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0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278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06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542篇
内科学   33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433篇
特种医学   3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36篇
综合类   141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48篇
眼科学   185篇
药学   462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2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探讨应用桥接钢板治疗长管状骨高能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桥接钢板的形式治疗长管状骨的高能量损伤37例。其中股骨粉碎性骨折1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17例,肱骨粉碎性骨折3例,尺桡骨粉碎性骨折5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45d~2年,1年内骨性愈合34例,延迟愈合3例,无骨不连病例。根据自定的长管状骨愈合评价标准,本组优21例,良13例,中3例。结论长管状骨的高能量损伤骨折形式复杂,治疗较棘手,应用桥接钢板的形式进行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部的血运,有利于骨折的按期愈合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选择性后交叉韧带(PCL)部分重建治疗PCL部分损伤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自2001年1月~2005年6月对21例单纯PCL部分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PCL部分重建,其中前外侧束损伤13例,后内侧束损伤8例。11例采用自体骨-髌腱-骨重建,10例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后抽屉试验、后向Lachman试验、KT-1000试验及Lysholm评分。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5年(平均32.4个月)随访。后向Lachman试验:术前13例阳性患者术后12例阴性,1例阳性;后抽屉试验:术前8例阳性患者术后均为阴性;KT-1000(70°)试验:术前平均(7.3±2.5)mm,术后平均(1.8±0.6)mm。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68.2±6、4)分,术后平均(90.6±4.3)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级:术前D级16例,C级5例;术后A级9例,B级11例,C级1例,总优良率95.2%。结论 PCL部分韧带束损伤后行部分韧带重建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
谈医院改革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正在带动、辐射、影响并制约着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医院改革将朝着以下趋势深化:一是在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指导下建设医院;二是开展社区服务是医院服务保障模式改革的大趋势;三是医院体制改革将寻求实现政府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最佳结合;四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对医院带来重大影响;五是深化和完善补偿机制与价值体系改革仍是医院的重要课题;六是加大法规建设力度形成依法治院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5.
37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病学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取现场调查、网上电子病历审查、电话询问等方法.结果37例SARS患者的治愈率为89.2%,病死率8.1%,有接触史患者占37.8%.由于执行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内无任何人员感染发病.结论SARS患者在年龄上以青壮年为多,职业类以商业餐饮食人员为多.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胎脑组织移植对额叶皮质损伤后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的影响。方法:用外科手术破坏大鼠双侧额叶皮质8d后,将胎脑组织移植到预制脑创腔内。3个月后,用Y型迷宫检测动物的学习、记忆机能,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基底前脑含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神经元,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双侧额叶皮质损伤后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胎脑组织移植后3个月,双侧额叶皮质受损动物的学习、记忆机能明显改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性(P<0.05)。结论:胎脑组织移植可有效地预防双侧额叶皮质受损大鼠的学习、记忆机能的下降和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数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37.

Background/Purpose

Nemonoxacin is a novel nonfluorinated quinolone with excellent in vitro activity against most pathogens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especially Gram-positive isolat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monoxacin compared with levofloxacin in patients with CAP.

Methods

A phase 3, multicenter, randomized (2:1) controlled trial was conducted in adult CAP patients receiving nemonoxacin 500 mg or levofloxacin 500 mg orally once daily for 7–10 days. 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response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assessed. Non-inferiority was determined in terms of clinical cure rate of nemonoxacin compared with that of levofloxacin in a modified intention-to-treat (mITT) population. NCT registration number: NCT01529476.

Results

A total of 527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and treated with nemonoxacin (n = 356) or levofloxacin (n = 171). The clinical cure rate at test-of-cure visit was 94.3% (300/318) for nemonoxacin and 93.5% (143/153) for levofloxacin in the mITT population [difference (95% CI), 0.9% (?3.8%, 5.5%)]. The microbiological success rate was 92.1% (105/114) for nemonoxacin and 91.7% (55/60) for levofloxacin in the bacteriological mITT population [difference (95% CI), 0.4% (?8.1%, 9.0%)].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Es) was comparable between nemonoxacin (33.1%, 118/356) and levofloxacin (33.3%, 57/171) (P > 0.05).

Conclusion

Nemonoxacin 500 mg once daily for 7–10 days is as effective and safe as levofloxacin for treating adult CAP patients in terms of clinical cure rates, microbiological success rates, and safety profile.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1529476.  相似文献   
38.
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方法:83只正视眼用TomeyTMS-2TM型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结果:①绝对等级全角膜有2~5种颜色,屈光力有轻微的变化;②角膜中央屈光力为43.854±1.321D,Simk值为44.142±1.342D,平均屈光力(ACP)为43.007±1.473D,角膜表面规则系数(SRI)为0.241±0.213,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SAI)为0.321±0.130,不规则散光指数(IAI)为0.357±0.006。结论:本文检查的国人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数值,可为屈光性角膜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rV-CEA)转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后在外体诱导的抗CEA分泌性肿瘤免疫。方法:分离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用人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成DC,再用rV-CEA转染DC后激发自体T细胞,观察其体外激发自体T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自体CEA分泌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野生型痘苗病毒(W-VV)及无病毒转染的DC所激发的T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经rV-CEA转染的DC能显著刺激自体T细胞的增殖,其激活的T细胞对CEA分泌性自体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rV-CEA转染的DC可以诱导体CEA分泌性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ngiomyfibroblastoma, AMF )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部位在大阴唇(3例)、宫颈管(3例)和腹股沟(1例),大小1.6~6.0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质地韧,切面灰白,局部有黏液感.镜检:肿瘤细胞分布稀疏不一,呈密集的血管区与少细胞的水肿区相交替分布.瘤细胞肥胖,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胞质突起或波浪状弯曲,瘤细胞围绕丰富的血管,大多是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间质可见胶原束.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弥漫阳性,α-SMA和CD34局灶阳性,发生于宫颈的3例ER和PR弱阳性,所有病例CK、S-100蛋白阴性.结论 AMF是发生女性外阴、生殖道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要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的血管纤维瘤、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