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40篇
内科学   2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32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40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研究NF-B(p65)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的变化。方法 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65在139A感染的脑组织均浆中的含量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65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139A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均浆中,p65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感染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p65含量呈先升高随后逐渐降低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39A感染终末期小鼠大脑皮层p65含量明显下降。免疫组织荧光显示在正常和139A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中,p65与神经元细胞存在共定位现象。结论 NF-B(p65)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细胞,在139A感染的小鼠终末期脑组织中,p65总量明显下降,提示在139A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NF-B(p65)出现了变化,在疾病进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2.
An online survey conducted March 18–19, 2020 on the official China CDC WeChat account platform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ublic education about masks usage during the new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epidemic. Chinese nationals older than 18 were eligible for the survey. The survey collected 5,761 questionnaires from the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f mainland China. 99.7% and 97.2% of the respondents answered correctly that respiratory droplets and direct contact were the main transmission routes. 73.3% of the respondents considered COVID-19 to be ‘serious’ or ‘very serious’. When going to the hospital, 96.9% (2,885/2,976 had gone to a hospital) used a mask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while 41.1% (2,367/5,761) did not use a mask before the epidemic. Among the respondents that us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went shopping, 99.6% and 99.4%, respectively, wore masks. Among respondents who returned to work, 75.5% wore a mask at the workplace, while 86.3% of those who have not returned to work will choose to use masks when they return to the workplace. The Chinese public is highly likely to use a mask during COVID-19 epidemic, and the mask usage changed greatly since the COVID-19 outbreak. Therefore, public educ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相似文献   
23.
24.
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利锋  李娟  卢金星 《疾病监测》2016,31(5):427-432
奇异变形杆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消化道、泌尿道等各种类型的感染。其导致的感染尤其是尿路感染病情严重、持久难治。近年来,有关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报道日益增多,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主要从奇异变形杆菌对-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着手,通过描述其生物学特征、耐药机制、主要耐药基因类型及流行情况、临床感染及治疗情况、未来发展趋势5个方面来介绍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
张平  张静 《疾病监测》2018,33(3):229-234
目的 了解我国三峡地区2014-2016年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影响因素分析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4-2016年三峡地区菌痢报告病例数据和菌痢突发事件资料分别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采用GeoDa 1.8.16.4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利用ArcGIS 10.3实现结果三维可视化。结果 2014-2016年,三峡地区菌痢报告发病率依次为24.00/10万、22.14/10万和20.84/10万,呈下降趋势。仅重庆市城口县报告一起菌痢暴发疫情,罹患率为5.36%(70/1 305)。全局空间自相关表明,三峡地区菌痢报告发病率整体上具有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依次为0.194、0.227和0.482,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2014-2016年菌痢发病热点县(区)个数分别为2、5和8个;冷点县(区)范围变化不大,依次为6、6和8个。逐年时空扫描分析发现,一类聚集区的聚集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且位置较稳定,均覆盖重庆西南部的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和长寿共10个县(区),此外2014年和2015年还包含璧山区,2016年包含合川区;2014-2016年依次有4、3和5个二类聚集区,持续存在的是重庆市东北部的城口县和宜昌市中部的西陵区和伍家岗区。结论 三峡地区菌痢报告发病率在县(区)水平上存在时空聚集性,重庆市主城区及其周边县(区)为高发聚集区,空间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菌痢的时空聚集性分析,为菌痢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张玲  陈曦  罗丽娟  王艳  张洁  邹年莉  闫国栋  王红  李群 《疾病监测》2018,33(11):936-939
目的 调查自贡市1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所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检测新生儿血液样本、产妇阴道及外阴拭子样本中的单增李斯特菌,采集该新生儿家庭住所的食品及环境样本、住所附近农贸市场的食品样本,检测样本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同时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分离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菌株的同源性。 结果 从新生儿及其母亲样品中分离到7株单增李斯特菌、居住地附近的农贸市场凉拌熟食摊中分离到1株,8株菌株的血清型均为1/2b,ST型均为ST87型,PFGE带型相似度100%。 感染母亲与市场中污染凉拌熟肉的单增李斯特菌来自同一污染源,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由母婴垂直传播导致。 结论 凉拌熟肉制品很可能是孕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需要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中重点监测。 围产期妇女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筛查应作为产妇产检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我国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的nalP基因分布特征,为其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187株分离自我国的Nm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利用菌株全基因组框架图获得nalP基因及其两侧序列,对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聚类分析。 结果 178株Nm携带nalP基因;Nm中nalP基因与淋病奈瑟菌(Ng)中nalP基因的同源性为95% ~ 96%,但系统进化分析明显分为两支,两侧间隔区同源性>85%。9株无nalP基因菌株中6株为?nalP2型,新发现3种排布方式。C群患者和健康携带者来源phase on菌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Nm中nalP基因可能由Ng获得后各自独立进化,无nalP基因菌株可能是nalP基因丢失,能够表达NalP的C群患者来源菌株可能缺失NalP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检测巴尔通体菌株对10类19种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s),分析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和耐药监测提供实验和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E试验法,检测巴尔通体属11种、35株菌株对强力霉素、阿奇霉素、利福平等19种抗生素的MICs。将培养的巴尔通体菌制成McFarland(MCF)2.0浊度的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含5%去纤维羊血的胰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上,置5% CO2的37℃培养箱培养。培养5~7 d后判读MICs。结果 35株巴尔通体菌在体外对强力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仙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MICs 0.016 mg/L;34株对利福平敏感,MICs 0.002 mg/L;对克林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和磺胺类5种抗生素不敏感,MICs较高。结论 绝大多数巴尔通体菌对强力霉素等14种抗生素敏感,但也对克林霉素等5种抗生素不敏感,在对巴尔通体病进行治疗时要注意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29.
张鹏  方春  崔步云 《疾病监测》2018,33(3):222-224
目的 为查明2017年甘肃省天祝县接种疫苗致防疫员感染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原因、感染来源和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方法 搜索相关病例和进行个案调查,查阅临床诊断治疗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个案调查59例人间布病病例,86.44%(51/59)病例发生在家畜防疫员,防疫员于2016年11-12月参与了天祝县羊群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的免疫接种工作。参加S2株免疫接种引起布病感染率为24.76%(51/206),感染未造成严重布病病例。疫苗接种工作中未按照生物安全规范要求防护。结论 本次疫情为接触S2株疫苗而引起的人间布病疫情。建议畜牧兽医部门要强化防疫员的布病防护知识,按生物安全规范防护开展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