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31.
目的分析白云区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白云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点,应用ELISA法对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进行IgM/IgG抗体检测。结果2006年白云区登革热由I型登革热病毒引起,流行历时83d,共发生病例70例,发病全部集中在8~11月,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动大的城乡结合部。全部病例中男性发病25例,女性发病45例;发病年龄最小6岁,最大81岁。职业分布以家务、农民、学生发病率较高。结论2006年白云区登革热流行形势严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登革热预防控制技术和管理模式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其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5—2011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本地疟疾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全区输人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发病季节不明显,病例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4.33:1,70.83%的患者年龄为20—39岁,境外经商回国人员是主要患病人群,所患疟疾以恶性疟为主。结论广州市白云区输人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相关部门应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管理和疟疾监测,有效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34.
应用DPX方法快速测定蔬菜中有机磷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静佳 《广州医药》2012,43(4):57-60
目的应用DPX方法快速处理样品,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的22种有机磷残留量。方法蔬菜经乙腈提取后用DPX-Q吸管净化,提取液用氮吹法浓缩近干,残渣二氯甲烷溶解定容到0.5 ml,采用DB-1701 MS毛细管柱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有机磷农药。结果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5%~102%,相对标准偏差(n=6)为3.2%~9.6%,检出限(3 S/N)为0.006~0.019 mg/kg。结论该实验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各项技术指标能满足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广州市发育正常青春期女生(12-15岁)血清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暴露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与初潮年龄的关系。方法2012年3月,选择广州市白云区某中学30名健康体检的女生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样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检测其血清中DBP水平,以广东地区汉族女孩2005年初潮年龄的均值12.4岁为准,将调查对象分为初潮年龄〈12.4岁组和初潮年龄≥12.4岁组,比较不同初潮年龄组女生血清DBP检出率及浓度分布的差异。结果30例女生的血样中,19例可检出DBP,检出率为63.3%,DBP的浓度范围为0-740μg/L,浓度中位数为60μg/L,且无年龄差异,其中初潮年龄〈12.4岁组检出率为75.0%,初潮年龄≥12.4岁组检出率为86.4%,且前者血清DBP浓度分布的平均秩次高于后者,但两组检出率及浓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名发育正常青春期女生血清DBP检出率和浓度中位数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无年龄差异,尚不能说明青春期女生血清DBP检出率及浓度分布与初潮年龄的相关性,但值得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  相似文献   
36.
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检索,分析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特点、影响因素,总结防控中存在问题和经验。广东省登革热由散发到暴发流行,除自然与社会因素外,发病初期加大防控力度、完善防控策略和技术很有必要。防治策略方面,前期存在预警、宣传教育、监督、培训不到位。防控技术方面,药械选择等施药技术需进一步规范,对于现代建筑城市伊蚊密度监测方法需进一步研究。建议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类孳生地(积水)清理和爱国卫生管理,规范各类施药技术,疫情、虫密度、带病毒率、抗药性及防控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37.
目的调查一起幼儿园内群体性皮炎的情况及其原因,并指导开展防治。方法在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调查,采集样本进行镜检,分析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全园累计有102人发生皮疹,罹患率为47%(102/217)。皮疹主要以脖子和躯干为多,一般持续3~4 d即消褪自愈,但回园后又多有复发,临床诊断皮疹为螨类引起的丘疹性荨麻疹。调查发现课室的木凳被加州粉蠹严重蛀蚀,蛀蚀率达51.8%(99/191);随机抽查62张被蛀蚀木凳,平均有160个虫蛀孔;各个班的病例构成比与被虫蛀木凳的构成比相关(r=0.943,P0.05)。在加州粉蠹的尸体上和被其蛀蚀掉出的木凳粉屑中均检出球腹蒲螨。结论这是一起由寄生于蛀蚀木制品的加州粉蠹体上的球腹蒲螨引致的皮炎暴发事件,在一些大量使用木制品的场所(如托幼机构、学校等)应引起重视。采取清除被蠹虫蛀蚀的木制品;适当使用氯菊酯杀灭游离螨虫;对环境进行清洁处理、被褥和用品置太阳暴晒等防治措施,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白云区重点人群布鲁菌病的感染情况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及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2011年-2013年807份重点人群的血清进行布鲁菌病初筛及确诊试验检测,按照布鲁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进行结果判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重点人群的RBPT阳性率为7.81%,SAT阳性率为6.82%,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7.30%;其中接触羊的人群RBPT阳性率为12.04%,SAT阳性率为10.49%;接触其他动物的人群RBPT阳性率为0.34%,SAT阳性率为0.34%。将接触羊的重点人群和接触其他动物的重点人群的RBPT阳性率、SAT阳性率进行比较,RBPT和S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触羊的重点人群RBPT、SA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接触其他动物的重点人群,应该重点做好接触羊的重点人群的监测及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广州市白云区68起食物中毒结果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2013年间在广州市白云区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致病因素、中毒发生场所、样品类型等综合分析。结果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3年间在广州市白云区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致病因素、中毒发生场所、样品类型等综合分析。结果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3年共检出致病因素的食物中毒68起,中毒人数660人,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总数的89.71%,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化学性食物中毒共7起,其中亚硝酸盐中毒占6起。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工厂食堂,其次为餐饮业、家庭。细菌性食物中毒中肛拭子样品阳性率最高,化学性食物中毒中呕吐物样品阳性率最高,不同类型样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云区食物中毒以细菌性为主,加强工厂食堂、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广州市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追溯感染来源,为预防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涉禽场所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呼吸道标本和环境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H7N9病毒核酸。结果首例患者2014年1月3日发病,11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病情危重;其密切接触者(女儿)14日发病,18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轻症病例,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与患病父亲的密切接触。经积极处理和救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两病例康复出院。结论此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和有限的人传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涉禽市场环境污染监测;加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管理、规范市场管理是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