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3篇
  免费   1760篇
  国内免费   95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917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1074篇
内科学   3616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51篇
特种医学   3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5953篇
综合类   2176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642篇
  2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208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578篇
  2022年   985篇
  2021年   1139篇
  2020年   1067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659篇
  2017年   482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739篇
  2014年   1277篇
  2013年   1163篇
  2012年   1343篇
  2011年   1303篇
  2010年   928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614篇
  2007年   634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As demand for donor pancreases increases, attempts are being made to utilize even marginal grafts for transplantation. Injury during pancreas recovery can predispose to posttransplant complications and graft loss. Early recognition and correction can salvage these grafts. The authors report an instance of poor segmental perfusion of the pancreas graft that was salvaged by pancreas head resection and enteric drainage through a Roux-en-Y pancreatico-jejunostomy.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hione-S—transferase-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merase,TopoⅡ)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和10例肝硬化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并对其组织病理指标及3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35例肝癌中的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1.4%、31.4%。②肝癌组织中P—gp、GST-π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肝硬化组织。③P—g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17.1%,P—gp+GST-π、P—gp+TopoⅡ和GST-π+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60%、14.3%、2.8%,其中P—gP+GST-π和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④TopoⅡ表达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结论①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与其P—gp、GST-π、TopoⅡ表达有关。②对肝癌患者化疗前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对患者化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联合用药的合理选择,提高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3.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联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结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8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7例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1例为Wilson病 )在等待肝移植期间经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 3~ 7次 ,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异体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等待供肝时间 8~ 30d ,平均 13d ,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痊愈出院。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后 ,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但凝血功能的改善不明显。结论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 ,帮助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顺利渡过肝移植等待期。  相似文献   
64.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评价经皮射频(PRFA)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效果、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射频针经皮穿刺治疗肝脏恶性肿瘤114例153个病灶和良性肿瘤13例16个病灶,共计127例169个病灶。B超引导监测,局麻配合全身镇痛处理,对于肿瘤病灶大于2.5cm者进行分层多点叠合毁损,大于5.0cm或多发的恶性肿瘤配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 实施成功率100%,P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并发症发生率6.14%(7/114),均保守治愈,无相关死亡。PRFA治疗肝脏良性肿瘤未遇并发症,病人均健在。114例肝脏恶性肿瘤病人的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14/114)、97.4%(111/114)、74.6%(85/114)、59.4%(41/69)和36.8%(7/19)。结论 PRFA微创、有效、简捷、实用、可重复、相对安全,在肝脏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价值,亦可作为肝脏良性肿瘤的一种选择疗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脂质体(liposome)介导转录因子NF—κB诱捕物(decoy)寡聚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D大鼠肺部NF-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炎症基因mRNA表达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牛磺胆酸钠(STC)诱导SD大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于建模后1h分别静脉注射裸ODN、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和生理盐水,注射4h后应用电泳迁移率变动(EMSA)分析NF-κB的活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肺组织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表达,同时检测氧分压、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EMSA显示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NF—κB活性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P〈0.05),RT—PCR显示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表达小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相比,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降低(P〈0.05)、结论 NF—κB decoy ODN可特异性抑制肺NF-κB活性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的表达,减轻肺损害。  相似文献   
66.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4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患者共10例,其中6例接受2次探查手术,术中见其出血部位分别为:下腔静脉前壁肝短静脉结扎线脱落出血1例、右侧肾上腺创面出血1例、肝周创面渗血1例、肝动脉吻合口出血1例、腹壁动脉出血1例、未见明确活动性出血1例.结果 6例2次手术止血患者均顺利恢复.4例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出血停止,顺利恢复,1例出血停止,术后腹腔内感染,经穿刺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康复,1例再次移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于术后第3日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多由于外科因素所致,外科技术的改进、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评价直径小于5 cm的肝细胞性肝癌(简称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6年6月间87例临床诊断为小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射频组和手术组。随访时间6-71个月,采用Kap lan-Meier模型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试验被用来估计生存曲线的不同。结果本研究结束后,共有67例患者存活,20例患者死亡。射频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6.7%、69.7%,手术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82.9%、75.4%,两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经Log-Rank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32)。全组共有43例肿瘤复发,射频组25例,手术组18例。两组间的复发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6.47,P=0.01)。射频组与手术组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3%、40.3%、35.3%与71.1%、45.7%、、30.9%,两组的无瘤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06,P=0.80)。结论对于小肝癌而言,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有相近的疗效。射频治疗创伤小、可重复性强,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69.
曾令雄  余华 《四川医学》2004,25(1):34-36
目的 分析创伤性肝破裂外科多种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1982-2002年我院收治创伤性肝破裂76例的救治方法和病死率。其中Ⅲ级以上的严重肝破裂46例(60.53%)。手术治疗56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修补、清创性肝切除、规则性肝切除、肝周填塞止血;非手术治疗20例。结果 手术组:治愈44例,术后并发症17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死亡12例,其中术中死亡2例;非手术组:治愈12例,好转6例,2例失访。全组治愈64例,死亡12例,病死率15.8%。结论 Ⅰ-Ⅱ级单纯性外伤性肝破裂可保守治疗;手术是治疗创伤性肝破裂的主要措施,正确的手术方式,积极处理合并伤,重视综合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筛选的第Ⅱ、Ⅲ、Ⅵ段或边缘型的原发性肝癌6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手助器、超声刀、切割器等特殊器械进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包括肝Ⅱ、Ⅲ段切除,Ⅵ段切除及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0~130min,术后住院6~9d,手术出血150~70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15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3和4个月肝内复发,其余4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手助腹腔镜下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