现的病例进行流行学调查处置;采集病例血清检测登革热核酸和抗体,对病毒核酸扩增E基因序列测序并构建进化树,追溯可能传染源。结果该起暴发疫情共报告9例病例,均为登革病毒1型( DENV-1),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疫情共持续15 d,男女性别比1∶8,年龄最大77岁,最小25岁;DENV-1 E基因序列与2017年分离自越南的4株序列(LC428079、LC428073、LC428062、LC428059)相似度99.81%,与2019年3月由柬埔寨输入至我国河南省的序列(MK905537)相似度99.75%,与2016年分离自新加坡的序列(MF033254)相似度99.68%及与2019年6月由柬埔寨输入至我国浙江省丽水市的序列(MN444624)相似度99.62%。结论本次疫情是由 DENV-1引起的本地暴发疫情,调查结果提示相关部门应大力开展清除蚊媒滋生地,降低蚊媒密度的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加强临床医生对登革热临床鉴别诊断培训。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开展现状,为完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2021年3-4月从国家级、32个省级和部分地市级疾控机构(每个省份采用便利抽样选取1~2个地级市)中各选择1人参与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专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79个疾控机构,其中1个国家级、32个省级、46个地市级。截至2021年4月,79个疾控机构均已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其中61个(77.2%)设立了负责开展风险评估的部门,主要为应急管理办公室或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科),建立了风险评估例会制度。风险评估的信息来源主要为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其中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100.0%)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97.5%)最常用。与省级疾控机构相比,地市级疾控机构对相关专病监测系统的信息利用比例更高(84.8%vs. 62.5%;χ2=5.09,P=0.024)。43个(54.4%)疾控机构开展风险评估所提出的风险管理建议经常被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采纳,并及时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务实举措。结论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已在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疾控机构广泛开展,多数机构设有专职部门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信息来源尚局限于公共卫生监测系统,评估结果被采纳及应用的比例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