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89篇
综合类   10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9篇
  8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对血液污染利器认知的情况,以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进行预防、阻断医源性利器对人群造成的意外伤害。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获取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应用利器的原因中糖尿病测血糖,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注射干扰素以及前两者同时存在者分别占2%、14%、76%和8%。所用利器的处理方式中随手扔掉,盖回针帽再扔,放入自制的利器盒和带回医院的分别占22%、64%、10%和4%。受访者对医用血液污染利器危害的严重程度评分,由重到轻依次为扎伤自己、扎伤他人、传染他人和传染自己。受访者认为血液污染利器可以传播的疾病主要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认知率均达90%,普遍认为高血压病、癌症是不会通过该途径传播的。受访者认为正确的处理血液污染利器的方式中,直接扔到医用垃圾箱(袋),盖回针帽再扔到医用垃圾箱(袋),放入特制的利器盒及不知如何处理的比例分别是2%、20%、62%和16%。愿意使用免费提供的利器盒者为98%。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对于血液污染已用利器处理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全面,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譬如对血液传播疾病的种类,对医用血液污染利器的处理方式等还有待进一步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专业研究生教学的现状,从举办研究生论坛的筹备、实施、注意事项、体会等方面论述了实践经验和体会。实践证明,以研究生论坛为平台可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科研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3.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喉癌的Ⅰ期临床试验及追踪观察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Han DM  Huang ZG  Zhang W  Yu ZK  Wang Q  Ni X  Chen XH  Pan JH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29-2032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 (rAd p5 3)对喉癌患者的毒理、药理作用。方法将 12例各期喉癌患者随机平分成 3个剂量组 (1× 10 1 0 VP、1× 10 1 1 VP、1× 10 1 2 VP) ;局部注射rAd p5 3,1次 隔日× 5次× 2个疗程 ,经 3年以上的追踪 ,通过症状、体检 (含喉镜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观察其副作用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 1× 10 1 2 VP组 1例患者出现自限性发热 ,余 11例无异常。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常规和重要脏器等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rAd p5 3特异性抗体在治疗后 2~ 3周后转阳性 ;rAd p5 3治疗患者肿瘤组织p5 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2例患者治疗后SIL 2R水平异常和T细胞亚群失调指标好转 ;所有患者随访 3年以上示无瘤生存。结论 rAd p5 3局部治疗喉癌安全、有效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江宇泳  王融冰 《传染病信息》2010,23(5):263-265,284
慢性丙型肝炎的西医治疗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为基础。对标准治疗无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难治性丙型肝炎,蛋白酶抑制剂等特异性靶向抗病毒治疗有助于HCV的清除,多药联合同时可能加重某些不良反应如皮疹、贫血等,影响治疗的依从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轻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如发热、肌肉酸痛、抑郁、贫血及白细胞下降等,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减少停药后的复发及保肝抗炎、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显现一些优势。  相似文献   
45.
257例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57例艾滋病(AIDS)病人机会性感染的总体情况,进一步了解机会性感染的致病谱。方法对该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257例AIDS病人,就机会性感染的总体情况,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免疫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比例为65.25%,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等;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比例为40.47%,主要为口腔真菌感染、巨细胞病毒(CMV)肠炎、霉菌性食道炎等;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比例为9.34%,主要为隐球菌脑膜炎、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病、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其他部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比例为30.35%,主要为CMV视网膜炎、淋巴结结核、带状疱疹等。结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是AIDS病人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常见部位,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全身性。而细菌性肺部感染、结核病、CMV感染、PCP、真菌感染,是AIDS病人主要就诊和住院的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的耐药发生情况并探讨耐药原因。方法:对2003-2007年3月参加ETV剂量和疗效的随机双盲Ⅱ期临床试验、ETV与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对照Ⅲ期临床试验、ETV治疗LAM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Ⅲ期临床试验及其后续ETV开放治疗临床试验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继续给予治疗和随访,计算截至2011年3月的累积耐药发生率,对临床耐药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RT)序列突变检测,并分析耐药原因。结果:63例患者中3例治疗2年后失访;1例治疗2.5年时转其他中心治疗;其他59例中16例用药4~6年,43例用药7~8年,随访4~8年,中位随访时间7年。13例患者发生临床耐药,累积耐药发生率为20.5%。9例耐药患者进行了HBV RT序列突变检测,其中5例检测出LAM耐药位点L180M和M204V突变和1~2个ETV耐药位点突变,符合ETV耐药特点;3例仅检出LAM耐药位点突变;1例检出2个ETV耐药位点突变和ADF耐药位点A181T突变。LAM经治、治疗前高病毒载量、治疗6个月病毒学应答不佳、治疗依从性差可能与耐药的发生有关。结论:长期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耐药率较低。对治疗初期应答不佳患者,加强监测和提高治疗依从性可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例19岁男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拟给予阿昔洛韦60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但因用药错误将阿昔洛韦3.0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输注完毕后9 h,患者出现明显腰痛,尿量减少,尿蛋白(+ +),尿潜血(+ +).随后出现24 h无尿.第3天肾功能检查:血清肌酐557 μmol/L,尿素9.2 mmol/L.肾脏超声示双肾弥漫性病变.行血液净化,并给予甲泼尼龙40 mg/d静脉滴注,治疗2 d.肾功能逐渐好转,尿量增多.第15天患者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8.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艾滋病患者体表淋巴结、皮肤黏膜肿物针吸细胞学病理的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阳性预测值,同时分析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的常见疾病谱。方法对85例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将病理结果分为阳性、阴性、可疑阳性和诊断不满意,并和临床病原学检查、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5例艾滋病针吸细胞学病理结果显示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95%CI(0.78,0.94)]、85.7%[95%CI(0.77,0.94)]、90.9%[95%CI(0.79,1.00)]、96.4%[95%CI(0.92,1.00)]和69.0%[95%CI(0.52,0.86)];艾滋病患者体表淋巴结、皮肤黏膜肿物针吸细胞学病理结果以淋巴结结核为主,其次为鸟分枝杆菌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隐球菌感染,体表弥漫大B型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也可通过针吸细胞学病理诊断。结论本研究发现艾滋病针吸细胞学活检病理精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高,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诊断帮助较大;但阴性预测值低,要警惕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49.
1例27岁女性因产后出血,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子宫肌内注射.5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先后给予地塞米松、麻黄碱、甲泼尼龙静脉滴注.症状未缓解并发展为大汗、意识模糊.心电监测T波振幅增高,血压降至70/40 mm Hg(1 mm Hg=0.133 kPa).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硝酸甘油及抗过敏治疗.3 h后症状逐渐缓解,血压升至100/60 mm Hg.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双向转诊模式.方法 采用文献法、专家与社区医生共同讨论、建立队列并分析调查表的方法,探讨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双向转诊的可行性、转诊标准和转诊流程.结果 分析了在专科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建立双向转诊的可行性,显示经过培训后社区医生有能力参与完成双向转诊,患者中有48.0%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建立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双向转诊标准和流程.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双向转诊是可行的,双向转诊标准和流程的建立是以疾病发展规律和社区状况为依据的,但还要在今后的队列随访中做进一步的论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