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6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李晓晴  杨仙珊  张晶 《医学综述》2009,15(19):2915-2917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窝蛋白1就是其中之一。小窝蛋白1参与脂质代谢调节、信号转导和物质运输等。小窝蛋白1表达缺陷的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能力和存活率降低。小窝蛋白1调节的脂质聚集能促进肝细胞再生过程,在肝细胞损伤后肝细胞的增殖反应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槲芪散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槲芪散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槐耳颗粒,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生活质量(KPS评分)变化、生存时间及临床总证候疗效。结果槲芪散治疗组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生活质量(KPS评分)变化、生存时间及临床总证候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槲芪散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肝癌的介入治疗可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比较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osylated serum,GA)、空腹血糖(fasting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浓度,评价其在监测肝源性糖尿病糖代谢过程中的意义。方法以27例肝源性糖尿病及5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入院患者次日晨起空腹血清分别检测GA、FBG、HbA1c。结果①肝源性糖尿病组GA值、HbA1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肝源性糖尿病组,FBG大于7.0mmol/L者占66.7%(18/27);HbA1c大于6.5%者占22.2%(6/27);GA高于16.87%者占92.6%(25/27)。肝硬化组FBG大于7.0 mmol/L者占3.7%(2/54);HbA1c大于6.5%者占1.8%(1/54);GA高于16.87%占25.9%(14/54)。结论 FBG和HbA1c对于肝源性糖尿病诊断的特异度高,灵敏度低,GA对于肝源性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高,但特异度低,所以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三个检测指标结合使用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6.
负调控因子(negative factor,Nef)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附属蛋白之一,相对分子质量小,柔韧性大,核心结构呈球形。Nef不具酶活性,具有衔接蛋白的作用,可下调CD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Ⅰ,MHC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和CD28分子,在对抗宿主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ef可增强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性,抑制HIV感染细胞的凋亡,在HIV致病机制方面也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细胞内在抗病毒因子APOBEC3G对HIV-1及其Vif缺失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HIV-1野生株病毒(BH10WT)和Vif缺失株病毒(BH10ΔVif)分别由转染293T细胞获得,通过感染MT4和H9细胞,分别检测其反转录酶活性。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APOBEC3G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质粒pEGFP-3G。HIV-1野生株和Vif缺失株质粒与不同剂量的pEGFP-3G共转染293T细胞,APOBEC3G-GFP在细胞内融合表达定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所生成的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力分别由MAGI检测和反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定量。结果 BH10 WT病毒在H9细胞和MT4细胞中均有所复制,在感染MT4细胞后4 d已经具有较高的反转录酶活性。BH10ΔVif病毒感染H9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接近细胞对照水平,而其在MT4细胞中产生的子代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在感染后12 d有所显现,即非允许性H9细胞内APOBEC3G对ΔVif病毒株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APOBEC3G蛋白定位于细胞质。BH10ΔVif转染293T细胞后生成的病毒滴度为2.75×104 U/mL,随着pEGFP-3G共转染量的升高,所产生的子代病毒滴度从1.48×103 U/mL显著降至0.33×103 U/mL。与0.2μg质粒pEGFP-3G共转染产生的BH10ΔVif病毒的感染力比不表达APOBEC3G的相同病毒的感染力降低近20倍。结论 APOBEC3G具有抗HIV活性,同时HIV Vif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量效关系为我们构建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奠定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4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组、失代偿组;22例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鲎试验定量检测血浆LPS,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血清LPS与TNF-α依次明显升高。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道内内毒素生成和吸收增多,其血清LPS、TNF-α生成和吸收增多,细菌易位的发生率增加,可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酪氨酸酶活性与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添加法和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待测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的影响;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氢氧化钠溶解法检测黑素生成量。结果:桃红四物汤加减水煎剂和药物血清均有明显激活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水煎剂呈现明显的促黑素生成活性。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在体内外均具有激活酪氨酸酶作用,且体外有促黑素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70.
重型肝炎及肝衰竭是威胁广大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非生物型人工肝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然而疗效评价不一。本综述将重点介绍临床应用较多的6种非生物型人工肝的较高等级疗效评价研究的设计方案和研究结果,并结合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和人工肝原理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现有人工肝技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此外,还总结了非生物型人工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并归纳了未来该领域在技术和临床研究方面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