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47篇
  免费   1892篇
  国内免费   673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21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872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1783篇
内科学   1572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355篇
特种医学   6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145篇
综合类   2064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2152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787篇
  6篇
中国医学   272篇
肿瘤学   136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621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718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079篇
  2010年   920篇
  2009年   724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973篇
  2006年   707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LKB1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LKB1基因表达沉默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RNA干扰技术建立LKB1表达抑制的细胞模型,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干扰LKB1蛋白表达的效果;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LKB1基因沉默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技术分析LKB1基因沉默后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其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LKB1基因沉默乳腺癌细胞模型,稳定表达LKB1-siRNA细胞的LKB1蛋白表达明显被抑制,LKB1基因沉默后乳腺癌细胞增殖明显加快。结论 LKB1基因的下调表达对乳腺癌细胞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RNA干扰是由双链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为了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食管癌细胞的作用,文中构建针对人HER4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及其表达载体,转染人食管癌细胞Eca-109,观察其基因沉默效果,探索食管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设计针对HER4基因的两条寡核苷酸链,退火后与载体SUPER.neo+gfp连接,然后进行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用脂质体包裹转染食管癌细胞Eca-109,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ER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分析后,提示HER4靶向RNA干扰重组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食管癌细胞后,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HER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针对人HER4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并可有效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中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3.
吴斌  彭卫军 《当代医学》2010,16(8):75-76
原发性胃癌是胃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胃部其他恶性肿瘤,如转移性胃癌和胃类癌少见,不足胃部恶性肿瘤的10%,加之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胃原发的恶性病变有较多重叠,临床上鉴别起来比较困难。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就以上两种少见的胃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临床及病理特征做一介绍,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贫血育龄妇女补充铁剂的效果,为改善这部分人群的铁营养状况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招募贫血的育龄妇女74名,按Hb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年龄21~45岁,每日分别口服1包铁营养包(主要成分为焦磷酸铁和富马酸铁,含铁8mg)和安慰剂,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效果。干预前后两组均进行贫血相关指标检查、饮食频率调查及24h饮食回顾调查。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血红蛋白值由(104.9±8.84)g/L上升到(113.1±12.36)g/L,对照组由(104.4±8.96)g/L上升到(107.1±11.4)g/L,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值达标例数分别为10例和5例,比例分别为29.4%和14.3%。总铁摄入量(饮食铁加补充的铁)与血红蛋白值的改变呈正相关(r=0.372,P<0.01)。结论连续3个月每日补充8mg铁可以改善育龄妇女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周剂量奈达铂治疗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选取49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奈达铂每周化疗同步放疗(同步组)24例和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25例,两组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60~66Gy。同步组奈达铂30mg/m2,每周1次,连续6周。结果同步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87.5%,单放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2~3度白细胞下降54.2%,明显高于单放组的20.0%(P<0.05),同步组3度血小板下降3例,单放组无3度血小板下降病例。两组2~3度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32.0%)。结论奈达铂每周化疗同步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骨髓抑制加重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996.
Bao YZ  Wang D  Hu YX  Xu AH  Sun MZ  Chen HH 《药学学报》2011,46(11):1308-1313
从动物和细胞水平观察螯合剂N,N'-1,2-亚乙基双[N-(2,3-二羟基苯甲基)]甘氨酸(BPCBG)对铀的促排效果,以及对铀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保护作用。大鼠腹腔注射(ip)醋酸铀酰后立即肌内注射(im)不同剂量的BPCBG,采用ICP-MS方法测定24 h的尿铀排出量和肾、骨中铀蓄积量。人肾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染铀24 h后给予不同剂量的BPCBG作用24 h,采用ICP-MS方法检测细胞内铀含量。不同剂量醋酸铀酰染毒HK-2细胞后立即或延迟24 h给予BPCBG作用24或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CB微核法观察BPCBG对铀致染色体损伤的影响,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BPCBG对铀诱导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以上实验均以DTPA-CaNa3作对照。结果表明,BPCBG(60、120和600μmol.kg-1)使24 h尿铀排出量较铀中毒对照组明显增加约37%~61%,肾、骨中铀蓄积量降低至中毒对照组的41%~31%和86%~42%,促排效果随给药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强。HK-2细胞铀染毒后延迟24 h给予10~250μmol.L-1 BPCBG作用...  相似文献   
997.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pre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profiles of porcine fibrinogen in rats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 porcine-derived fibrin glue. A sensitive and rapid isotope-labeled assay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biological analysis. Porcine fibrinogen, the major composition of the fibrin glue, was radioiodinated with Na125I using the Iodo-Gen method. Following the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125I-porcine fibrinogen, the fibrin glue containing 125I-porcine fibrinogen was intraperitoneally administered to rats at three single dosages (100, 200, 400 mg/kg of porcine fibrinog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25I-labeled assay method was suitable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porcine fibrinogen in plasma samples, tissue samples and excreta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linear (r2 > 0.998), precision (<13%), accuracy (95.9–104.2%) and recovery (>85%). After three single administrations, plasma concentration profiles showed a slow absorption phase with the mean tmax of 1.83–5.67 h and a slow elimination proceeding with the terminal elimination half-life (T1/2) of 84.5–96.3 h. Porcine fibrinogen was widely distributed to most of the tissues examined after a single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at 200 mg/kg to rats. The radioactive porcine fibrinogen showed substantial disposition in liver, kidneys, stomach and intestine. Approximately 79.3% and 17.2% of administered radioactivity were recovered in urine and feces within 528 h post-dosing, which indicated the major elimination route was urinary excretion.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ATP缺失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肌动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方法:建立细胞的体外ATP缺失模型,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骨架组分及胞浆组分中肌动蛋白的分布变化;用二维电泳法分离并比较细胞内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肌动蛋白含量的改变;用免疫共沉淀法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TP 缺失后细胞内肌动蛋白酪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ATP缺失处理后细胞内F-肌动蛋白含量逐渐增加,G-肌动蛋白含量逐渐减少;ATP缺失细胞内磷酸化肌动蛋白量明显增加,肌动蛋白的磷酸化程度随ATP缺失时间延长而增加;ATP缺失处理后肌动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逐渐升高,且与ATP缺失程度呈相一致;肌动蛋白苏氨酸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ATP缺失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肌动蛋白出现聚合过程,可能与细胞中肌动蛋白磷酸化酪氨酸水平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电针不同穴位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疗效。方法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46只,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又分为6组不同穴位。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局部脑血流和脑梗死体积测定分别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电针“人中、百会”和“曲池、内关”对急性脑缺血具有良好的效果,而电针其他组穴位疗效较差。结论电针治疗急性脑缺血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00.
引入西藏高原家兔的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环境中的非必需重金属元素。镉染毒动物可出现多器官损害作用。本文综述了镉对斑马鱼胚胎体轴和肌节、血管、脑部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深入研究镉对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